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閑暇音樂教育是指利用閑暇時間開展的音樂教育活動,與以往將目光聚焦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所不同,閑暇音樂活動的開展能夠真正地讓音樂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促使學生在閑暇時光完成對樂曲的自選、欣賞、分析和交流,從而讓小學音樂學科的教學變得更加精彩。
關鍵詞:閑暇音樂;小學音樂;學生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8-0093-02
引 言
閑暇教育理念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是一種提升和充實人精神世界的教育思想。通過閑暇教育,學生能夠學會如何有效地利用閑暇時光,促進自身個性得到有效的發展。在為學生講解音樂知識時,教師充分利用閑暇教育的優勢,能夠促使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擁有廣闊的自由活動空間,同時實現學生的創造性發展,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讓學生的天性得到進一步解放。所以,在小學階段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應重視閑暇教育理念,使學生在閑暇之余也可以實現音樂素養的穩步提升。
一、閑暇時光自選,體會學習樂趣
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動力,也是支撐學生學習行為的精神支柱。在傳統的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看到,當學生對音樂的類型和學習的方式感興趣時,他們會主動地耗費自身的精力參與到學習中,而當學生的學習活動相對單調、無趣時,學生也會產生疲倦感,從而抵觸學習。所以,為了讓學生體會到音樂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的閑暇時光中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音樂進行聆聽,促使學生在滿足自身個性需求的同時,逐步意識到音樂學習的樂趣[1]。
比如,在實際組織學生學習音樂時,教師可以發現,不同學生受成長背景的差異影響,對不同風格的音樂表現形式有著不同的興趣。有的學生對民謠類的樂曲較為感興趣,而有的學生則對爵士樂感興趣;有的學生偏愛中國古典音樂表現形式,而有的學生則青睞西方樂器的演奏曲目。對此,在閑暇時光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使每位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自己喜愛的音樂風格和音樂表現形式,并對自己挑選的樂曲進行聆聽和賞析。例如,有的學生喜愛民謠類的樂曲,就可以挑選《成都》這首音樂進行聆聽;而喜愛古風歌曲的學生可以挑選《山外小樓夜聽雨》這首樂曲進行欣賞。這樣,每位學生都可以在自己喜愛的音樂表現形式中體會到音樂的魅力。
教師在學生的閑暇時光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促使每位學生都挑選自己喜愛的音樂形式進行欣賞和分析,能讓學生在滿足自身個性的音樂需求的同時,體會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從而主動走進音樂課堂,積極地進行樂曲的欣賞與分析。
二、閑暇時光體會,促進德育指導
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滲透,使音樂教師越發重視對學生的德育。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實現高尚道德品質的培養,也成為音樂教師思考的關鍵問題。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音樂教師很少有充足的時間指導學生品味樂曲中的德育元素,也無法通過步步引導,提高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所以,音樂教師可以將目光聚焦在學生的閑暇時間,使學生在閑暇之余對樂曲中的道德品質內涵進行深度分析,從而落實音樂學科的德育目標[2]。
例如,《東方之珠》這首樂曲擬人化地表現了人們對香港的無限眷戀,也體現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滄桑等。在課堂上,教師可先為學生播放樂曲,組織學生進行學唱,使學生在聽、辨、學、唱中初步感受其中的情感元素。在課下,教師為學生布置“了解香港的歷史背景,感受樂曲中的深厚情感”的任務。之后,學生利用自己的閑暇時光,在網絡中檢索相關材料,認識到香港從離開祖國到回歸祖國的整個過程,從而基于史實對樂曲中的情感進行深刻感知,意識到只有將國家、民族命運與作品相融合,才可以打造出更具生命力量的作品,從而增強愛國情懷。
由上述案例可見,教師組織學生利用閑暇時光進行作品創作背景的調查和分析,能夠讓學生透過樂曲本身體會到其中的道德品質內涵,從而提高閑暇時間的利用價值,促使學生利用閑暇時光掌握搜索樂曲創作背景的方法,學會從創作背景入手,深刻體會樂曲的情感和德育元素。
三、閑暇時光賞析,提高鑒賞能力
音樂學科是一門講究審美鑒賞的學科,在小學階段,教師開設音樂學科的目的,除了對學生滲透音樂知識外,還包含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素養,讓學生形成音樂賞析能力。然而,傳統音樂課程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學生只能單向地接受教師教授的審美鑒賞技巧,缺乏對這些技巧進行應用的機會,以至于在離開課堂后,無法有效地品鑒音樂,真正地發展自身的音樂綜合素質。所以,教師不妨利用學生的閑暇時光,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傾聽的音樂進行鑒賞,真正地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3]。
例如,周杰倫作為華語樂壇的一位著名歌手,其樂曲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時常通過聆聽周杰倫的樂曲來達到舒緩心情、放松心境、度過休閑時光的目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周杰倫的歌曲進行審美鑒賞,使學生站在音樂的專業視角對其樂曲進行分析。以《青花瓷》這首樂曲為例,在本首樂曲中,詞作者以極具中國風的語言表現形式,勾勒出了一幅水墨丹青畫,不僅豐富了歌詞的內容,體現了藝術表現力,還暗含了深厚的文化韻味,將原本靜態的詞匯演變為動態的畫面;而這首歌曲也采用了五聲音階調式,傳統的中國音樂表現形式使這一樂曲富含濃郁的中國特色。在課下,學生分別從歌詞、曲調、樂器等多個方面對《青花瓷》這一樂曲進行賞析,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欣賞能力。
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學生在閑暇時光對流行音樂進行賞析,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欣賞能力,把握欣賞的技巧,從而發現生活中的樂曲帶有的情感色彩和藝術表現力,以便形成良好的音樂鑒賞習慣,真正將音樂欣賞活動與日常生活進行有效融合。
四、閑暇時光交談,發展音樂素養
在閑暇時光,志趣相投的人們總是會聚集在一起,談論自己喜歡的事物,以便在融洽的氣氛中對感興趣的事物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在音樂學科教學中,教師也應圍繞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利用閑暇時光展開自由交談,使每位學生都可以盡情地根據自己的理解,表達自己的欣賞感悟,傾聽他人的鑒賞心得,以便在不斷交談中進行思維碰撞,真正地實現音樂素養的有效發展[4]。
例如,在課下,學生可以根據各自的興趣組成不同的社團,從而圍繞樂曲和器樂的演奏方式進行自由交談。有的學生對豎笛有極高的興趣,學生可以自發地組成研究豎笛的小組。在小組中,每位學生都可以隨意講述自己喜愛豎笛的緣由,以及自己對豎笛的練習情況,以便學生之間可以形成穩定的關系,共同對豎笛進行學習。此外,在小組中,學生也可以安排一些活動,如對豎笛演奏作品進行音樂賞析,練習豎笛的演奏方法等,促使志趣相投的學生在集中鑒賞和練習中不斷提高豎笛學習的質量。同時,學生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創編新的豎笛演奏曲目,以便在閑暇時光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創造能力,發展音樂創新思維。
教師組織志趣相投的學生組成課余娛樂小組,能夠讓學生與興趣一致的同伴一起對音樂作品進行賞析,對器樂的演奏方式進行探討,使學生在集中集體力量的過程中,不斷深入音樂的世界,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促進自身音樂創新思維的發展。
五、閑暇時光實踐,提升實踐能力
學生在閑暇時光里面向社會、面向公益開展社會服務型的活動,能夠讓閑暇時間過得更有意義,讓生命更有價值。所以,在組織學生學唱樂曲后,教師也要聯合家長,豐盈學生的閑暇時光,帶領學生到當地的養老院開展活動,引導學生將自己學唱的歌曲表演給養老院的老人們,使學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時,可以獲得心靈上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同時更加熟悉樂曲的唱法,提高學唱的質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到音樂的價值,感受音樂帶給他人的愉悅心情,還可以增強自身的信心,肯定自己的學唱效果。
例如,當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唱《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這一樂曲后,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練習,逐步熟悉本首樂曲的唱法。隨后,教師與家長取得聯系,為家長講解利用學生閑暇時光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的價值,使家長重視學生的閑暇時光,主動帶學生到養老院開展公益活動。在養老院中,學生除了幫助老人打掃衛生外,也可以將自己新學習的歌曲唱給老爺爺、老奶奶聽,活躍養老院的氣氛,在載歌載舞中獲得心靈上的滿足感,體會音樂在感染人情緒方面的價值。
學生在閑暇時光到養老院中獻愛心,并為養老院的老人們獻唱歌曲,能夠將自己的歡樂情緒通過歌唱的方式傳遞給老人,在實踐演唱的過程中,真正地體會到音樂的價值,更加主動地開展樂曲的學唱活動,逐步提高學唱的效果。
結? ? 語
總而言之,在對學生講解音樂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閑暇時光,有效發揮音樂學科的教育特色,使學生意識到音樂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幫助學生形成欣賞音樂、學習音樂知識的良好習慣。所以,在未來的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方法,有效利用學生的閑暇時光引導學生接觸音樂,使音樂真正地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甘薇.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互動式教學[J].大眾文藝,2020(10):212-213.
李晶晶.淺析踐行“讓學引思”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方法創新[J].黃河之聲,2020(13):92.
楊琴.智慧學習:小學音樂智慧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解析[J].北方音樂,2020(15):197-198.
姚偉,陳姿亦,鄧志剛.小學音樂課堂情境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20,7(26):68-70.
作者簡介:王小燕(1982.3—),女,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