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為教學改革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讓高中英語能夠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完成教學目標,實現學生英語成績的快速提升。文章從高中英語課程的改革現狀和優勢進行分析,讓課程改革落實興趣與實用、資源整合以及情景體驗教學等原則,促進英語課程實現質的飛躍,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英語;課程改革;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5-0039-02
引言
面對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傳統高中英語教學逐漸暴露出以教師為主的知識輸出模式、教學模式單一缺乏趣味性以及教師和學生缺乏雙向溝通等多項問題。因此,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必然要踐行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確保英語教學模式不斷更新與改進,讓英語課程兼具興趣性和實用性。另外進行課程改革需要科學地整合英語教學資源,形成優質的資源系統,供學生和教師進行參考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也需要發展教學情境式體驗,加強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增加雙方了解程度,從而更好地進行英語課程的針對性改革。
一、傳統英語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為主體的知識輸入模式
傳統的英語課堂主要以知識的大量輸出來應付英語考試,通常以教師作為授課的核心,給學生灌輸英語知識。在課堂中,大多數學生對這種灌輸式授課不能夠完全接受,導致對知識點的認知僅停留于表面。學生不能自主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化和復習,長此以往必然引發學生跟不上英語教學進度的問題,從而導致學生英語成績出現下降的情況。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不能有效地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而是以考試為主的知識輸出,容易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教師的地位懸殊,造成學生對課堂學習感到有壓迫感。因此,高中英語課程改革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探索,深入挖掘英語知識點。
(二)教學的模式單一,缺乏趣味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是由知識灌輸和教學測驗組成,前者是教師對學生的教授,后者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測。通常教師會以學生的教學測驗結果衡量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通過大量的習題練習加強學生對知識理解。顯然,這種方式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經過大量練習學生沒有充分地吸收知識,單一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打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至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不能發揮自主學習的優勢,降低了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該探索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知識探索,要以學生的興趣為依托開發英語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英語教學氛圍。
(三)缺乏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溝通
傳統課堂很難有學生和教師進行溝通的環節,導致學生和教師之間存在溝通不暢的問題。傳統的教學課堂通常是以提問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了解,這樣的方式會使學生產生比較大的心理壓力,造成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緊張感。同時,有些學生出現錯答或者不會答的情況時,教師沒有及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導致學生在答題過程中自信心的缺失,更加影響學生英語的學習。因此,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開展體驗式教學,讓學生自由談論后提出自己對課文的疑問,然后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交流,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有側重點地回答學生的問題,解答結束后教師再進行相應知識點的補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現狀和優勢
(一)課程改革現狀
目前,多數學校的英語改革不徹底,課堂教學依舊處于知識輸出模式,忽略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另外,在英語教學改革中,教師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進行教學,導致課堂模式單一、缺乏趣味性。學生面對大量的知識輸出不能充分地理解知識,長此以往,導致他們對英語學習缺乏自信心,造成英語成績下降。因此,英語課程改革必然要順應時代的變化,將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學中,確保學生能夠獲取優質的英語教學資源,推動課程全面改革。
(二)課程改革優勢
課程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開展課程改革具有多種優勢。第一,采用信息化、現代化的設施、技術,對學生針對性分析,開發優質的英語教學資源供學生進行學習。第二,課程改革豐富教學模式,能夠為英語教學提供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第三,課程改革使教學形式多樣,能夠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同時,多樣的方法能夠適應不同的學生,減輕學生英語成績的差距,保持英語教學成績的穩定性。因此,高中英語課程改革是必須進行的,其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新形式,豐富教學模式。
三、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原則
(一)兼具興趣與實用原則
英語課程改革要尊重學生興趣和實用性的原則。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前,應該對學生進行詳細的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征集學生對英語改革的建議并匯總,然后挑選其中較為優質的建議融入課程中,增加學生對課程的期待,強化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英語課程也需要遵循實用的原則,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英語教學的規律,制訂有效的學習計劃,保證英語教學方法的實用性。
(二)資源整合原則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主要依靠互聯網進行,依托多元化的教學設備,增加學習資源。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教育資源的范圍不斷拓展。教師可以借鑒國外相關的優秀經驗進行教學,也可以直接呈現國外英語教學視頻,更好地了解英語語法、發音和生活常用英語知識。通過篩選找出符合我國高中階段教學特點的資源,建立優質資源庫,供教師備課和參考,形成資源共享,科學地整合資源。因此,課程改革將資源進行整合,有效地形成資源共享的局面,能夠促進學生的英語成績的提高和英語教學模式的完善。
(三)教學情景式體驗原則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中堅持教學情景式體驗原則能夠增強師生的交流溝通,強化師生雙方的了解,營造輕松愉快的英語教學氛圍。教學情景式原則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強化與學生的互動。例如,在學習Travel journal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展示自己所喜愛的旅游景點圖片,進行介紹,然后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并派代表進行旅行日記的闡述。在學生闡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引導,讓學生說出更多的旅行內容。同時,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學生如果出現錯誤,可以耐心地向學生講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使學生從設置的情景中獲得更多的英語教學知識點。
四、“互聯網+”背景下英語課程改革的舉措
(一)學生英語課堂主體模式建設
高中英語課堂改革應該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可以通過預習對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進行總結,發揮自主學習的效果,這樣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加深理解,并補充自己的不足之處。例如,在學習Friendship這篇課文時,主要的語法有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學生應該詳細了解其變化規律。①陳述句的變化:直接引語是陳述句,變為間接引語時,用連詞that引導,從句中人稱、時態、時間狀語等元素都要發生變化。②祈使句的變化:如果直接引語是祈使句,變為間接引語時,要將祈使句的動詞原形變為帶to的不定式,并根據句子的意思在不定式前加tell/ask/order等動詞,如果是否定句,不定式前需要加not。③疑問句的變化原則:直接引語為疑問句,變為間接引語時需要把疑問句變成陳述句。學生通過預習,自主整理總結好上述知識后,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再根據相應的語法對句子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
(二)翻轉課堂和游戲教學模式建設
在課程改革中需要引入翻轉課堂和游戲教學,幫助學生提高對英語課程的興趣,豐富英語教學體系。翻轉課堂利用課下互聯網視頻解析,課上交流借鑒的模式進行。例如,在學習以Friendship為主題進行英語寫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下通過看視頻、電子書或者在網絡上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從而收集一些自己喜歡的英語句子,將其運用到作文中,也可以收集一些人物描寫語句,更加熟悉如何描寫人物,使英語習作更加的豐滿。然后通過收集的句子在課堂臨時創作批改,并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寫作素材,在交流探索中提升。同時,也應該建設游戲模式,通過互聯網線上設備進行英語游戲的創建,利用現有英語App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記憶單詞比賽,每月勝率最高和進步最大的同學應有相應的獎勵,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單詞記憶,提升英語學習的效率。
(三)增設情景式提問強化雙向溝通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地采用情景提問的形式進行課堂學習,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例如,在學習Music這篇單元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一首經典的英文歌曲引入話題,邀請學生講述自己喜歡的英文歌曲,并引導學生對喜歡原因進行說明。如果學生回答得好教師應該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如果學生說“I have no ear for music.”教師應該繼續與其探討。通過情景化的交流,以歌曲作為切入點,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共鳴,強化溝通。在一問一答之間,既融入知識的學習,又能夠通過情景問答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對課文的預習情況和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接下來的教學,讓學生更加有探索課文的欲望,形成良好的教學模式和氛圍。
結語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應該轉向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效用,激發學生對英語課程的興趣。同時,教師應該依靠互聯網建設翻轉課堂和游戲教學模式,轉變單一的授課模式,用多元化的模式帶領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增設情景式提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強化雙向溝通原則,確保高中英語教學的改革質量。
[參考文獻]
[1]陳 益.“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J].高考,2018(36).
[2]白 雪.“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有效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4):221.
[3]程浩芹.“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融合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8(89):111.
作者簡介:邵瑞萍(1975— ),女,山西懷仁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