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教育背景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更好地進行師生互動,研究師生互動策略,提高互動教學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策略進行了研究,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師生互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2-0051-02
引 言
師生互動是教師為活躍課堂氣氛常用的一種方式,通常是教師先發起,之后邀請學生與自己合作實現某一教學目標,或做出某種教學用具,解出某一道題[1]。師生互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抓住與學生互動的時機,利用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師生互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意義和價值
(一)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進行高效的師生互動,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師生交流的默契度,營造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保持足夠的親和力,保持人格的魅力,讓師生互動更加多樣、更加和諧,從而消除學生的敬畏感,實現師生的教學相長。
(二)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要想擺脫課堂教學的束縛,要以學生為主體來設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內化知識點。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反饋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幫助學生更快地吸收信息技術知識。
(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引導學生從內心接受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來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以便實現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目標。
二、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策略探究
(一)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積淀綜合素質
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也得到了學校的充分重視。這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只有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才能滿足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需求。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當前,教師要注重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用新的理論知識內容來武裝自己,從而為實現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奠定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教師要站在知識發展的前沿,重視對信息技術新知識的探索。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加強對業務知識的學習和內化,認識到自身在教學方面的缺點,重視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重視師生溝通和交流,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科學、合理、高效地開展教學活動。
(二)激發學生探究意識,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講解知識,可以圍繞新知識,給學生創造探究學習的環境,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申請電子信箱”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逐漸掌握申請電子信箱的步驟,教師可以這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學會了新的電子信箱申請的內容以后,就可以和別的老師和同學進行信箱的交流了。以后可以給他們寫信,也可以發送精美的畫面。所以,同學們最好都要有一個自己的電子郵箱。那么,怎樣才能擁有自己的電子郵箱呢?
教師板書:申請個人電子信箱,之后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師:打開網頁,輸入www.163.com,進入163的郵箱的主頁,點擊注冊,注冊時注意觀察郵件地址下面的提示。
生1:為什么一定要用數字和字母注冊用戶名?
生2:為什么有的項目前面要加星號呢?
這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討論,如用戶名就像人的名字一樣,如果重名就不方便了。帶星號的意思就是必填的項目,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和對比、分析和比較,讓學生了解必填的選項和選填的選項的區別。
教師通過這樣的探究和互動,可以讓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實現師生信息互動
信息互動就是教師和學生通過各種信息媒體進行互動交流的形式,教師可以和學生實現學習材料和教學資源的交流和互動,也可以實現學習計劃和課前備課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必須讓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準備,從而實現師生信息的高效互動。
例如,在教學“上傳附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準備學習資料,并提出下面幾個問題:上傳附件的目的是什么?附件是什么意思?本節課的學習方法有哪些?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學習上傳附件的方法,讓學生了解附件和文本有哪些不同點和相同點,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事先準備的學習資料進行預習,并對一些問題進行討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視頻資料,讓學生用電子郵件的形式給家里親戚寫信。這時,學生可能會遇到困難,如很多圖片無法傳遞,教師就可以結合實踐教給學生用上傳附件的方式來傳遞圖片。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和學生可以實現信息互動溝通和交流,而互動教學也實現了知識的展示和交換,解決了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引導者。教師要和學生建立平等互助的關系,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更容易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在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性評價,要及時鼓勵發言積極的學生,對不敢發言的學生要進行耐心的等待和鼓勵,肯定學生的進步。教師要公平對待每位學生,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五)加強學生實踐操作
教師要把握課堂教學節奏,根據學生的整體完成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學生因學習能力、家庭教育等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進行觀察和互動,把握好操作任務設計的難度,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復雜,否則會影響師生互動的效果。
(六)要大力引進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操作性很強,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分組學習的方式進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生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教師要盡可能讓內向的學生多發言,還要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科學地對待學生的提問,把握好師生互動的節奏,及時改進教學中的不足;引入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1.教師要組織學生獨立學習
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教材,通過上網查找資料等,獨立學習。教師要讓學生至少提出一個問題,可以是不理解的問題,也可以是自己已經理解,但是別的同學還不理解的問題。這樣能讓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利用網絡進行自學。
2.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組內提問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一名組長,讓學生在組內討論。組長可組織學員提出問題,讓組員搶答,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請教師參與指導。每個組長可以設計一個問題,參加班級問題大挑戰的活動。這種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內化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發表意見,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交流的能力和意識,進而培養其團隊合作意識。
3.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組間挑戰
教師可以發起班級的挑戰賽,組織學生回答問題,讓不同意見的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別的小組的成員也可以幫助回答。教師可以給學生滿意、不滿意、不太完美、有待補充等綜合性評價;還可以請優秀的學生演示操作,對于有爭議的問題,可以進行恰當的補充說明和講解。同學組間挑戰,可以幫助小組成員自主解決學習的難點,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升學生團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結? ? 語
總之,教學是藝術,也是科學,更是舞臺,教師應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教師要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讓我們共同努力,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實現心靈的溝通、情感的共鳴,從而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胡勇.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策略[J].考試周刊,2019(55):142.
作者簡介:徐平(1981.2—),男,江蘇邗江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致力于信息技術教學研究,獲得揚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師”稱號,獲邗江區“信息技術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多次獲得邗江區教育局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