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峰
摘 要:在開展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將德育融入其中的有效路徑,努力促進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更具拓展性和綜合性。在簡要分析初中數學課程融入德育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德育融合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教育;數學課程;德育
教師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融入德育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和科學設計,特別是要從解決存在的制約因素入手,努力構建科學的德育融合教育體系,不斷豐富和完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內容,進而提高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質量。
一、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融入德育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新時代,要求在開展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方面要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要在德育滲透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使初中數學課程教學實現更大突破。因而,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大力實施德育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并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更具針對性和特色化的德育融合教育,努力提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深入分析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融入德育的重要性,突出表現為:大力開展德育融合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方針的需要,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隨著教育改革的加速推進,要求在開展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更加重視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通過卓有成效的德育融合教育,既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意識的逐步形成,同時又有利于強化學生的道德素質建設[1]。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融入德育,還能夠優化初中數學課程教學體系,如對初中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內容進行整合,可以使教學的針對性更強,而且能夠強化教學體系的完整性,如引導學生針對教材中的德育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和調查分析,能夠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思想道德知識。總之,通過大力加強德育融合,不僅能夠使數學課堂教學的運行機制和創新模式得到加強,還能夠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對此應當給予重視,并積極探索加強德育融合的有效路徑。
二、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融入德育的優化策略
(一)科學創設德育融合情境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需要從學生理解和認識的內容入手,使其更具有融合性和滲透性,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如在開展“勾股定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將《蔣銘祖算經》上關于“勾股定理”的內容進行深入的講解,既要使學生深入理解“勾股定理”,同時又要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總之,要想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更有效地實施德育融合教育,一定要科學創設德育融合情境,努力使其更具吸引力,同時還要在培養學生思想、立德、品質方面實現更大的突破。
(二)強化課程教學內容滲透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因而,為了能夠使德育融合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教師需要不斷強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滲透,努力使德育融合教育更具持續性。如在開展“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德育意識,可以將生活中與德育相關的內容編入“應用題”當中,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強化“生活化教育思想”的滲透性。如在開展“三角形”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教育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如何保持穩定性、保持平衡心。總之,要想使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融入德育,一定要不斷滲透課程教學內容,努力通過一點一滴的方式持續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并且要形成良性運行機制,教師對教學方案的設計也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并不斷強化以學生為中心。
(三)傾力打造融合教育載體
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德育融合教育,需要強化“實踐育人”,使學生將學習的德育知識應用于學習與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意識和能力,學生要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識,更要落實到實踐中。要將合作學習作為實施德育融合教育的重要載體,如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分組,同時還要進一步強化分組的層次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進行組合,相互之間可以有效啟發,進而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互幫共助”,如引導學生組建“初中數學興趣小組”或“初中數學創客空間”,學生可以在這樣的平臺和載體相互進行學習、交流、互動、探究,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培養。在打造初中數學課程教學德育融合教育載體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在應用多媒體PPT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到網絡上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具有德育價值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如將“兩彈一星”精神、中國夢等融入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綜上所述,德育是初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融入德育,應采取更加科學的方法和策略,強化德育內容滲透,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努力使學生的德育水平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馮曉強.讓德育教育的種子植入初中數學課堂[J].清風,202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