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玲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立德樹人”、不忘教育初心的觀念已經滲透到各小學學科教育中,小學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重視以德育人的思想觀念,將小學生培養成綜合素質人才。
關鍵詞:以德育人;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
以德育人是小學教育階段重要的部分,小學班主任在日常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為了使小學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順利進行,本文提出幾點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師綜合素養
教師是傳授學生知識、樹立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的領導者,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小學生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喜歡觀察,接受新事物和模仿能力強,但是社會經驗不足,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擾。因此,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以身作則,加強理論基礎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該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使自身有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技術和健康的心理。學校可以開展德育知識培訓活動,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使其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理念,為學生做榜樣;可以建立知識考核制度,幫助教師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邀請外界關于德育方面的專家為教師講課,拓展教師知識量。
二、教師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
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要與學生多溝通,了解學生的需求。與學生相處過程中要尊重學生,放低自己的姿態,構建互幫互助、彼此信任、和諧共處的師生關系。這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教師還需要正確對待學生,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幫助學生,正確引導學生,給予鼓勵和支持,得到學生的信任,從而將德育知識滲透給學生。對所有學生要一視同仁,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幫助。尤其對待學困生,教師要多關心、多贊美,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挖掘他們的閃光點,改善學困生的不良習慣。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培養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例如和學生做游戲,唱一些和德育有關的歌曲等,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三、構建良好的德育教學氛圍
和諧的校園文化能夠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師在教學時要重視營造和諧的課堂德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道德的重要。教師可以根據德育內容制定有趣的課程內容,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不斷創新教育方法。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活動,如班級踏青、郊游,在活動中幫助學生融洽地相處,團結同學;將課程內容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開展朗誦活動,教師設定題目范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這個題目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構建思路,通過書籍搜集、咨詢教師、網絡查找等各種手段整理多方面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通過資料的整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其了解更多關于德育的知識。
四、創新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育模式以口頭講述為主,板書形式為輔,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改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采用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法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學習《春天來了》,教師通過多媒體將課文內容以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相融合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看文中運用了多少種寫作手法,體現在哪些句子,通過對課文的了解感受春天的氣息。與此同時,給學生布置個任務,通過課文內容描寫的順序,讓學生將文中春天的景物按照一定的順序記錄下來,然后通過自己的想象將心目中的春天畫出來。還可以根據文中的春游自己設定路線,做“春游”游戲。通過一篇課文的學習,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活躍了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學習時體驗快樂。
德育工作的有效實施是小學班主任教學中一項艱巨的任務。小學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將德育傳授給學生,不斷加強自身道德素養的能力,使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邱業鵬.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滲透路徑[J].中國校外教育,2020(5):51-52.
[2]劉文琴.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滲透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20(8):191.
[3]王金萍,王玉昶.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