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摘 要:為了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也在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其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教學的應用是比較廣泛的。通過游戲教學,教師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但是游戲教學的使用也應該講究方式方法,這樣才能進一步發揮游戲教學的作用,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教學;問題;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1-0061-0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這是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關鍵。然而這一教學目標僅靠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實現,而游戲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實現這一目標。學生對游戲的興趣都是比較大的,在教學中應用游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強化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應用游戲教學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盡管游戲教學有很大的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游戲教學法可以隨意應用。要想使游戲教學充分發揮作用,教師在應用的過程中還需要講究方式方法。因此,在游戲教學的應用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面向全體學生
游戲開展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此,游戲的開展需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整體水平,而且新課標強調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教師開展游戲教學可以把學生放到主體位置,利用游戲來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可以在教學中更加高效地完成數學任務,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二)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
教師在設計游戲時還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只有貼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游戲,可操作性才會比較強,學生的積極性也才會高。根據不同學生所處的學段,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游戲內容,讓學生在自己所熟悉的游戲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這樣才能有更大的收獲。為此,在開展游戲教學之前,教師還要先進行統計調查,了解學生所喜歡的游戲類型,這樣才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設計更加合適的游戲,使學生在娛樂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果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設計的游戲與學生能力不符的話,就有可能降低學生的積極性,甚至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三)保證游戲的適度適量
游戲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它所承擔的是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功能。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明確游戲的地位,合理設計游戲的時間,不能喧賓奪主。部分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沒有安排好時間,導致學生在課堂上越玩越高興,最終反而沒有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在游戲教學的應用中,教師要掌握好游戲和知識教育之間的一個平衡點,以游戲來促進知識教育的開展,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掌握應有的知識,進而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二、游戲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設計課堂導入游戲,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但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比較弱,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進行理論知識講解,而未結合學生的智力發育情況,就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還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從而打消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利用游戲進行課堂導入,課堂導入作為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課堂導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果學生對課堂導入的內容非常感興趣,他們在課堂上注意力就會比較集中。因此,利用游戲進行課堂導入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為學生設計這樣的游戲:讓學生來假扮雞和兔,由于學生只有兩條腿,所以就以兩個學生則為一組來扮演兔子。教師可以隨機挑選13名學生,讓其中的8名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圈,而剩余扮演兔子的學生需要站到自己小伙伴的前面,并且蹲在圈內。然后教師來為學生講解游戲規則,其他學生需要在他們其中找出誰扮演的兔子,誰扮演的雞。已知雞兔的頭有8個,而腳有26只。在游戲過程中可能會有學生猜對,但也有學生猜不對,但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對雞兔同籠的問題有了更大的興趣,這時教師再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就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開展新知理解游戲,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游戲既然是輔助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就可以利用游戲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數學中有一些知識內容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在理解上也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游戲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加法運算定律”教學中,很多學生在連加運算中并不習慣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如在計算56+33+24=89+24=113 這道題時,部分學生就直接按照數字的前后順序來進行計算,對此,教師給學生判了一個不完全對,學生在看到之后反而不服氣,完全沒有意識到哪里有問題,也沒有考慮到加法運算法則的使用。從本質上講,學生并沒有錯,但是教師出這道題真正想考查的是學生對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因此,為了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一個小游戲來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湊一湊,比一比”游戲:每個學生先大聲報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就代表自己,在所有學生都準備好之后,教師宣布游戲開始,兩個數字相加為整十、整百的學生湊一起,之后再隨機找一個同學組成一組,最后哪組和最大即是獲勝組。這樣玩一遍之后,教師再重新設計一種方式,學生直接自由組成三人組,看最后哪組的數值最高。通過兩種游戲方式,學生會發現在計算三個數值相加時,很明顯,第一種方式更加簡便。
(三)設計生活化游戲,鞏固學生數學知識
在游戲應用方面,教師還需要加強對生活化游戲的應用,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內容來創設游戲,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游戲方式,找到數學知識和生活的聯系。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 軸對稱”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游戲,如:“同學們,我們今天來玩一個‘鏡面人的游戲,在照鏡子時,我們會發現鏡中的自己和真實的自己是完全一樣的,照鏡子實際上就是以鏡子為對稱軸,出現了兩個完全相同的自己,在生活中我們是否也經常看到左右或者上下完全一樣的圖形?現在同學們可以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對稱圖形,說得最多的同學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蓖ㄟ^這種游戲的方式,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每個學生都提供了很多不同的答案。在這個游戲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所說的這些答案來分析軸對稱圖形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不僅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還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四)注重實踐性游戲,提升學生的知識實踐性
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且要讓學生能夠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但是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加側重于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在實踐方面并沒有下功夫,這也就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比較弱。對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實踐類游戲活動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實踐類游戲。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口算除法”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簡單的實踐游戲,讓學生來進行“口算接龍”。具體如下,按照座位順序從第一排學生開始,每個學生需要說出一個具體的場景以及相應的計算,如學期末教師準備了100元的獎金分別獎勵前五名的學生,每個學生應得100÷5=20。接著,下一位學生要以這位同學所得出的商設計除法算題,回答錯誤或者回答不上來的學生需要接受相應的懲罰。這種游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五)設計層次化游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即便是開展游戲,教師也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能力水平不同,對游戲的感受也會不同,在游戲中的收獲也不同。數學能力水平較高的學生對簡單的數學游戲興趣是不高的,讓學生參加這類游戲不僅效果一般,而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浪費課堂時間。因此,開展游戲教學,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的吸收能力,進而保證游戲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小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牢固地掌握這一知識點,教師先需要講解小數的意義,然后再讓學生對小數進行計算和應用。由于學生理解知識的情況有所不同,因此,在開展游戲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小數的計算和小數的應用兩個方面入手。數學知識接受較慢的學生參加小數的計算游戲,而數學知識接受較快的學生參加小數的應用游戲,在兩組游戲中分別選出最終獲勝的學生,并給予相應的獎勵。將分層理念應用到游戲教學中,不僅可以有效利用課堂時間,而且還可以使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上獲得大的收獲。
總之,從小學生的成長規律來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游戲化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這種方式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讓學生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這樣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數學水平與能力。
[參考文獻]
[1]谷慧莉.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討[J]. 教育,2016(7):185.
[2]胡 珂.巧用數學游戲,成就精彩課堂——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游戲設計的實踐案例[J].亞太教育,2016(33):28.
[3]游玉潔.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討[J].新課程(小學版),2016(9):396.
[4]賀 麗.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游戲的運用的作用以及方法[J].文淵(中學版),2019(6):145.
[5]朱靜蘭.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討[J]. 魅力中國,2016(47):148.
作者簡介:趙 娜(1988— ),女,甘肅莊浪人,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