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因年齡較小,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及自我控制能力較低的共同特點。因此,在小學管理工作中合理構建激勵機制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小學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合理運用激勵機制,在遵循激勵機制構建原則的前提下,以目標作用、榜樣作用、競爭作用、合理評價及引導學生參與激勵程序的教育方式,構建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階段;班級管理;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5-0081-02
引言
科學合理的小學班級管理制度是班級正常運轉的基本保障,同時也是處理日常班級事務的重要工具。而管理制度中激勵機制的構建是十分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效率,還能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在班級管理制度激勵機制的構建中,教師應當將正面激勵形式與負面激勵形式結合起來,根據(jù)學生個性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激勵,并且做到及時優(yōu)化激勵方案,有效調整激勵方式,以此構建更加完善的激勵機制。以下將對激勵機制的構建方式與構建原則做具體分析。
一、激勵機制的構建方式
激勵機制應從多方面來構建,這樣可以此保證機制更加完善,并且易于被學生接受。以下通過五種方式對激勵機制構建進行具體分析。
(一)以目標作用激勵學生
當今社會,國家及個人均需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學生應當樹立奮斗目標,不斷學習、進步,基于目標在學習及生活中進行自我監(jiān)督,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及家長不應將個人的愿望強加給學生,如果學生的個人目標與教師及家長的愿望相差甚遠,激勵機制的效果就會很小。因此,引導學生確立個人的正向學習目標,是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并取得進步的有效方式。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激勵其為目標努力奮斗。這樣,學生才有可能樹立遠大的理想,實現(xiàn)個人的目標。應當注意的是,確立目標不是空談,學生個人應當避免樹立過遠過大的目標,如“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奮斗”“當一名科學家”“當一名宇航員”等,這種目標對學生的激勵作用較小。為使目標對學生產(chǎn)生長久并且積極的作用,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將人生中的大目標拆分為許多小目標,學生在為每一個小目標努力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效果,有效發(fā)揮激勵機制的作用。部分學生之所以在確定目標之后中途放棄或者最后未能實現(xiàn)目標,大部分原因在于其樹立的目標過于遠大,同時,其本身并不善于將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長期為大目標努力卻看不到成果,進而導致其灰心放棄。因此,教師要激勵學生為各個小目標付出努力進而實現(xiàn)目標,提升學生自信心[1]。
(二)以榜樣作用激勵學生
榜樣作用是激勵學生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方面,教師應當以身作則,為學生做榜樣。教師個人的言行、作風、生活態(tài)度及學識水平均可影響學生個人發(fā)展。因此,小學教師在構建激勵機制時,為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榜樣是其重要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作用,激勵學生,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另一方面,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講榜樣故事的形式幫助學生找到前行的方向及目標。例如,適合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的《鑿壁偷光》,講述的就是大文學家匡衡因家中貧窮,在墻上鑿洞引光學習的勵志故事。教師可以口述故事或多媒體展示課件的形式,傳遞給學生。用類似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激勵,可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為實現(xiàn)個人目標不斷奮斗。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榜樣的作用,激勵學生進步。
(三)以競爭作用激勵學生
將競爭形式引入激勵機制中,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現(xiàn)代社會,競爭無處不在,正是大部分的良性競爭促進了各個領域及國家的迅速發(fā)展與進步。為使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提升教學效率,激勵學生進步,教師可以將競爭元素融入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科學、公平地競爭,是激勵機制構建的重點[2]。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競爭,或者以個人形式競爭。比如,設置“季度好習慣之星”“進步之星”“文明之星”等榮譽稱號,公平合理地運用競爭機制,給予學生相應的榮譽及物質獎勵,以此激勵學生進步。或者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形式競爭,促進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與其他小組進行良性競爭的過程中體會合作精神并增強競爭意識,教師針對小組成員進行獎勵,以此激勵學生在與同學合作過程中共同進步。
(四)以合理評價激勵學生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其心志尚未成熟,期待教師及家長的認可及鼓勵。合理的評價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工作,不僅能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教師的教學效率,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僅應當注重在日常教學及課后作業(yè)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還應當設計以教材為中心的學習活動。例如,音樂教師可組織文藝表演、數(shù)學教師可組織數(shù)學競賽等。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記下學生在活動中展現(xiàn)出來的優(yōu)勢,并在活動的總結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具體、多元化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與激勵,以此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對于活動中部分學生的劣勢或缺點,教師應當先對其長處表示認可和鼓勵,繼而委婉地進行批評與教育,注意語言,以此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合理公平地評價學生,同時保護學生自信心與自尊心,是教師應當不斷學習與思考的重點,也是激勵機制中的重點[3]。
(五)以參與激勵程序,使學生體會快樂
學生普遍自尊心較強,強行以制度管理學生可能出現(xiàn)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當靈活運用管理制度,在以學生為本的前提下,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同時,這也是十分科學有效的激勵方式。例如,教師可用“班干部輪崗”的方式,使學生參到管理中,這是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大范圍推廣的激勵機制之一。如“勞動委員”,可以輪崗的方式使每名學生都有機會擔任。學生在參與管理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制度的重要性,進而在平時生活與學習中積極配合班級管理工作,同時,教師有效推廣及建立激勵機制,這樣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二、激勵機制構建原則
小學班級管理的激勵機制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教師及時調整方案,并根據(jù)學生個性特點不斷完善的,將正面激勵與負面激勵相結合,以此促進學生及班級風氣良性發(fā)展。
(一)結合正面激勵與負面激勵
小學教師應當做到對學生的評價及激勵公平合理,不僅重視正面激勵,還注重負面激勵方式的合理運用,以此避免學生驕傲自負,并迅速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正面激勵是對學生較為優(yōu)秀突出的方面進行鼓勵及獎勵,以此起到強化與發(fā)揚的作用;負面激勵是對學生的錯誤行為等進行適當懲罰,以此達到減少或消除類似不良行為的目的。相反的兩種激勵機制,卻有著相同的目標,即強化學生的良好行為與學習習慣。然而無論是正面激勵引起的強化肯定作用,還是負面激勵引起的負強化與否定作用,都應當在以學生為本的前提下,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小學教師在班級管理激勵機制的構建中,應當妥善運用正面激勵與負面激勵,將二者結合起來,以營造班級良好的學習與生活氛圍,讓學生在積極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習與進步。
(二)按照學生特點分類,有針對地進行激勵
學生與學生的性格、學習方式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對于接受能力及個人性格的差異,教師應當制訂有針對性的激勵方案。教師應當熟悉班級內(nèi)每一名學生特點,對學生進行分類,并有針對性地制訂方案。分類的形式有很多,教師可通過學習與探究并根據(jù)班級內(nèi)實際情況找到最合適的激勵方案及分類方法。例如,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學生分為活潑型與內(nèi)向型或者需要正面激勵型與需要負面激勵型兩種情況,繼而根據(jù)具體情況做具體分析,并制訂方案,運用以上五種方式對學生制訂針對性的激勵方案,是十分科學且高效的方式。另外,教師在激勵機制的構建中,應當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成長學習。因此,有針對性地制訂個性化激勵方案,是教師應當采取的方式。
(三)優(yōu)化激勵方案,及時進行有效調整
激勵機制的構建中,普遍存在只注重開端,忽略過程及結果的誤區(qū)。學生在成長過程與學習過程中,其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甚至性格特點等方面存在變化的因素,一切事物均以不斷變化的形式向前發(fā)展。因此,教師不應以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學生或者評價學生。班級整體情況的發(fā)展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原本制定的激勵機制已經(jīng)不再適合與滿足班級或者個人的發(fā)展需求時,教師應當根據(jù)當前班級及個人發(fā)展特點,及時優(yōu)化激勵方案,及時對激勵機制進行有效調整。例如,教師可以設置班級內(nèi)的學生成長檔案,將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點滴,包括階段學習成績、參與活動所獲榮譽、近期學習態(tài)度等進行整理,根據(jù)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狀況適時地對激勵機制進行調整與優(yōu)化,以此為班級及學生個人的進一步發(fā)展做好準備工作。
結語
激勵機制是小學班級管理制度構建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步,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激勵是教師必備的管理能力。在以學生為本的前提下,教師不斷學習、探究、實踐、反思,在此過程中讓激勵機制更加完善,是教師的重要責任之一。完善的激勵機制需要以完整的構建原則為基礎,以此實現(xiàn)新課改所倡導的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李 立.如何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構建激勵機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7):43.
[2]劉海艷.激勵機制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構建實施[J].才智,2018(27):113.
[3]潘艷玲.激勵機制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構建[J].現(xiàn)代交際,2015(11):178.
作者簡介:剛永剛(1981— ),男,甘肅渭源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