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東妮
摘 要: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會以自身為核心,通過語言為學生傳授知識,然后引導學生開展習題訓練,以此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整個教學環節卻很枯燥,學生學習熱情不高。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逐漸深入,在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來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可以更加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應用
一、 引言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徹底打破了時空局限,其具有簡潔化、移動化的特征,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形象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有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對此,在實踐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靈活地應用信息技術調整課堂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能更好地獲取數學知識。
二、 小學數學教學引入信息技術的價值
(一)順應教學改革需求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融入信息技術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促進了教學改革的推進,其一方面豐富了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改善了教學氛圍,實現了教學方法的創新。信息化時代下,微課、網課等新興教學手段均出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真正地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逐漸轉變成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二)優化課堂環境
教學環境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其涉及教學工具、班級設施、空間環境等。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長篇大論的講解,而學生在課下則是被動的聽教師講,這會讓學生感覺學習很無聊,整個課堂氛圍十分沉悶,師生之間的互動力度不夠。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只能用到粉筆、教材,教學時間、空間都有較大的限制,這也會給課堂教學效果帶來影響。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網課等方式,讓學生數學學習不再受到時空局限,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零碎時間進行學習,實現了課前、課中、課后學習的有機統一,優化了小學數學教學環境。
(三)豐富教學資源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課程材料、相關素材進行充分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數學課堂教學資源,促進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地安排教學資源,拓展數學教學中的熱點、重難點素材,有助于學生更加快速地掌握數學知識。
三、 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從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實際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良好發展。具體表現為:1. 教學模式陳舊。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會采取傳統的講授方法,按照教材中的設置,為學生講理論,然后讓學生進行習題訓練。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讓學生感覺學習很無聊,同時也會削弱學生的學習自覺性。2. 課堂互動力度不夠。很多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會感覺教師的教學活動十分平淡,整個課堂上沒有一點新意,這也導致學生難以長時間高度集中注意力來學習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大多是單獨給學生講知識,而學生則是聽、記,師生之間互不干擾,同時相互之間也缺乏良好的互動交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高質量的獲取知識。3. 學生興趣不高。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天生喜歡游戲,面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會感覺理解難度大,學習熱情不高。加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手段相對比較滯后,進一步加劇了學生對數學的抗拒心理,最終造成了學生數學學習熱情不高,不愿意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探究中。
四、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途徑
(一)豐富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開展課堂教學的初始環節,好的課堂導入能讓學生對數學學習保持良好的態度,有助于學生學習欲望的提升。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忽視課堂導入這一環節,沒有很好地激活學生學習主動性,這會給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影響。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看重課堂導入,通過設計趣味、多樣的課堂導入來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數學課堂上。而信息技術則可以為課堂導入提供良好的便利,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引入形象的視頻、動畫、圖片,抓住學生興趣點,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知識。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位置》的知識時,學生需要通過本節課學習來理解前、后、左、右等位置。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3D室內模型圖,將室內各種精美的物品呈現出來,以此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3D模型圖中,學生會產生一種身處精美室內的感受,教師讓學生先熟悉一下室內的物體擺放,然后告訴學生過會兒會考考他們。學生會十分認真地觀察,教師隨機說出幾個物品,讓學生說說他們在什么地方,學生在這樣的活動會表現得很積極,雖然有的學生會出現左、右混淆的情況,但是他們表現卻很熱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到本節課知識探索中,為學生詳細的介紹前、后、左、右位置關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回顧課堂導入環節的3D室內模型圖中各種物體的位置,強化學生認知。
(二)利用信息技術輔導學生預習
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而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很少開展課前預習,即便是預習也是簡單地看一下課本內容,沒有深入的自主研究,預習效果不佳。在信息化時代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靈活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促進學生預習效果提升。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觀察物體》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可以意識到從不同位置對物體進行觀察,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狀,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教師可以解決學生的認知水平,依據教學內容,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錄制專門的微課,讓學生可以借助微課進行預習。在微課視頻中,教師可以先展示出一個箱子,并給出問題“從不同角度看箱子形狀是否一樣?最多能看到幾個面”,接著在微課中將不同角度的箱子畫面呈現出來,為了便于學生認識,教師還可以在箱子的六個面分別涂上不同顏色,讓學生根據看到的顏色來判斷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在微課視頻最后,有四個小朋友坐在一個美麗的工藝品面前,讓學生將這四個小朋友看到的工藝品樣子畫出來。教師在課前將微課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微課開展課前預習活動,學生會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就能更加有針對性地把握觀察位置的知識點,這樣在進入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并且能針對學生的個性問題,進行個性化引導,這對于學生良好發展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