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曉琴
【摘 要】在傳統的觀念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一直是以提高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品質為教學的核心內容,而這樣的教學認知,限制了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在追求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背景下,道德與法治課堂必須要挖掘出自身更多樣化的教學價值,才能夠適應現代化教育背景,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當中實時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能夠得到提升。
【關鍵詞】多元化;道德與法治;生活化
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并非說是在教學過程當中融入越多的元素越好,而是要在課程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當中,對課程進行合理的拓展延伸、或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或是增長學生的見識等等,在這個過程當中所要解決的難點是如何自然的融入這些元素。
一、合理的教學規劃,讓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構建更加自然
如果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內容當作主菜,那么所融入的其它元素便是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的調味料,想要順利的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科學合理的教學規劃是必不可少的。要根據在課堂教學當中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要明確在教學到哪個地方的時候,是融入其他元素,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的契機,要抓準這個時機,才能夠讓學生們不會覺得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構建顯得過于突兀。
例如在《家的意味》一課的教學當中,其主要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們了解“家”這個字的基本含義,讓學生們知道什么是中國人的“家”。可以用適當的背景音樂進行氣氛渲染如《家是心靈的港灣》、《我想有個家》、《常回家看看》等,而且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體制,寄宿制學校可以讓學生們談談為什么會在最后一天感到歸心似箭,而全日制的學校也可以問一下學生們,為何在放學的時候那么渴望回家?學生們對家的印象和理解不一樣,所得到的答案自然也會不一樣。教師可以整理學生的答案,并根據學生們的回答引申出“家”的深層次含義,家不僅僅是一座房子,還是心靈的港灣,是對家人的思念和牽掛,然后再讓學生們去閱讀一些古文名篇,如《游子吟》、《誡子書》等等,在氛圍的渲染下,學生們也能夠更加直接的感受到這些古詩詞當中蘊含著的對家的思念,讓學生們知道如何去孝順父母,去關心家人。在學生們飽含著對家庭的思念的時候,教師就要趁熱打鐵,詢問學生們回到家之后應該如何孝順父母,從而自然地布置家庭作業,在下堂課開始之前詢問學生們完成家庭作業的情況感受,特別是父母對自己所做一切事情的評價,讓學生們能夠更加懂得《家的意味》這堂課主要的教學精神。
遵循科學合理教學規劃讓多種元素融入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當中,使得教學變得非常立體,學生們也能夠有更多的收獲。
二、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所融入的教學元素必須能夠被學生所接受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比起小學的學生來說相對沉穩了一點,但是他們對于世界的好奇心并沒有削減,他們依然渴望更加多變和新穎的事物,能夠讓他們提起探索欲望的事物,學生們就會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因此在構建多元化的時候,所融入的教學元素最好能夠使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這樣不僅能夠營造更加舒適和快樂的學習氛圍,而且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樂于探索。
例如在教學《愛在家人間》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預先讓學生們觀看一些熱門的短視頻剪輯或者是動畫,如《饅頭日記》和《中國唱詩班——游子吟》,讓學生們感受到在這些動畫視頻當中主角對親情的渴望,并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談一談家人為自己做的一些看起來非常平凡的事情,讓我們體味到親情之愛,然后布置一些家庭作業,以體驗家人的生活為主題,讓學生們按照父母平常在家里為自己做的事情,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模仿一下,為期一天。讓學生們感受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做出的那些平凡是何等不易,然后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所做的事情編寫作業報告,與以往那些以做題為主的家庭作業不同,這樣的實踐性作業能夠確切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在實踐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情感體驗中化解愛的沖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布置家庭作業之前,必須要學生自愿參加才行,很多教師也曾想布置類似的實踐型作業,但是往往是教師的主觀意念更重,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最終只能適得其反。
三、融入生活化元素,讓課堂教學貼近生活
“讓教育生活化”是在課程改革當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學生們也能夠接觸到各個渠道的社會信息,也就意味著學生的精神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他們對于社會關系或者是其他的方面的事物,都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若是初中道德與法治再像以往那樣,只是單純的從理論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的話,恐怕很難讓學生信服。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必須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互聯系。
例如在《生命可以永恒嗎》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下中國歷史上那些追求長生或者是“海外尋仙”的皇帝的歷史事實,讓學生們探究一下這個自古以來就一直被中國人所追求的話題:生命是否可以永恒?或者說永恒的生命又是怎么樣的?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們更加深入的探討這個話題,假設有人活了一千年,那么他的心理狀態是什么樣的呢?見到喜悅不會感到喜悅,聽聞悲傷不會感同身受,看春天花開無感,看秋天落葉無傷,無一人可為知己,心有惆悵,無人訴說。所以要指導學生們通過有限的生命去增長生命的意義,才能夠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教師可以應用一些社會的熱點或者是勵志事實來鼓勵學生們,如殘奧會等等,要讓學生們體會到這些社會人士在面對人生的挫折的時候,是以一種怎樣的生活態度去面對的,要能夠與學生的情感和靈魂產生共鳴,不僅僅是從理論方面進行教學,而且要用生活的實例來給學生們造成心靈上的震撼,從而得到學生的信服,在提高了課堂教學時效的同時,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融合其他學科的教學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