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教育發展階段,教師應重視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近年來,繪本閱讀成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其對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然而,幼兒年齡相對較小,其思維邏輯能力較弱,難以有效把握繪本閱讀內容。所以,幼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幼兒厘清繪本閱讀的脈絡,增強繪本閱讀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思維導圖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的實施與注意事項,并提出了合理的運用建議。
關鍵詞:思維導圖;幼兒園;繪本閱讀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4-0010-02
引 言
基于素質教育的視角,教育部門要求對幼兒教育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與運用,以豐富幼兒教育內容,為開闊幼兒眼界和提升幼兒綜合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繪本是一種以繪畫為主的書,配有少量的文字,主要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思維導圖具有較強的結構性、直觀性,將其應用于繪本閱讀活動中,對加深幼兒學習印象、激發幼兒閱讀興趣、提升幼兒思維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幼兒教育發展中,充分發揮思維導圖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的優勢是非常重要的。
一、思維導圖與繪本教學對幼兒的重要影響
思維導圖與繪本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對幼兒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首先,思維導圖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夠對相關材料信息加以整合,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展現在幼兒面前,幫助幼兒更好、更快地掌握學習內容。同時,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幼兒能夠在快速記憶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其次,繪本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范圍相對較廣,對幼兒成長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方面,以圖畫形式為主的繪本,可以在幼兒與教師之間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使幼兒以獨特的視角感知世界的美好;另一方面,繪本教學給予學生更多的創造與思考空間,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展[1]。
二、思維導圖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的實施
思維導圖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的實施主要分四個步驟進行。下面以繪本《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為例進行說明。首先,教師導入教學情境。教師問:“上節課我們去了海底世界,一起開啟了冒險之旅。這節課,我們乘坐小馬車,又會去哪里呢?”如此創設情境,有利于吸引幼兒的課堂注意力,使活動氛圍更加愉快。其次,教師引導幼兒結合思維導圖,深入理解故事。當幼兒對繪本故事有整體感知后,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小鼴鼠遇到了哪些動物,是怎么詢問‘兇手線索的”等問題。通過對該問題的理解,幼兒能夠快速厘清繪本故事的發展脈絡。再次,以故事內容為基礎,教師鼓勵幼兒繪制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由中心向外發散的核心圖,每個分支代表著一件事,由多個小分支構成。為加深幼兒對繪本故事的理解,教師應指導幼兒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在培養幼兒感知能力的同時,鍛煉幼兒的逆向思維能力。最后,根據幼兒繪制的思維導圖,教師鼓勵幼兒講述繪本故事。這不僅能夠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助于促進幼兒深入掌握和理解繪本故事[2]。
三、思維導圖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的注意事項
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一些事項。首先,在情境導入環節,教師應創設直觀式情境,讓幼兒有一種強烈的帶入感。例如,在教學繪本《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時,教師為幼兒創設“有機農場”的情境,幼兒的表達欲望得以激發,他們七嘴八舌地談論自己游戲時的情景,場面一度失控。教師短時間內無法將幼兒的思緒轉回課堂。其次,在讀思維導圖的環節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思維導圖作為思維理解的工具,主要發揮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和理順邏輯的作用。再次,在繪制思維導圖環節,教師應注意一些問題:一是對幼兒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因為幼兒的思維方式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在煩瑣的思維導圖繪制中,教師應進行相應指導;二是引導幼兒從文字到圖像進行過渡,對于剛接觸思維導圖的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進行顏色填充,在幼兒對思維導圖有一定了解后,再指導幼兒進行繪制;三是根據個體幼兒的特點,為幼兒提供支持;四是在幼兒講述環節,教師應給予幼兒完整講述故事的機會,鼓勵幼兒根據思維導圖憑借自己的想象,編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既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又有助于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3]。
四、思維導圖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運用的建議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能夠將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地呈現在幼兒面前,在加深幼兒知識理解的基礎上,有助于培養和提升幼兒的記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等。對此,要想讓思維導圖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發揮優勢,教師應采取合理的措施。
(一)確定繪本主題,發散幼兒思維
在繪本閱讀活動開展之前,教師應確定繪本主題,即告知幼兒“今天的繪本閱讀內容是什么,講了什么主題內容”等。這既能對學生的思維發散產生正確的導向作用,又能夠為幼兒預留足夠的想象空間。例如,《小不點和大世界》的繪本主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探索外面世界與回家途中的奇妙之旅。在繪本閱讀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問幼兒:“孩子們,當你獨自一人在外時,你會遇到哪些人、哪些事呢?”幼兒A說:“我看見了美麗的大森林,里面有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幼兒B說:“我看見了藍藍的大海,那里有海盜王。”幼兒C說:“我看見了廣闊的天空,天空上有一群小鳥自由自在地飛翔。”由此可見,幼兒的思維十分發散。基于此,教師根據幼兒的分享,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繪畫,將幼兒描述的畫面呈現出來,能夠給予幼兒更為直觀形象的視覺體驗。在該過程中,教師為幼兒確定繪本主題,卻不局限于繪本內容的框架束縛,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有效地鍛煉了幼兒的思維,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幼兒的表達欲望,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二)梳理繪本結構,厘清故事脈絡
思維導圖可將原本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有效整合,使結構更加清晰,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幼兒的邏輯意識相對較差,且邏輯思維能力不強,但思維十分活躍,比較隨意,所以,幼兒在講述故事時,極易出現邏輯混亂的問題。因此,教師應利用思維導圖對繪本閱讀進行有效的結構梳理,以厘清故事脈絡,加深幼兒的印象。例如,在教學《想吃蘋果的鼠小弟》繪本時,教師用思維導圖,呈現繪本故事,并指導幼兒根據導圖的層次,深入閱讀繪本內容。在思維導圖中,教師以“想吃蘋果的鼠小弟”為中心詞,設置分支,包括“小鳥拿走一個蘋果”“猴子拿走一個蘋果”“大象拿走一個蘋果”,然后根據故事主線,做進一步分支的導圖結構繪畫。最終,教師引導幼兒分析“動物們都是用什么方法拿走蘋果的”,并將答案以繪畫的形式填充到相應的思維導圖框架中。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思維邏輯能力、閱讀概括能力,對提高閱讀效率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三)分析繪本內容,理解故事主旨
在幼兒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幼兒進一步分析繪本內容,以加深幼兒對故事主旨的理解。長期以來,在繪本活動實踐中,幼兒對繪本內容缺乏正確理解,不能體會故事主題。對此,教師要發揮思維導圖的遞進功能,引導幼兒循序漸進地分析繪本內容,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逐漸深化故事主旨。例如,在《大衛惹麻煩》的繪本閱讀中,教師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列出繪本的內容,在分析繪本內容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漸明白故事所反映的深刻道理。首先,教師將繪本的主題“大衛惹麻煩”設置為中心詞,根據繪本內容,設定分支“撞翻桌子”“打碎窗戶”“不吃早飯”“灑落果汁”等;其次,教師引導幼兒對“大衛”的這些行為進行分析,判斷對錯;再次,教師將幼兒合理分組,鼓勵幼兒進行探討,如“如果我是大衛,我應該怎么做,怎樣避免這些錯誤行為”;最后,教師將幼兒的討論結果填充至空白的思維導圖中。由此,一次完美的思維導圖繪本教學活動得以完成,讓幼兒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收獲了道理,獲得了成長。
(四)整理繪本筆記,強化閱讀效果
在幼兒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整理繪本筆記,能增強閱讀效果。幼兒的想象力十分豐富,所以,在學前教育中,教師應注重促進幼兒思維發散,使之通過想象逐漸提升創新能力。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思維導圖更具新意,適應幼兒思維發展的需要,而基于思維導圖的繪本筆記整理,有助于發揮幼兒思維的優勢。例如,在《大衛惹麻煩》的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根據故事情節繪制思維導圖框架,但空白內容讓幼兒自主填寫。在該過程中,教師先引導幼兒了解繪本故事的主題內容及發展脈絡,然后鼓勵幼兒將“大衛”的“壞行為”和“如何改變壞行為”的內容正確填入思維導圖框架體系中。如果幼兒能夠填寫無誤,則說明幼兒對繪本閱讀有真正的理解和體會。
結? ? 語
啟蒙教育階段是促進幼兒心智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因其年齡較小,對外界事物有著更加形象化的感知。所以,教師運用圖畫、文字的繪本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幼兒的認知能力與思維發展水平。思維導圖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因而教師將其應用于繪本閱讀教學中,有利于促進幼兒深入掌握閱讀內容,能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故事理解能力,為幼兒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要想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應確定繪本主題、發散幼兒思維;梳理繪本結構、厘清故事脈絡;分析繪本內容,理解故事主旨;整理繪本筆記、強化閱讀效果。
[參考文獻]
何興敏.對幼兒繪本閱讀教育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的討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8):182.
趙星,李建群.幼兒繪本閱讀的選擇與價值探究[J].現代教育科學,2020(04):129-133.
劉玉梅.對新時期幼兒繪本閱讀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探析[J].華夏教師,2020(12):59-60.
作者簡介:錢亞蘭(1978.2—),女,江蘇如東人,本科學歷,幼兒園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幼兒園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