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瑩瑩
摘 要:目前,小學六年語文課堂課程教學的技術創新雖然已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但仍然存在很多迷茫之處。根據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經驗,就當前小學進行語文課堂課程教學的改革創新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課堂教學;小學語文;創新途徑;新課改
當前,將推動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教學改革創新作為重要突破點的整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無論是從課堂教學內容組織結構上,還是從課堂教學方法學習模式和教學考試結果考核制度上,都在不斷進行新的改革創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著力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改革創新探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廣大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一、語文課堂教學創新的含義
1.從教師觀念的角度
從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整體教學情況來看,絕大多數語文任課教師都能按照語文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以及教學進度的具體課時安排,按部就班地將語文課本中的知識點逐一為學生進行詳細講解。不過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整體的差異性,也就是說,不同學生對同一授課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難免會出現接受程度不同的情況。同時,在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在一堂課上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時刻緊跟教師的教學進程,哪怕對授課教師所講解的某些知識點及內容理解不充分,也要生吞活剝地對其進行知識記憶。
2.從教學觀念的角度
按照新課改精神的總體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再讓小學生成為被動的語文知識教育接受者,而應當注重對小學生自身學習知識主動性的充分激發和自我引導,使小學生成為小學語文課堂的真正主人,能夠自由地徜徉于語文課堂的廣闊知識海洋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始終立足于對全體學生語文基礎以及學情的準確把握,在此基礎之上對學生循循善誘,使學生最終能夠在語文教師悉心的梳理引導和耐心啟發之下自主學習,實現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正確理解。
二、小學語文課堂創新的策略
1.牢固樹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意識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課堂通常采用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下,教師雖然可以有效地將知識快速地教給學生,但是這種單調的知識講解方式很容易禁錮學生的獨立思維,長此以往,會使學生逐漸形成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進而對小學生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
2.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學習精神
只有學生敢于質疑知識才能夠真正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與理解。質疑能引發學生主動求知的積極欲望,使學生始終處在積極參與學習的狀態,思維表達方式由此才能逐漸變得更加豐富,所以,擁有創新能力的人必須具備敢于大膽質疑的精神品質。
3.創建輕松的學習環境
根據國家新課改的總體要求,教師在深入開展課堂教學及教研工作的整個過程中,要十分注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以便更好地使廣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都能得以充分激發。同時,讓廣大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主動思考與探究的過程中,對自己所學的知識做到融會貫通,并將其有效運用于各種學習實踐中。
4.認真學習,做好教學的自我反思工作
教師本身就要時常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自我反思,要時刻學會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來進行自我評價。基本的方法是做到每節課后的認真反思,總結和指出自己課堂上的優點和不足,取長補短,積極探究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堅持、積極參加聽課活動,虛心請教同事,進而對自身的語文教學水平進行不斷提升。
總體來說,本文主要對在新課改大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路徑進行了深入探討。我提出的這些建議只是根據多年來的工作實踐所得,還不夠完善,期待同行批評指正。另外,筆者將在未來的語文教學教研工作中不斷探索積累教學經驗,不斷研究探索更多具有可行性的創新教學模式,以為更好地推動我國小學語文學科教育教學事業不斷發展而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學虎.探究新課改中創新教學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應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2):119-120.
[2]陳俊峰.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J].甘肅教育,2019(2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