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認知規律,是建立主體性課堂的必要前提。為了更好地使學生意識到主動積累知識,并提升學習效果的重要性,教師應積極對授課模式進行優化,才能真正發揮課堂教學的意義。語文學科的應用性、人文性與豐富性,使學生通過知識的學習,既提升人文素養,又能靈活使用文字,成為語言應用能力與交際能力較高的素質人才。為發揮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應重視對學生主體性的提升,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創造優質的學習環境。
關鍵詞:課堂角色;初中教育;語文課堂;主體性
課堂角色地位的明確,使師生雙方在各自的職責中,更有方向性地進行知識的傳遞,學生通過主體性的應用自覺規范課堂行為意識,在不斷探索中強化認知能力,尋找更好地提升語文學習質量的方式。語文學科內容豐富,要求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在不斷積累基礎知識中,具備較強的文字應用能力與交際能力。基于學科的豐富性與人文性,教師只有將課堂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才能避免被動學習環境對思維意識的束縛,使學生在不斷探索中強化學習自信心,發揮真正的教學價值。
一、主體性的價值內涵
從哲學內涵來看,主體性是指個體在進行社會生產與實踐活動時,能夠通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客體的相互關聯中出現的自覺行為意識。因此主體性的本質在于個體通過思維意識的延展,能夠對客觀事物進行自覺探索,并能動地改造世界。所以主體性更加強調人們的實踐性,可以在參與生產與實踐中,將自我意識融入其中,以取得更好的實踐效果。而學生主體性,則是指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能夠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盡量通過各種有趣的教學手段,使教學環境既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能避免學生在被動的學習環境下養成依賴他人的習慣,主動對知識進行思考與探索,才能使學習節奏緊緊掌握在學生自己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在參與學習活動時的積極意義。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與教師良好關系的營造中,更好地得到教師的鼓勵與支持,成為學生積極探索知識并努力學習的動力。
二、語文課堂中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實際意義
應試大環境的約束,使教師更加青睞使用灌輸教學的方法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希望可以幫助其在快速明確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更好地提高學習效果。但現實情況是,落后的授課模式,不僅對正處于身心發育關鍵時期的初中生而言,難以感受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無法發揮學習主體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學習自信心的加強。語文學科所包含的知識浩如煙海,不僅是學好其他知識的基礎,同時還能使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應用,更好地強化情感表達能力與交際能力。所以完全按照教材內容來進行的教學活動,無法展現出學科的豐富性與人文性,也會在落后的教育理念下,使教學質量不升反降。
三、初中語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具體途徑
1.樹立主體意識
學生如果長期在被動的學習環境下參與學習活動,很容易形成依賴心理。即使教師在教育改革理念的要求下,將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但由于主體意識的缺乏,學生仍然會習慣尋求教師的幫助,無法真正發揮主體性課堂的教育意義。教師應鼓勵學生意識到主動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并通過對其主體意識的鍛煉,使學生習慣自主探索知識,并獲得解決學習任務的成就感,才能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學習方法,在發揮自身主體性的過程中,主動探索知識并掌握學習節奏,使語文課堂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更好開展。
2.拉近師生距離
青春發育期的學生往往有著比較鮮明的個性,更喜歡用特立獨行的方式來展示自我。所以很多教師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秩序,選擇以刻板的態度以及高壓的管理政策講解知識,希望可以創設有秩序的課堂環境。但這種錯誤的思想不僅很容易疏遠師生關系,影響課堂學習氛圍,還更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僅是對其學習主體性的嚴重忽視,還會影響授課效果。教師應積極尋找拉近雙方關系的辦法,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積極尋找提升學習效果的策略,并努力通過主體性的應用擺脫依賴教師的習慣,在體會自主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中,與教師共同協作,更好地提升整體的課堂學習質量。
3.強化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是展現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授課內容,將小組合作理念引入課堂中,鼓勵學生能夠在相互間的思維碰撞中挖掘課文內涵,并感受作者表達情感的同時,更好地發揮主體性,完成對語文知識的學習。這樣既可以很好地避免被動學習習慣的形成,學生也在積極探索知識過程中,形成樂于合作、勤于溝通以及積極探索的學習模式,在寓教于樂的合作學習環境下,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的趣味性與人文性。
總之,強硬式的教學方法,不僅與素質教育理念背道而馳,還嚴重疏遠師生雙方關系,難以發揮課堂教育的真正價值。教師應結合教育改革目標,意識到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積極意義。既保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知識的空間,又能避免過多干預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其在自我思辨意識的應用下,更好地感受主動探索語文知識的魅力,進而在強化思維能力與提升人文素養中,更好地使學生在主體性的發揮下,推進語文教育工作的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陳才靜.新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如何體現學生主體性[J].讀書文摘,2017(12)
[2]王曉芹.語文教學如何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14)
作者簡介:楊秀紅(1973—),女,漢族,山東省淄博人,大學學歷,中教一級,研究方向:學本課堂全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