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曉丹
摘 要:在新課改下,教師要注重將物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讓物理課程回歸到生活中。這就要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物理知識時應該給學生提供促進他們可持續性發展的知識和技能,加強物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社會和科技的關聯,提高學生在課程中的參與度,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教師要注重將生活化理念融入課程,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物理課程中,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理念;高中;物理教學
生活中處處都有物理知識,在物理知識的講授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透徹的見解。在實際的物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生活化元素融入課程中,讓學生站在物理課程的立場學習知識,在生活中獲取知識和技能,并且運用學到的物理定義與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這樣就能將生活與物理知識聯系起來,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因此,教師要注重將生活化理念融入高中物理課程中。
一、 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現狀
在以往的物理教學中,教師主要是給學生講授課本中的知識,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習效果非常差。因此,在高中物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要注重將生活化理念融入課程中。比如,教師應該意識到大部分物理知識都是從生活中獲得的,將生活化理念融入課程中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在生活化教學中,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在高中物理課程中,教師將生活化理念融入課程中,應該秉承以下原則:其一,主體性原則。在物理教學中,以學生為課程主體;其二,開放性原則。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能夠進行充分探討,不斷努力,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 生活化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一)教學思想生活化
在高中物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將生活化理念融入課程中,應該及時更新以往的教學思想。在實際的課程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學生的生活著手,幫助學生樹立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
例如,在《運動的描述》的知識講授中,教師不應該只按照課本按部就班給學生講授知識,還需要將生活化理念融入課程中,給學生做好榜樣,運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展現生活中的運動視頻,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透徹的見解,還能讓知識牢牢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高中物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將生活化知識融入課程中,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物理知識,將物理知識與生活中的現象聯系起來,從而讓學生輕松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內容生活化主要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完善對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現象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曲線運動》的知識時,可以將課本中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激勵學生運用曲線運動的知識表述生活中的現象,并讓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產生深刻的思考,總結出曲線運動的規律,感受曲線運動的定理,從而讓知識牢牢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三)教學方式生活化
在高中物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將物理課本中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借助生活化教學,創設與知識相關的情境,將生活中的現象融入課堂中,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還能讓學生輕松學習知識,提高學習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識時,可以運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教師帶領學生做生活小實驗,將手放到涼水中會感覺到涼,但是運用搓手的形式可以緩解手的涼度,在摩擦時可以起熱,這都是機械能帶來的影響。然后,教師激勵學生找到生活中和機械能有關的案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探討。比如,功的效率和哪些因素存在關聯,可以引出勻速和變速運動。教師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是豐富多彩的,這樣能夠提高課程的實效性,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1. 課堂導入教學:導入是一節課開始的環節,大概在三到五分鐘。導入環節應該在教師給學生講授知識前,運用簡練的語言為學生創設與知識相關的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程中以積極的學習心態去學習。教師在給學生創設情境時,不能偏于表面化,可以從學生的生活著手,讓學生在學習經驗中學習物理知識,這樣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才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透徹的見解。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超重和失重》的知識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宇航員太空講課的視頻,讓學生借助視頻完成在地球中無法完成的動作,像打坐、在空中旋轉陀螺等。這些現象學生在以往都沒有看到過,但是學生對新鮮事物存在著強烈的求知欲,在看到這些視頻后能夠對所學的知識產生充足的積極性。又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磁現象的知識時,可以用古詩詞為學生介紹古人是怎樣介紹磁現象的。在《夢溪筆談》中是這樣寫磁現象的:“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令南也”。這句話中蘊含著大量的磁現象知識。教師可以從這句話開始,為學生展現磁現象的發展,以及古代人們是怎樣運用磁現象的。教師將古詩詞用于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完整的認知,讓物理課程凸顯出生命力。
2. 運用生活知識解釋物理定義。物理定義是建立在觀察以及實驗中的,教師借助科學的物理思維,減少片面偶然的因素,讓學生概括出生活中現象的本質。物理定義是學生思維方面的展現,學生不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透徹的見解主要是因為思維方面的問題,教師在給學生講授物理定義時可以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對所學的物理定義產生透徹的見解,這樣可以排除學生思維方面的障礙。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曲線運動》的知識時,學生可以了解到曲線運動任意時刻的速度與方向都是在切線方向上的。因為學生對切線的了解比較少,因此學生在學習曲線運動的速度和方向時就不容易找到學習的方向。教師在物理知識的講授中可以給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運用打磨輪飛出的微粒以及雜技表演中的火流星,就表現了曲線運動的速度與方向。教師運用生活中的現象可以讓學生直觀學習知識,讓學生排除思維方面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