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學習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手段。中國進入新時代以來,無論是從社會的發展,還是語言本身的特點,抑或個人實力的提升角度來看,針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都具有跨時代的意義。本文從大學生的視角出發,討論了英語如何高效輸入的問題,探究了重復記憶的方式,以及增加英語知識輸出的途徑,從而全方位地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因此,大學生應當考慮知識輸入與輸出雙管齊下的學習模式,從而養成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自身素養。
【關鍵詞】自主學習;英語;大學生
【作者簡介】董開源(2000.09-),女,漢族,河南信陽人,河南農業大學,本科。
一、 什么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即在無外界驅動下自發性地完成對某個領域的研究。每年有大批學子進入大學的校門,脫離了小學和中學時期父母的嘮叨和老師的管教。此時,會自主學習的學生會一如既往地投身于所學專業的知識海洋,“從教師的‘灌輸轉變為學生的‘自我灌輸”。還有一批學生,因為長時間的壓抑突然得到了解放而變得失去自控力。到了畢業的時候,同學們忙著奔赴大好前程,而他們還在忙著祈求順利畢業。
如今,我國已邁入新時代,針對教育行業的投資只增不減。但是現況卻不容樂觀——十幾年的學習仍然不能幫助學生流暢地使用英語;而母語的學習不過數月,差距一目了然。因此,合適的語言環境有助于“提供更好的學習慣性和學習動力”。
二、 為什么要自主學習
1. 社會發展的必然性。當今世界,“發展”仍具有強有力的指導作用。進入“大數據時代”,新的人才需求不斷推進社會前行,擁有了良好的自我學習習慣,就相當于“掌握了時代發展的主動權”。
其次,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形成獨立自主的品格。很多人進入大學后抱怨老師的教學模式與以往不同,這就是缺乏自我學習能力的表現。在大學,老師只是指引者;而前方的未知,則要靠學生自行摸索。
另外,并不是只有從小才能養成自主學習能力,在人生的任何階段起步都不算晚,而大學往往是養成好習慣的重要階段。有時習慣的養成并不復雜。為了驗證這個猜想,筆者制訂了一個計劃:每天抽出20分鐘時間閱讀。隨著時間的推進,閱讀的時間也不斷增加,從最初的20分鐘到一個月以后每天一個小時。久而久之,寫作水平有了質的飛躍,思維也得到了擴展,這些都可以歸結于良好的自我學習習慣,習慣成自然。
2. 語言學習的必然性。語言是一門藝術也是溝通的橋梁,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做到高強度的輸入訓練,還要將輸出作為目標。步入大學后,學生的課業比較輕松,自由支配時間長,因此有時間提升“聽說讀寫”技能。大學生,尤其是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不多,因此他們只能在公共英語課上與英語打照面。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經常是他們頭疼的來源,而一個高分成績往往是高等院校甚至是日后找工作的敲門磚。
以大學生英語六級考試為例。分析題型,六級試卷無外乎寫作、聽力、閱讀和翻譯。大多數考生的復習策略是從背單詞起步,從“A”或者是“Z”開始,這樣機械重復逐個字母背單詞的方法并不高效,可能一遍結束后只能記住“abandon”或者是“zoo”這種中學階段已經爛熟于心的單詞。而有些學生則另辟蹊徑,因為他們擁有自我思考的能力。這些學生在準備六級時,會先分析題型分布特點,有的放矢地安排時間;然后從歷年真題出發,將高頻單詞標注出來進行系統學習。這種自主學習的方法可能不會“短時”,但是日積月累的收獲往往是“高效”的。
3. 個人發展的必要性。自主學習讓人受益終生。學生階段,自主學習經常體現在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未雨綢繆;另一方面能夠于無形中提升軟實力,因而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進步。
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為例,難度層層遞進,因此很多學生的六級成績往往低于四級。筆者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在四級考試的時候采取“裸考”的形式,單純憑借著以往的知識;而在六級考試的前幾個月,開始準備背誦單詞,并且反復訓練真題。結果六級成績高于四級。
排除運氣等非人為因素,我們不得不承認自主學習對于個人應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三、 如何進行英語的自主學習
語言的學習包括輸入和輸出。針對英語的自主學習,下面將從“輸入”和“輸出”兩個角度分別分析。
1. 輸入。(1)掌握單詞。學習英語如果不掌握單詞,那么就沒辦法進行后續的研究。單詞的學習方法有很多種,最基礎的就是背單詞書,紙質書或是電子書,二者各有利弊:紙質書方便查詢,但不易攜帶;電子書方便復習和標記,但不利于查詢過往內容。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理論,這種背單詞的方法需要短時內多次重復,并且有時單詞之間的相似性使得混淆的可能性極大。
另一種方式就是潛移默化地記單詞。不同于第一種“死記硬背”模式,這種方法往往體現在語境記憶,側重于對單詞的理解和把握。如果在進行聽力、閱讀和翻譯的訓練時碰到陌生詞匯及時標注,再進行語境復習,那么以這種方法記住的單詞往往比單詞書中“孤零零”的字母更加立體,便于記憶。
以單詞“blissful”為例。第一種方式:B-L-I-S-S-F-U-L,blissful,極幸福的;第二種背誦方式:blissful,“We spent three blissful weeks away from work”,extremely happy。背單詞歸根結底還是要進行使用,因此語境下背單詞不失為一種高效方法。
(2)借助書籍或影視作品。英美文學原著和報刊有助于提升詞匯量;英美影視作品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日常用語,同時訓練聽力。大學生的課業壓力較小,因此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如果有效利用,就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英語水平。
如今網絡提供給學生更多閱讀的空間:可以登錄網站閱讀新聞,或是使用英語學習App閱讀報刊書籍。這種“微型學習成了現代教育領域關注的新學習形態”。
影視作品刺激視覺和聽覺。大學英語課上,老師經常會借助幻燈片或者短視頻幫助學生們理解某個概念,而在視覺和聽覺的雙向刺激下,學生更容易記住知識,這比老師單純用課本講述有效得多。例如《老友記》“簡單句的使用和快節奏的獨特發音”幫助讀者了解英語語言特點。在欣賞這些影視作品時,大學生多次重復可學會用語特點。
另一種方法是巧用單詞書。大學生經常用英漢或漢英詞典,但是這些詞典并不能準確地傳達詞語的含義。漢語和英語隸屬于不同的語族,因此沒有一一對應的詞語。現階段備受大學生喜愛的英英詞典當屬《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比如“gape”一詞,電子詞典的釋義是“張口結舌地看;張開,裂開”,而《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的解釋是“to stare at somebody/something with your mouth open because you are shocked or surprised; to be or become wide open”,相比較而言,中文的解釋并不能精準地傳達“gape”的內涵。
(3)重復記憶。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理論,人的大腦并不能做到過目不忘,因此只有重復才能幫助記憶。而重復并不是單純朗讀與背誦,而應寓學于樂,就如《禮記·學記》中所說“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因此,單詞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加深印象。
2. 輸出。單從輸入的角度出發顯然不夠。就輸出而言,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方面,即:晨讀、模仿和交流。
(1)晨讀。人的最佳記憶時刻往往是清晨,因此晨讀至關重要。晨讀的模式因人而異:可以放聲誦讀,可以有感情地朗讀,可以一邊默讀一邊做筆記。歸根結底要進行思考。
以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為例,原文寫道,“But his doom reserved him to more wrath”,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問自己問題:為什么彌爾頓用到了“doom”一詞?為什么使用“more wrath”?思考過后不難發現,原文中的主語“he”指代的是被逐出天堂的大天使撒旦,因為不滿自己遭此厄運而心生無窮怨念。
(2)模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模仿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例如“碎片化”學習。學生經常瀏覽的公眾號、短視頻媒體、網站或是App可以為其提供良好的學習材料。一些主流跟讀材料,例如VOA、BBC,可以提供一些時下熱點新聞,保持與時俱進的熱忱更有助于語言的學習。
除了新聞外,還可以選擇影視劇模音訓練,即“影子跟讀法”。對于模仿材料的選擇往往也有要求,很多學生因為個人興趣愛好選擇與日常生活相差甚遠的超自然或是其他類型的材料,這些文本在生活中很少使用,不太適合作為模音材料。大學生可以選擇以日常溝通交流為主,同時交流語速適當的文本。
(3)對話。語言的本質是交流。對于當前大學生來說,英語輸出的機會不多,英語專業的學生有外教指導的機會,但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想要練就流暢的英語,往往只能借助蹭課、英語角或者是網絡。相較而言,英語角略勝一籌。一群英語愛好者相聚一堂,找感興趣的話題暢所欲言,不僅鍛煉自己快速思考的能力,還提升了語言功底。久而久之,頭腦會慢慢熟悉這樣的思考方式。不僅如此,有條件的英語角可以邀請外教參加,這樣專業指導性更強。
四、結語
總之,為了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需要從“輸入”和“輸出”雙向出發,在符合社會發展和語言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個人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清杰,程軍委.什么是“自主學習”[J].地理教育,2008(5):11.
[2]陳榮.論語言環境對外語習得的影響[J].西部學刊,2020(15):120-122.
[3]姜鈴,孫曉梅.大數據時代下大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研究[J].營銷界,2020(47):141-143.
[4]程亞玲.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英語四六級學習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7(5):69-70,88.
[5]A.S. Hormby.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M].The Commercial Press,2016.
[6]朱曼.從文體學角度看《老友記》臺詞的文體特征[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2(1):104-108.
[7]高時良.學記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8]John Milton. Paradise Lost [M]. Cambridge shire: Penguin Classics,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