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瑩瑩
【摘 要】初中英語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提升學業成績,更是為了提升學生自身學習、邏輯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但是由于個體差異,班級里難免會出現一些學困生,集中表現為缺少自信、沒有主動學習意識,在完成學習任務的時候存在一些困難,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運用“登門檻效應”,在教學方法上采取多樣化手段,使學困生能夠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進而提升英語學習能力。
【關鍵詞】登門檻效應;初中;英語;學困生;應用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學困生學習英語比較困難,他們接受新鮮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比較慢,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很容易出現消極的態度,難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作為教師,首先要降低“門檻”,對學困生的要求不要太嚴厲,應該讓學困生能夠輕松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使他們更快的掌握知識,增加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在積極的情緒體驗中激發學習興趣,以培養他們學習的愉悅感、自豪感,引發求知欲。
一、“登門檻效應”在初中英語學困生教學中的意義
在初中英語課堂學習中,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較難的相關知識點時,都會產生排斥心理,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會浪費很多時間,花費了大量功夫去掌握知識點,并且學習效果又不是很明顯,如:在背誦英語詞匯時,學生對單詞的發音和拼寫上,存在很大的困難,學生普遍都是以死記硬背為主等等,所以很容易打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登門檻效應”則是給學生布置較容易的學習任務,在學生輕松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學習任務升級,逐步提升學習難度,這時學生就會更容易接受。“登門檻效應”表現出了理性教育和智慧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運用“登門檻效應”,有助于提升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能力上也能有所提升。
二、“登門檻效應”在初中英語學困生教學中的運用
(一)在課程前,根據“登門檻效應”科學制定教學計劃
明確教學方向、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就是初中生身心發展特征和在逆境中引起的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的承受與調節的能力,細致分析領先層次、中間層次、落后層次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進而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經過努力后得到全面的發展。例如:學習譯林版八年級英語上冊《wild animals》這節課程時,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掌握基本的四會單詞、詞組以及句型,例如:wild 、dish、pity、giant panda、no way、have/take pity on in fact、They may become dishes on the table any time.Could you please not eat them?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制定教學計劃時,不能一概而論,針對學困生學習能力的水平,教師應適當的降低難度,讓學生一步一步的跨過“門檻”,如:在課程開始前,教師首先可以讓學困生先復習有關動物的詞匯:lion、rabbit、zebra、elephant、gira-ffe、monkey、kangaroo、tortoise、squirrel、camel等等,之后設定簡單的教學目標,例如掌握簡單的句型:-Do you like animals? -yes,I do./No,I don't;-Does she/he like...? -yes,she/he does./No,she/he doesn't.學生通過簡單的句型介紹動物,學會詢問對方喜歡與不喜歡的動物。學困生有了一定的基礎后,教師可以對其加大學習的難度,如:使用do和does引導一般疑問句的構成和使用,或者能用英語談自己喜歡的野生動物等。“登門檻”教學方式,使學困生在學習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完成學習任務時都想展現自我,勇攀高峰。在課程前,教師可以將教學總目標劃分成許多小目標,學生在逐個完成小目標,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時,能夠激發和保持他們的學習動機,進而促進英語學習。
(二)在課程中,合理運用“登門檻”進行教學
為了能夠更好地調動學困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突出層次教學,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開展教學,切實做到在“登門檻”教學時,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擁有展現自己的平臺。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根據學情,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內容,積極創新課堂教學互動形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細致觀察、親身體驗等方式學習,以學生為中心,依托教材,營造良好的語言交際環境,能夠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第一,在日常教學中進行提問環節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做到對教材內容熟練的掌握,專研閱讀,抓住重點內容和學生在學習時遇到的問題不容易解決的地方,才能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對教材進行仔細專門的研究和探索,確保在課上對學生的提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問題能夠思索、推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活躍課堂氣氛。根據課堂教學的逐步加深,按順序和步驟進行提問,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太簡單,導致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性,相對來說問題太難,就使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挫折。教師在日常教學備課時,要注意到學困生獨有的性格特點,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提問,如:學習譯林版八年級英語上冊《Natural disasters》課程時,教師對學困生拋出引導性問題:what types of natural hazards are there?
類似這樣簡單的問題通常都比較容易回答,如:Earthquake、Tsunami、Bush Fire、drought、typhoon、Thunder s-now、Debris flow等。對英語基礎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相對偏難的問題:How do natural disasters occur?在“登門檻”實施教學時,教師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應用差異化的方法和手段,采取科學的、階梯式的綜合評價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能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