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平
摘 要:城鄉接合部的小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生活體驗能夠大大豐富小學語文習作內容,在提高其習作熱情的同時,增強其習作的真實性。因此,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生活體驗提高學生語文習作水平。基于此,本文從生活化教學理念概述、城鄉接合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生活化教學策略三方面,對利用生活化教學理念提高城鄉接合部小學生習作水平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城鄉接合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生活化理念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2-0066-02
引 言
在城鄉接合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理念,是指讓學生站在生活角度根據自身生活體驗進行創作,幫助學生形成生活化習作思維。如今,大部分城鄉接合部小學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因此積極引導學生形成生活化理念,努力改變城鄉接合部習作教學現狀。鑒于城鄉接合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教師應深度分析生活化教學本質,并且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
一、生活化教學理念概述
生活化教學理念是指教師把教學活動帶入學生現實生活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并在這種氛圍中積極利用現實生活和實際經驗發現、分析、思考、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和創新能力[1]。通過生活化教學,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活,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興趣和生活實踐能力。教育源于生活,又指導生活,美好生活是教育的最終歸宿。
二、城鄉接合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
城鄉接合部大部分小學生是留守兒童,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些學生大多性格孤僻,在生活中缺乏語言、情感的溝通與交流。再加上他們的生活實踐體驗較少,對生活的感悟較少,他們的習作常常出現習作內容過于空洞的現象,這不但與學生自身的文化基礎素養有很大的關系,而且與其生活實踐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城鄉接合部小學語文生活化習作教學策略
(一)立足學生生活,創設生活習作情境
要想有效應用生活化教學法,城鄉接合部小學語文教師應立足學生實際生活,創設生活習作情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如此一來,學生便會在習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實感受,抒發真情實感。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體驗中收獲個人感悟,從而使其產生強烈的創作欲望。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創設真實情境,即讓學生在目睹或親自表演的生活情境中獲得習作素材,收獲親身感悟,記錄生活的點滴。
例如,在開展“寫日記”習作課時,教師首先應對日記的定義進行闡述,引導學生了解日記的本質、掌握寫日記的方法。接下來,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日記創作與自身生活進行對應。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實際生活入手,讓學生描寫自己的日常生活,對學生進行初步寫作教學。在學生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描寫后,教師還應提出問題以引導學生抒發個人情感,如“同學們想不想自己的父母”“自己想象中的外部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時獲取寫日記的基本要素。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對生活中自己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事情進行情景表演。在極其真實的表演中,學生通過回憶自己與父母之間的事情,激發自身創作欲望,在習作中抒發自己對父母的想念之情。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貼近學生日常生活,還能幫助學生增強習作的真實性。
(二)挖掘教材內容,拓展生活素材積累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眾多有價值的內容,如古今中外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其中也包含多種多樣的情感和心境[2]。基于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在教材中尋找可借鑒的素材,并總結習作技巧。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仿寫,從而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寫作技巧;尋找作文與文章的契合點,并進行合理拓展,將閱讀與寫作有效融合,從而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和延伸,使學生聯系自身生活實際進行寫作,給學生一種學完文章后抒發感悟、回歸自身的感覺。
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一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收集關于描寫閏土外貌的詞匯、語句,如“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等。文章中有很多關于主人公的外貌描寫,通過這些語句,學生能夠意識到閏土經常在戶外活動,因此臉是紫色的,顯得非常健康。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學習描寫人物外貌的手法。在教學完文章內容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描寫自己身邊的人物的外貌。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加以引導,為學生指明寫作方向,如從人物形態、五官、發型、表情等多個方面進行描寫。因為已經從上述文章中學習了一定的習作技巧,學生可以順利完成個人習作。由此可見,學生充分利用語文教材,能夠得到習作水平的提升。
(三)開展生活習作,有效融入生活體驗
對于生活化習作來說,學生只是對生活經歷進行描寫,依舊無法確保習作質量和習作效率。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開展生活習作,使學生在習作中融入生活體驗,如拿到一個作文命題后,學生應先根據實際生活,尋找作文素材。在習作過程中,學生不僅應敘述具體事例,還應抒發個人情感,使文章主題得到升華。
例如,在教學“? ? ? ? ? ? ? ? ? ? ?,讓生活更美好”的習作課時,教師可以分三個部分進行教學。第一部分是習作內容。由于作文是半命題形式,教師可以先列舉出幾個詞匯對學生進行引導,如微笑、愛、關心、學習、運動、閱讀等。學生在看到這些詞匯后會自然而然地帶入自己的生活,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命題,或者想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命題。第二部分是學情分析。對于小學生來說,經過習作練習,他們已經可以把實際事例敘述清楚,但是其習作缺少一定的升華和延伸。因此,在學生寫完具體事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系個人生活、生發個人感悟,使文章不再空洞。例如,學生選擇的命題是“微笑,讓生活更美好學生”,學生表示“當自己的父母回家時,自己總是微笑著看著他們,每當這個時候,父母都會非常欣慰”,敘述完這樣的例子后,學生可以進行情感上的升華,如“父母在外已經非常辛苦,如果一個小小的微笑就能讓他們放心,那么自己愿意一直向他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