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惠峰 張敏芳
摘 要:作為一所有著高品質辦學特色的傳統名校,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學傳承特色,挖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聚焦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通過一系列學科融合背景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的行動,向特色要質量,向課程要品質,切實回應了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訴求。
關鍵詞:學科融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2-0010-02
引 言
作為綱領性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要求“探索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強調“優化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基于此,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學立足自身科技、勞技和環境教育特色,聚焦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努力嘗試在基礎教育階段,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開發的方式回應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訴求。從對特色與質量的審視到對經驗與常態的展望,多年來,昆山市城北小學人的理性思考讓我們的“來時路”有章可循。
一、診好“特色”脈:向特色要質量,課程須返璞歸真
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學作為一所有著高品質辦學特色的國際生態學校,科技、勞技和環境教育特色在“綠色教育”品牌旗幟下日漸鮮明。跨學科教育、項目式學習等方式也在不斷為我校教師打開廣闊的視野,促使他們努力創新課程內容、轉變教學方式、打造學習空間、探索多樣化的評價機制,為“綠色北小”夯實內核。傳統與特色是學校扎根的土壤,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脈搏。在榮譽面前,我們開始思考“特色”的價值;在質量面前,我們愿意深究課程的品質。為“特色”診脈,成為讓課程返璞歸真的第一步。
(一)讓“特色”成為“課程”的底氣
課程專家石鷗教授曾說:“課程改革的一道亮光——綜合實踐活動,在沉寂的天空閃耀。它的實施,從理論到實踐,都被看作課程改革的一個創新點。”[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它作為一門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給了我們一個“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注重啟發式、互動式和探究式教學,探索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的良好平臺。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學擁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地資源,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中有著自己的經驗,但在課程開發的頂層設計、組織規劃、實施路徑等方面正處于持續探索和總結完善階段。以《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為指導,建設具有能夠回應創造力的培養需求、更能彰顯北小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正是當務之急。如果將學校課程看作一尊巨大的熔爐,那么,對學科體系本身的挖掘、對學科融合視野的深度理解、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規范化開發等行動所帶來的就是時代的溫度,它將冶煉出學校課程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新底氣。
(二)讓“質量”成為“課程”的內驅
近兩年的學業質量監測報告顯示,我校語文、數學、英語和科學四門學科百分等級數值、相關因素狀況報告得分及學業生態健康指數均優于本區域的其他學校。但學科數據報告清晰地呈現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堪憂,其思維品質和實踐能力亟待提升。例如,語文的“理解與分析”“運用與評價”“獲取信息”、數學的“非常規問題解決”、英語的“分析與評價”、科學的“應用”等指標,我校得分雖高于本區域的其他學校,但相對于本學科的其他指標存在明顯不足。顯然,這是“學”的共性問題:思維惰性漸成習慣,解決問題缺乏內驅;學習方法被動固化,興趣潛能缺乏挖掘;課堂體驗形式單一,學以致用缺乏平臺。若“學”之患在“教”,那么不得不承認,“師勤生惰”是學生思維體驗減少、思維獨立性消退、思維能力衰弱的“罪魁禍首”。當然,滯后的教學方式、課程的脫節也是降低學生興趣與體驗的重要原因。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深度學習往往起始于基礎學科。我們通過開發一系列“基于學科問題”又“立于學科之上”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從全局上助推基礎學科的建設,提高基礎學科的教學質量,同時優化“應試教育”中的種種課堂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基礎學科課程資源,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充分運用學科知識,促進學生的知識多元化、方式多樣化,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探究能力,讓研究性學習潛入課堂。
(三)讓“學生”成為“課程”的落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課程也是校本課程,校本化實施要有本校課程意識,要有自己的管理模式,要能自成體系且校本化表達,要充分考慮課程實施學校基本條件,并符合學校辦學的價值追求。但從課程的指向來說,我們認為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與學科課程并列的必修課程,其落腳點一定是“學生的發展”。通過理性審視學校特色課程多樣化卻在學生綜合素養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上“捉襟見肘”的現狀,梳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學科課程既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系的脈絡,我們逐漸確立了“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這一基本思路,明確了課程開發在“教學”層面的三大追求:第一,學科領域的知識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延伸、綜合、重組和提升;第二,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可以在各學科領域的教學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況下,綜合實踐活動也可以和某些學科教學打通進行。在學科融合背景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的實踐真正關注了圍繞學科課程標準的評測、基于項目學習的綜合素養評價,以及面向學生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定量的總結評價,使得課程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二、開好“課程”方:在傳承中創造,教學須革故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