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教學是學生了解歷史知識,掌握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主要方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內容的理解,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歷史素養提升。文章對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歷史故事;初中歷史;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5-0071-02
引 言
歷史故事內容豐富,精彩神奇,是學生非常喜愛的內容。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不僅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了解歷史的興趣,幫助學生加深對歷史教學中難點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增加學生對歷史知識素材的積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素養,使初中歷史教學效率和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一、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探究動力
將歷史故事應用到歷史教學當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眾所周知,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使學生主動地對歷史知識進行思考和學習,提升整體的學習質量和教學效果[1]。在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由于歷史知識范圍較廣,內容繁雜,很多歷史知識比較枯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動力不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同時,部分教師忽視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和優化,不懂得利用有趣生動的方式進行歷史教學,從而使歷史教學效率難以提升,對歷史教學質量產生影響。而歷史故事的應用,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歷史故事生動有趣、精彩豐富,很多的故事情節能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從而使學生想要主動地進行相關歷史知識的學習,了解更多的歷史文化內容。
(二)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歷史故事展開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學內容不僅涉及中國自古以來的歷史文化知識,還包含很多外國的歷史知識,不僅涉及歷史思想文化,還涉及很多科技知識, 需要學生在深入了解后,進行準確的記憶。歷史對學生的理解、分析、記憶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2]。但是由于初中生認知理解能力還處在發展階段。他們對很多事物的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同時,初中生學習能力還比較低,分析理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部分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對于一些歷史內容難以理解,導致學生學習效率難以提升,這就會阻礙學生的歷史能力發展。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歷史理論知識轉化為故事的形式,這樣,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同時,歷史故事中蘊含著重難點,可以幫助學生的記憶,促進學生歷史學習能力提升,從而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歷史綜合素養
在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有利于學生歷史綜合素養的提高。歷史故事是優化版的歷史教學內容,將歷史知識進行合理的整理編寫,融入一些有趣的內容和人物,能夠更好地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以歷史教材作為教學依據,只對考試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習慣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死記硬背,完全忽視培養和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導致學生只具備應試能力,缺乏一定的思考探究能力,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提高有著非常不利的后果[3]。而應用歷史故事教學,正是對歷史教學內容的拓展,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進行歷史素材的積累,不斷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從而使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使歷史教學質量得到明顯的提高。
二、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提升教師歷史素養,強化歷史故事融合
在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歷史教師首先要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提高歷史教學能力,將歷史教學與歷史故事進行合理融合,使歷史故事更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歷史教師作為歷史教學中的主導者,對教學模式的應用以及教學目標的設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歷史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4]。部分歷史教師教學理念存在問題,就導致整個歷史教學效果下降,影響和阻礙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因此,教師一定要從自己入手,對應用歷史故事教學的方法進行細致研究,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收集歷史故事,提高自身的歷史文化素養,將歷史故事與歷史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并利用合理的方式進行歷史故事的導入,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歷史故事教學更加順利和有效。
(二)課前導入歷史故事,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歷史教師可以利用歷史故事來進行課前導入,利用生動精彩的歷史故事內容來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得到提升。教師在利用歷史故事教學時,要把握好歷史故事的特點,設置一定的懸念,給學生一個想要繼續了解的動力,充分提升學生的求知欲,利用歷史故事引出將要開展的歷史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提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5]。例如:在《華夏之祖》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的故事來導入,讓學生充分了解相應的歷史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開展歷史教學,使歷史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三)結合歷史故事教學,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歷史故事在課中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又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很多歷史知識是非常復雜的,對于學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一部分歷史內容在歷史教材中不夠詳細,很多有關時間點的內容也容易導致學生思維混亂,記憶力出現偏差,從而影響歷史學習的效果。教師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歷史故事對教材中不夠全面和詳細的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讓學生更加詳細地了解其中的過程,幫助學生加強對歷史時間點的記憶,從而使學生的歷史學習質量得到提升[6]。
(四)豐富利用歷史故事教學的模式,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
歷史教師利用歷史故事教學,可以采用豐富的教學模式,這樣既可以提升歷史教學的趣味性,使歷史教學更加生動直觀,又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聯想和想象,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當前,很多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被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這有利于提升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采用當前應用得非常廣泛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播放歷史故事,讓學生觀看與歷史教學內容有關的動畫和電影,從而使學生更加清楚直觀地了解歷史知識,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7]。
(五)開展歷史故事活動,增加學生歷史積累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實踐活動,這樣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幫助學生積累歷史知識素材,豐富學生的歷史文化底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講歷史故事大賽,讓學生廣泛收集各種歷史故事,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歷史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歷史學習范圍,促進學生歷史學習效率提升,提高歷史教學的實效性。
(六)組織歷史故事交流,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在利用歷史故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對歷史故事進行交流和探討,讓學生充分了解歷史教學內容,并形成一定的歷史觀念。學生在交流和辯論的過程中,會利用各種歷史知識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歷史學習實效性提升,提高學生歷史知識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提高學生歷史探究意識和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不斷提高,使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8]。
結 語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也是可以滿足學生學習實際需求的。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歷史素養,將歷史故事合理地融入歷史教學中,利用歷史故事導入歷史教學內容,豐富利用歷史故事教學的模式,開展歷史故事活動,組織歷史故事交流,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歷史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趙秀花.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29):107-108.
[2]段世榮.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新課程,2020(32):88.
[3]劉正玉.探究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8):21.
[4]林穎穎.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20(60):143-144.
[5]陳思鳳.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0(17):61.
[6]張 杰.探究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EB/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0):60-61.
[7]廖小娟.探討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0(40):143-144.
[8]崔俐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19):37-38.
作者簡介:江紅萍(1982— ),女,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