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克
摘 要:高中物理是學生在高中時期需要重點學習的一門學科,物理具備邏輯性和系統性,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學生學習物理不僅可以掌握比較基礎的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從而解決現實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高中的物理和初中的物理有一定的區別。相對于初中物理來說,高中的物理課程更具邏輯性和系統性,學生能夠通過這方面的學習培養自身的邏輯能力。而高中的物理學習也為之后的更高階段物理的學習做了一些準備,因此在高中階段對學生的物理思維進行培養是非常關鍵的。
關鍵詞:高中物理;解題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7-0032-02
一、高中物理課程的概述
高中物理是一門典型的理科課程,包含了很多的知識,比如說光學、電力學和動力學,等等。所以其綜合性就比較強。如果學生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那么就能夠更好地學習物理,更好地去理解這些物理知識,同時還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一些物理現象進行探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高中的物理課程具備一定的難度,學生剛開始接觸高中物理遇到的學習困難比較多,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也比較低,無法掌握良好的學習方式。如果學生沒有及時地調整學習方法,那么學習興趣也會逐漸喪失。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影響學生無法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且物理課程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如果單純地進行板書講解,那么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比較困難。對于學生而言一些基礎的知識點都無法掌握,那做題能力以及思維邏輯能力更難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一)學生對物理學習不感興趣
當前高中課程教學緊張。很多學生因為物理這一門課程過于困難,所以對于物理學習并不感興趣。除此以外,物理這門課程本身的任務就比較重,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難免遇到比較多的挫折和困難,長此以往,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擊,自然而然地,他們就不喜歡學習物理,物理成績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教師的課堂教學又比較枯燥乏味,不符合當前學生成長的特點。長時間下來,學生的物理成績不僅不會提升,有可能還會不斷下降,甚至對物理產生厭煩的情緒。
(二)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在高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所起到的主體作用是不能夠替代的。學生本身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別人的幫助都只能是輔助性的作用,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了這方面的知識內容,才能夠在考試當中順利地運用這些知識解答問題。學生獨立的自我思維活動是不可替代的,經過這一思維活動獲得的新的認知也非常特殊。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當中,大多數教師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中心來講解教材當中的內容,而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聽教師的講解。這種固定的模式非常陳舊,也非常老套,并不具備什么新意,對學生起到的教學作用也有一定的限制,而且長時間下來還會讓學生養成對教師的依賴心理,無法自己主動進行學習和思考工作,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就無法順利形成,使得學生嚴重缺乏自我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師采取陳舊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以及成長規律,教師一味地講,學生只能夠被動地聽,課堂氛圍非常沉悶、乏味,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而且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也不是非常牢固,他們難以正確理解相關的知識內容。
(四)教師缺乏創新的教學觀念
教師先要轉變教育理念,思想才能夠隨之而轉變,行動也才能跟得上。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使得各個學科的教師都更加積極地進行改變。教育也要更加適應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狀態進行關注,幫助每個學生都成長為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個體,滿足當前社會的變化以及需求。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內容,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更加順利地接受知識。但是如果教師不更新自己的觀念,也沒有對學生進行引導,那么學生學習的知識將會非常陳舊,會嚴重打擊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三、提高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教師如果仍然秉承陳舊的教學觀念,那么也就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還關系到學生在課堂上位置的轉變,學生要成為課堂的主人翁,掌握課堂的節奏。學生主動學習,才能夠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還需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充分地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制訂教學計劃,然后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此同時,對于學生來說,對物理定理還有定律的有效學習是學好物理這一門學科的關鍵和前提。因此,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基礎性的知識內容,學生只有夯實自己的基礎,才能夠真正理解物理,并有效地運用這些物理知識解答題目。教師還需要主動幫助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鞏固、總結和歸納,從而幫助學生找到符合自己學習規律的學習模式。
比如,在講解力學這一章的時候,教師就需要主動引導學生掌握一般力和抽象力兩種不同的力之間的關系和定義,讓學生知道在物理當中不同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所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應該將力作為中心,構建一個思維導圖,從而讓學生按照這個思維導圖進行學習。教師還要重點介紹一些摩擦力和彈力,包括重力,讓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有更加詳細充分的理解,這樣就能使學生在解答物理題目的時候能夠考慮到不同的力對物體所產生的作用。
(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在高中物理學習的過程當中,知識內容都是非常抽象的,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特別是一些物理計算題,其難度非常大,因此學生需要在大量的題干當中找到有利于解題的主要思路。并且對題干當中提到的一些條件,無論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條件,都要更加清晰,更加明確。綜合方式和解析方式是學生在解答物理題目的過程當中主要運用的兩種不同方式。利用綜合方式解答計算題目的時候也需要利用物理方程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解答出來,解析方式的有效解答也需要利用物理公式進行有效的推理。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當中需要進行積累,不斷利用這些不同的解題模式進行練習,從而使得自身的推理能力和解題能力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除此以外,學生還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大量的物理題目,對于題目當中牽扯到的知識內容要深入地理解并分析,還需要對物理定律和物理公式總結歸納,做到熟知并且記憶,從而在接下來的解題過程中能夠更加熟練。教師指導學生找到問題的解題思路的過程就是學生需要學習的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提高自身的物理成績。
比如一道題目是:一個質點在三個力a、b、c的共同作用下,能夠保持一個平衡的狀態。如果突然撤掉其中的一個力a,保持b和c不變,那么在這個時候質點做出的運動是什么?教師在帶領學生完成這道題目的時候,先要審題,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理解這個題目考查的主要知識點是物體運動的條件,從而讓學生找到解答題目的最好辦法。對這個題目進行分析,可以知道在本題當中利用了平衡條件的有效推論。在撤掉其中一個力a的時候,支點的合力和a大小是一樣的,但是方向是相反的,從中可以得出的一點是質點受到的合力不出現變化,加速度也不會變化,因此質點做出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或者是勻變速曲線運動。
(三)讓學生養成總結錯題的習慣
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最好的資源就是自己的錯題集。學生要將自己做過的并且出現錯誤的題目收集起來。這些錯題就反映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能夠反映出學生在哪個方面存在著不足。為此,物理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對錯題進行總結的習慣。教師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準備一個錯題本專門記錄自己出錯的原因,以及解答這些題目時應該使用的解題技巧和解題思路。除此以外,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監督,讓學生經常翻看錯題本,找到出錯的原因。讓學生去復習掌握度不夠的知識內容,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需要利用循序漸進的方法監督學生對錯題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結語
高中物理課程的難度相對來說比較大,并且學習到的知識也比較抽象,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學生自身所具備的物理思維能力以及解題能力的培養,鍛煉學生的解題技巧,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
[參考文獻]
[1]許金科.高中物理解題研究——模型解題法[J].教育界,2014(23).
[2]陳 華.淺談高中物理中的建模教學[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2(23).
[3]儲成節,郭長江.等效轉換法在高中物理解題中的應用[J].物理通報,2013(z2).
作者簡介:韋 克(1980— ),女,壯族,廣西都安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