張文亮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不具備良好的認知能力,基礎知識不穩固,并且數學學科相關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學生對其進行理解難度較大。小學階段是學生日后深入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其地位十分重要,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合理優化和完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基于此,文章對人教版小學數學中的自主學習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自主學習
不同于其他學科,小學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學生來說相對枯燥,學生難以理解教材中的知識,因此對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學生難免產生厭煩的情緒,并且傳統教學模式多采用宣教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師處于主動地位。教學過程也是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效果不佳,無法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并且這一教學模式與新課標改革的理念嚴重不符。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教師需要轉變和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探索知識的積極性,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文章對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培養學生自主性相關問題展開分析。
一、 自主學習概述
(一)概述
自主學習主要指學生在學習環節能夠自主、獨立進行問題的思考,通過探索、認知和總結等相關方法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自主學習需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模式。同時要求授課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引導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備思考、質疑和良好的判斷能力,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技能水平。
目前關于自主學習概念尚不明確,國外教育學家認為自主學習模式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行為、自我和環境,可將其劃分為計劃、控制、行動和總結等多個部分。我國相關教育學家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環節,能夠有效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并且深受學習目標的影響,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方案,在完成學習任務目標后,還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有效總結,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及時調整。總而言之,自主學習便是學生在學習環節能夠自己做主,深化學生的中心地位,自主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的特點
根據自主學習的概念和本質,可對其特點進行合理概括,主要包括下述幾點。第一,能動性。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習者可以自主、積極地對自己的學習行為、活動進行管理。第二,主體性。自主學習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為學生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中心,學生可以主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以及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學習時間進行自主合理安排,自主選擇學習的環境場所,教師的作用只是指導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對學習活動來說,教師僅僅是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并不是學習的中心。第三,獨立性。相關研究顯示,自主學習出現于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的背景下,同其他學習方法類型僅對比,自主學習能夠全面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性,但是并不是安全獨立自主的學習,仍然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指導,進行有效組織。第四,有效性。自主學生的最終目的是教師和學生通過對相關措施的不斷調整進而提高學習效果。第五,相對性。相對性主要體現在自主學習并不是完全的自主,學生的學習行為同樣需要教師加以規范和優化,這樣才能保證學習效果。在西方教育中自主學習應用十分普遍,但是在東亞地區因為學生自主意識相對薄弱,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現狀
隨著我國新課標改革的深入和發展,小學教育教學理念也在發生著轉變,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對于課堂教學目標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深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教師需要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方法。但是結合現狀分析,目前我國小學數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情況不容樂觀,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仍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僅是被動接受知識,傳統教學模式仍然被廣泛應用,教師“一言堂”現象十分嚴重。并且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大多根據教材內容進行照本宣科式教學,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地位,習慣了接受灌輸式教學,因此其學習意識和思維模式也漸漸趨于被動,不利于培養其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對教學的發展形成嚴重的阻礙。
近年來,對相關教學實踐及研究進行分析,如果想要深化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僅通過改變教學模式無法實現。自主學習需要學生在學習環節能夠具備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監督能力和認知能力,并且能夠不受外界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響。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結合學科特點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不具備自主學習機會
部分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較差、自主學習意識匱乏,因此教師大多不選擇讓這部分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擔心其學習成績下滑,對學習進度產生影響,因此讓學生完全在教師的安排下進行學習。長此以往,學生則會習慣灌輸式、被動式的學習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對學生的發展形成阻礙。
(二)學生對數學學科興趣不足
小學階段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處理問題能力不足,學習經驗以及綜合能力均在初級發展時期,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幫助。由于深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根據傳統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無法結合學生的個人特點以及實際學習情況展開教學,教學方法不具靈活性和創新性,學生始終處于課堂的被動地位,再加上數學學科知識抽象復雜,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