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鳴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中涌現出多種多樣的傳媒技術,對教育教學產生了重要影響。普通高中學校在德育工作中也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及時做出調整。當前,很多學校也意識到了德育工作革新的重要性,并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但在實際的德育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阻礙著德育工作的開展。本文從當前高中德育教育的現狀入手,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高中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最后總結出了新媒體環境下普通高中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高中德育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2.9?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4-0078-02
引 言
新時代的高中生生長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已經成為他們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網民人數已經達到8.45億人,人們已經習慣使用手機中的微信、QQ等社交軟件來溝通和交流。尤其是16~20歲的青年學生,對手機等新媒體的使用率已經高達98%。由此可見,青年學生是新媒體的主力軍。因而,學校的德育工作應積極地與新媒體進行融合,這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有助于德育教育順利開展。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現狀
(一)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受應試教育影響,有的學校仍比較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而忽視了育人教育。學校層面尚且如此,教師自然也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成績的提升上,而不會投入更多精力在學生的德育教育上。而且,在如今的高中教學中,不少教師將教書和育人分割成獨立的方面,使德育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1]。
這部分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也只是喊喊口號,并沒有深入貫徹和落實德育教育的要求。此外,學校開展的德育教育,通常內容比較單一,教師只重視宏觀內容的教育,而忽略了微觀的教育,忽視了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德育內容,導致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沒有得到有效培養。
(二)以說服教育為主,缺乏實踐活動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不少高中教師在德育教育中仍被傳統的教學模式所束縛,對學生采用“灌輸式”的說服教育。這樣的德育教育忽略了學生的感受,不僅不能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還無法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長此以往,勢必會挫傷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積極性。
有的教師在重視說服教育的同時,忽視了實踐活動的開展。德育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只有落實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才能發揮作用。如果缺乏足夠的實踐活動,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就會比較薄弱。雖然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學校要組織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但基于高中階段的學情,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仍然阻力重重。并且,高中學校開展的德育實踐活動往往次數少、效率低[2]。長此以往,不僅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會大大降低,教師的組織熱情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高中階段的學生尚處于青春期,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處在發育成長的階段,同時這一時期學生的自制力還有待提高,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相關資料表明,近些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總人數已經占到全國犯罪總人數的70%。14~18歲的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總人數的70%,而且犯罪案件數量及犯罪人數呈上升趨勢。
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造就了不同的社會風氣。人們總是認為德育教育是學校的事,從而忽視了不良社會風氣對學生造成的巨大影響。社會中出現的不良因素有很多,這些不良風氣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學校必須加強德育教育工作。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中開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弘揚正確的價值觀念,更好地育人
德育工作的重心就是要讓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念。當代中學生成長于信息時代下,視野開闊,智力也得到了鍛煉,但網絡中也包含很多不良信息,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就很難抵制不良誘惑,進而影響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在此階段開展德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學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通過各種宣傳途徑來提升學生的網絡媒體道德素養,提升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使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形成科學的價值觀,獲得更全面的發展[3]。
(二)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在新媒體環境下,學校開展德育工作能營造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能使校園文化更加濃郁,這正是德育工作的一項要求。基于新媒體環境,高中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時會借助很多載體來進行宣傳教育,如校園廣播、官方網站、黑板報等。這樣,學校會在無形中就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且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能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三、新媒體環境下普通高中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策略
(一)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德育教育中,與傳統德育教育相結合
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高中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先對以往的德育教育模式進行革新,借助新媒體技術,將網絡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聯系,攜手將德育教育落實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才能使德育教育模式的創新性體現得淋漓盡致。
具體而言,在開展德育工作時,高中學校可嘗試推出“線上”的德育教育視頻,并將線上的視頻與線下的說理教育相結合[4]。線上視頻是新媒體環境下衍生出的一種新事物,它通過虛擬的形式,為學生帶來真實度較高的體驗。學生對這種形式的教育接受度也比較高,相比傳統的說理德育教育方式,線上視頻具有很明顯的優越性。
因而,學校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可以積極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意識。學校可以巧用新媒體的強大虛擬功能,借助官方微博、QQ、微信等學生常用的社交軟件來傳播德育教育內容,讓學生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隨地接受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