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吉
摘 要: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展現了各個地區的氣候特色、地勢特征等。新課程改革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地理知識,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讀圖能力。學生可以通過挖掘圖片、圖表的信息,更好地了解地理特征,習得地理常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正確的地理思維和讀圖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策略;讀圖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2-0070-02
引 言
在地理學習中,地圖是重要的要素,地圖中往往蘊含著各種豐富的地理信息,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積累與運用。地理知識作為人文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具有關鍵作用,然而地理學科與歷史、政治這類人文學科有所不同,其更具嚴謹的邏輯性與科學性,學生需要通過地圖等基本要素理解地理知識。在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仍存在較多問題,因此,應積極探索解決各類問題的有效方式,以切實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素養。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育偏差導致學生讀圖能力差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少教師誤解了讀圖能力的概念,認為讀圖能力僅是學生對圖表的表面理解。實際上,學會讀圖是一種能力,能夠展示學生對基本地理常識的運用及對地理圖片的理解,最主要的是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只有進行長時間訓練才能提升對圖表的理解能力。部分高中地理教師認為增強學生對圖的感知就能提高學生對地圖的認知,學生的地理認知提升了,就不用注重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了。但事實并非如此,地圖是一種實用的地理言語,囊括了各個區域的地勢特征。教師對讀圖能力的誤解,阻礙了學生讀圖水平的提升。
(二)教師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不少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形式過于單一,只是單純地給學生講解地圖的表面信息,并不與學生進行互動,加之過分強調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主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失去了興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利用地理基礎知識加強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地理基礎知識是構成地理知識體系的重要基礎,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提升學生地理實際應用能力的保障。例如,在進行“地形圖判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等高線地形圖的規律及特點等基礎知識開展本節課的教學,這樣,學生對相關的知識理解就會更加深刻,學習起來也會更加得心應手。等高線的基礎知識包括同一地形圖上的等高線高度相等;等高距全圖一致;等高線都是閉合曲線;等高線一般不相交、不重合,只在懸崖峭壁才重合;等高線的疏密反映了地形的坡度,即等高線之間的間距越大,說明地形越緩,反之,則越陡;等高線與山脊、山谷線垂直相交,穿過河谷時,向上游彎曲,呈現“V”形等。學生將這些基礎知識運用在實際問題的分析中,能大大提升自身的讀圖能力。
(二)培養學生分辨與理解圖像能力
由于部分地圖有一定的相似性,教師提升高中生分辨圖表的能力,引導學生記憶部分經典地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省學生做題的時間,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教師要想讓學生學會看圖,首先要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地圖,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看圖,不被部分地圖展現出的信息所迷惑,要學會從不一樣的角度對地圖進行探究,然后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得出正確答案[1]。教師在教學時要指導學生從多方面觀察地圖,在觀察圖時不能只從圖的一個點觀察,而是要從總體進行觀察,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對圖上的區域進行全方位的認知,如讀海洋地形圖時可以通過水深注記、等深線加分層設色和暈渲法表示。
(三)教師可以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今科技飛速發展,多數學校會選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技術能展現很多動態的圖片,使知識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天氣受鋒面的影響”時,教師用動畫的形式將鋒面過境后的天氣變化展現出來,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還能提升學生的大腦思考能力,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巧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將抽象的知識更詳細、更生動地展現出來,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合作填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讀圖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圖片基本有兩大類;一種是實物圖片,也可以說是照片,能幫助學生了解山形地勢、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現實狀況,如黃河實景圖、非洲草原實景圖,這類圖片可以彌補學生在認知能力、思維眼界、人生閱歷方面的不足[2]。另一種圖片屬于信息統計與反饋的圖表類內容。比如,某地區最近十年的新生兒情況統計圖,或者某地連續五年的年均降雨統計圖、全國有色金屬礦產分布圖等。這類的圖表并非實物攝影攝像,而是基于地理學的數據統計與分析建立的演示圖、展示圖等。
在這兩類圖片中,展示圖、統計圖的圖表內容的學習難度最大,學生很容易混淆甚至漏掉其中的重要信息。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取合作讀圖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讀圖,并把其中的重要信息填充完整。比如,在關于全球洋流分布圖的教學中,教師可把圖片中的文字去掉,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填圖,把各個洋流的名字填寫完整,如哪個是北赤道洋流,哪個是太平洋暖流,哪個是巴西暖流。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各抒己見、精確識別、糾正誤區,從而提升他們的讀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