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連
摘 要:小學由低年級進入高年級的學習過程是學生思維得到發展認知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過程,步入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學生具有了豐富的情感和思想,在面對問題和理解問題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思維。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有效提高語文學科素養,促進小學生表達能力有效提升,文章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優化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優化策略
小學生在面對新知識的理解過程中往往以感性認識為主,教師必須充分觀察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兼顧考慮到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小學語文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人文類學科,在知識體系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人文精神元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理論結合實踐來優化課堂教學,能夠加強情感教育的滲透效果,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情感教育的內涵價值,有效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教學水平。
一、 情感教育的內涵與作用
(一)內涵
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會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情感互通,這些情感元素使人們在分析客觀事物的過程中展現了不同的態度體驗。語文學科作為一門母語類學習科目,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內涵,在滲透情感教育過程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日常體會到的喜歡、討厭、幸福等態度都屬于情感體驗的一種。情感教育是在具體的教育教學當中教師按既定的教學目標為學生針對性設計的教學活動,能夠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觸動學生的內心情感,使他們從精神道德層面獲得不同的感悟,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情感品質。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情感元素,為學生在課堂中有效展現出來,使學生在濃濃的情感元素氛圍當中開展語文學習活動,將語文課堂打造得更加富有激情和活力,從而使學生通過語文課堂的學習實現精神品質的提高。
(二)作用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能夠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語文教材中蘊含著種類豐富的內涵文章,這些文章都是作者在不同的背景和內心狀態下創作而來,經過教師的引導,對這些作品思想進行挖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表達的內涵情感,從而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有效提高學生的情感素養。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情感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學會掌控自身的情緒發展,使學生在面對新知識的過程中能夠理性地進行評判,從而實現情緒平衡發展。情感教育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這為學生營造了更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能夠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過程。
二、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優化策略
(一)教師要豐富自身的教學情感
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人的思想和體驗,這種特殊的感染力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催化劑,能夠引導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和情感品質的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自身的教學情感,利用多種途徑去豐富自身的情感元素,從而感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語文情感的交互性會在一方投入的過程中帶動另一方情感的升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關心和關愛的過程中,能夠為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學生會扭轉自身在傳統課堂中的情感態度,樂于與教師進行分享和交流,從而有效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大大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教師也會產生充足的學習動力。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情感教育,會在無形之中構建一種情感豐富的學習環境,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發展,
這種良性的情感互動無疑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情感教育,使得情感教育的滲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編寫的文章,內部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內涵,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文章的情感因素,有效分析文章在表達過程中的情感內涵,充分凸顯出語文教材在情感教育過程中發揮的價值。小學生尤其對一些歷史性和故事性的文章情有獨鐘,非常樂于對這些類型的文章進行閱讀和探索,教師要篩選一些具有情感內涵的語文文章來滲透情感教育,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情感教學活動,充分挖掘這些文章當中的情感內涵,引導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教材中的知識。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狼牙山五壯士最后跳涯的心理活動,使學生能夠體會到革命烈士為了戰爭勝利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讓學生認識到今日的和平生活是無數革命烈士用生命換來的,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不要忘記革命烈士為今日所做出的貢獻,更要發奮圖強,學習更多的知識來促進祖國強大,使國家再不會重蹈歷史覆轍,利用自身的能力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通過對文章思想的思考,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效滲透了情感教育。
(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獲取情感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中,教師采用的講解式教學手段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思想情感。新時期為學生構建的情感教育課堂,應呈現出一定的藝術性,為學生創設情感體驗情境,是提高情感教育滲透的重要途徑。在情境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保障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元素能夠進行交互和傳遞,在依托教材開展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在語文課堂中具備健康的思維習慣,有效挖掘語文教學的情感價值。語文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符合教材內容的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過程,使學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圍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有效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圓明園的價值,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圓明園的紀錄影片,首先讓他們感覺到圓明園的恢弘氣勢,龐大的建筑群在西方列強的侵犯下消失殆盡,讓學生內心生出一種惋惜之情。圓明園大火燒毀的不僅是華麗的建筑宮殿,更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這是當時國家不具備保護自我的能力導致的,由此引導學生要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為祖國強大做出貢獻,使他們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過歷史的渲染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涵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