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各地的各個版本的教材,大多數課文都會配插圖。這種圖文并茂的方式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課文的意思。但是,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忽略了插圖的作用,總認為文字內容最重要,致使大多數情況下,插圖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原本可以簡單方便的事情也因此變得很復雜。文章將就現有的教學狀況,簡單闡述插圖的重要作用,爭取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關鍵詞:教學插圖;教師資源;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1-0049-02
縱觀現今教育的發展趨勢,素質教育已成為主流教育,學生不僅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簡單知識,還需要學習更深層的東西,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課本中的插圖,但其實插圖是學生提升閱讀能力、學習知識、理解文章、加強語言訓練的重要法寶。文章將對插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介紹。
一、插圖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載體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課本上的文字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枯燥的、沒有吸引力的,圖可以幫助學生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課文中的插圖是具體形象的,通過圖畫將文章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很直接地理解其中的意思,為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看到插圖后會對課文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教學《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時,學生第一眼看到課文一定不會產生很大的興趣,學生更不會有了解的欲望,從心底里就會比較抵觸學習這件事情。但是這篇文章配有生動的插圖,這幅插圖將司馬光砸缸時的情景描繪得十分生動,小孩兒、砸破的缸、流出的水都呈現在了這一幅插圖中,學生看到會感到十分有趣,也會被這幅插圖深深地吸引,同時學習起來會感覺十分輕松。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自然也會對自己有信心。
我們一貫提倡的素質教育理念其實存在于教學的方方面面,就拿上文的例子來講,教師忽略了插圖在教學中的作用,按照傳統教學方法來教學,只是讓學生閱讀課文,練習生字,聽教師講解課文的意思,學生不僅學習起來沒有動力和目標,學習效果也不盡如人意。但是,如果教師將插圖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學生就會通過插圖產生自己的想法,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就會帶著自己的問題進行理解課文,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發現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對陌生的文章也不再懼怕,而有能力自行解決心中的疑問。
二、利用插圖幫助學生學習拼音
雖然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已經有了一定的拼音基礎,但是很多時候學生學習的知識并不系統、全面,學生學習的目的和途徑也都不一樣,因此學習基礎參差不齊,這就需要學生在小學階段進行全方位的學習。但是,學生的學習熱情往往不是很高,多數情況下,學生需要有興趣的引導。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一件事情感興趣,不論過程多么困難,他們都會迎難而上。學習也是一樣,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才能學習得更好。拼音是語文最基礎的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要有耐心,插圖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變得有耐心。學生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字母的發音容易讓人混淆,如果死記硬背,就很難做到準確記憶。但是,課本中一般會配插圖,比如,在進行“m”這個字母的教學時,課本中就配有一個小孩兒將“m”變為兩個大門洞的插圖,十分生動,學生在看到插圖后一定記憶猶新,甚至可以過目不忘。另外,“m”的讀音剛好和“門”的讀音相對應,學生在看到這幅插圖后就會對“m”的發音脫 口而出,記憶起來也十分容易。
插圖通??梢詫碗s的內容簡單化,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因此,它既方便學生理解復雜的內容,又方便學生記憶復雜的內容,一舉兩得。同時插圖的生動性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作鋪墊。
三、利用插圖幫助學生理解字義
我們發現,小學生對身邊的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一些抽象的詞語對小學生來說往往很難理解,但是恰恰有時候這些抽象詞語是整篇文章的關鍵,而且也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這時,教師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讓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理解,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和建議。但是,往往低年級的教學是有一定困難的,因為學生年紀小理解能力不強,教師需要掌握技巧,借插圖來教學。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對《比尾巴》進行講解時,要幫助學生要弄清“長”“短”“彎”“扁”這幾個字的意思。如果教師一味地按照課本講,學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但是課本給了很好的插圖資源,學生通過比較各種動物的尾巴來對這幾個字進行理解,比如,觀察圖中,猴子和兔子的尾巴,就很容易理解“長”和“短”;觀察公雞的尾巴,就很容易理解“彎”;觀察鴨子的尾巴,就很容易理解“扁”。再加上對文章簡單閱讀,學生一定會將字義理解透徹并在今后的生活中靈活運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他們對字義的理解就不是很透徹。就拿《比尾巴》這篇課文來講,如果是教師講鴨子的尾巴是扁的,學生在腦海中對于“扁”就會固定鴨子尾巴,而在生活中遇見其他“扁”的物體就不能準確地判斷。但是,如果是學生自己通過觀察理解的,他們對“扁”的理解可能就不會片面,在今后遇見類似形狀的事物時就能夠靈活判斷,并對以前學過的知識印象更加深刻。
四、利用插圖幫助學生掌握說話技巧
小學階段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習的上坡階段,學生的很多習慣也都是在這個小學階段養成的。因此,教師要在這個關鍵時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僅是一個會答卷的學生,還要是一個合格的學生,是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讀寫能力是較弱的,所以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同時,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語言能力的重要時期,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從一開始加強語言訓練,這樣一來,學生的表達能力就能獲得提升。
對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有很多方法,我們可以采用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課文中的插圖一定是與課文相關的,課文精彩部分的呈現。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對插圖的理解講述課文。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有的學生可能不善于表達,站在講臺上更不敢面對全班同學發言。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自己小組中試著發言。小組中的每個人都可以進行闡述。學生在自己發言和觀察他人發言的過程中就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也會明確自己的方向。小組成員討論后可以選出組內表現比較好的學生代表,各小組再上臺發言,其他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實現共同進步。
在小學語文中,學生學習的內容往往是靈活的。例如,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是《揠苗助長》,教師讓學生觀察插圖,然后根據自己的感受發言。其中有一位學生說:“我通過觀察插圖中的農民伯伯,想到了我家里正在辛勤工作的爸爸媽媽,我覺得他們每天很辛苦,所以我在今后一定會更加努力學習,報答他們?!彪m然這篇文章的意思不是這樣的,但是學生觀察的角度比較特別,也是值得鼓勵的。插圖在很多時候可以幫助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也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能力,為今后的學生作鋪墊。
五、利用插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小學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需要學生有自己的理解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除了教學基本知識,更多時候需要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思想教育滲透到教學中來,因為很多時候“文”和“道”都是相通的。小學生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學校中,教師一定要將學生的素質教育放在首位,并且要豐富教學方法,干巴巴的說教是無效的,教師可以用插圖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例如,在教學《在家里》這篇文章時,教師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愛,感受爸爸媽媽的愛。插圖中爸爸正在看報紙,媽媽在沙發上看電視,而圖中的“我”將水果遞到爸爸媽媽的面前。簡單的一幅圖,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愛”的存在及其真正含義。同時,學生會受到文中插圖的影響,想到自己的父母,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
我們通常比較重視知識傳授而忽視思想教育,總認為學生學習知識才是主要的。其實不然,學生只有具有正確的思想,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穩當。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國家、親人都不愛,即使他有再大的本事,那也是不能走長遠的。因此,思想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內容,是需要教師時刻注意的問題。
總之,插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其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的熱愛,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拼音、理解字義,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彩鳳.部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材中插圖資源的有效運用[J].教書育人,2020(25):48-49.
[2]陳良珍.巧用課文插圖 勾勒課堂線條——對小學語文插圖教學的實踐分析[J].新課程,2020(34):96.
[3]王 鶴.利用小學語文教材插圖優化課堂教學[J].天津教育,2020(24):40-41.
作者簡介:鄭智洪(1979— ),女,廣東龍川人,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語文閱讀、文言文、古詩詞教學以及活動類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