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寫能力在小學高年級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深受小學語文教師的關注。在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與寫作被分為兩個重要的教學內容。其中,閱讀屬于語文學科教學較為基礎的內容,與寫作密切相關,學生將閱讀中積累的知識滲透到寫作中,可提高自身寫作能力。為此,筆者認為在讀寫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明確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發揮其互動作用。本文以小學高年級課堂教學為例,對讀寫訓練現狀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開展課堂讀寫訓練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借助對此問題的探討,為進一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中讀寫訓練的水平及可行性提供相關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訓練;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2-0052-02
引 言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并采取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思維對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1]。筆者認為,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尤其是高年級教學中,教師應完善讀寫訓練的方式,通過借助教學理念及手段的創新來提升讀寫訓練的水平。
一、小學高年級讀寫訓練現狀
(一)課堂教學現狀
當前,小學高年級讀寫教學效率不理想。在閱讀訓練中,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聽從教師的講解,不會進行記錄,有部分學生在做筆記時,直接照搬教師的教學框架,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而在寫作教學中,多數教師提出寫作題目后,便讓學生直接開始寫作,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難以激發讀寫興趣,無法充分發揮想象力,不利于讀寫能力的提高。
(二)讀寫訓練現狀
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一些學生對課文閱讀缺乏重視。在課文講解過程中,教師傾向于對課文進行分段講解,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或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這種講解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整體把握,也不利于學生深入思考、閱讀課文[2]。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直接按照教材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寫作訓練,這雖然能暫時提高學生的作文成績,但容易使學生形成固定的寫作套路,不利于其長遠發展。
二、讀寫訓練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讀寫訓練加以重視。一些教師往往會忽視閱讀的作用,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理解或討論。在寫作教學中,一些教師僅關注學生寫了什么內容,而沒有關注學生的寫作過程,導致學生無法對自身創作過程進行總結,不利于其寫作能力的持續提高[3]。閱讀與寫作一直以來都是小學高年級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指導學生閱讀經典文章,理解文章的內涵或作者的創作思路等。教材在閱讀訓練后設有口語交際和習作練習板塊,這充分體現出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但在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些內容,沒有充分發揮出其實際價值[4]。
三、在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讀寫訓練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豐富的閱讀材料開展合作學習
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閱讀材料。教師應采用有效的閱讀教學手段,推動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5]。首先,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閱讀活動中記錄下文章中較為經典或優美的句子,同時深入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其次,教師應將教材中的重點詞匯作為教學重點,帶領學生共同賞析,并設計出相應的開放性問題。最后,在提出開放性問題后,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從而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思維。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夠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例如,《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的特點主要是言簡意賅,其中很多內容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如特殊的講話方式及作者的求學經歷等[6]。教師在課堂上可引導學生閱讀文章的中心句,并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結合問題進行閱讀與分析。此外,教師可以將文章內容作為參考,為學生推薦相關課外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當前,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在讀寫訓練中,教師可積極采用多媒體技術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熱情。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掌握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利用多媒體設備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整合起來,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及寫作熱情的提高[7]。同時,教師需要意識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應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開展信息化教學。
(三)以精彩片段為起點,提高學生讀寫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能使學生在深入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師應從作者的情感及創作構思等角度帶領學生分析課文的精彩片段,并不斷總結寫作經驗,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階段,仿寫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師引導學生將詞句片段逐漸延伸到篇章中,能夠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五年級《梅花魂》這篇文章以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適合學生開展讀寫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指導學生自由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并對植物的特征進行描寫。教師要提示學生在描寫中要突出某種品格,或對某種品質進行贊賞。教師可以預先讓學生以課文為基礎進行仿寫,使其在仿寫的過程中感受作者與文章的內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讓學生在課后以自己創作的片段為核心,完成整篇文章的寫作,從而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課文的某一段內容進行續寫或擴寫,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8]。
(四)貼合生活實際,發掘創作潛力
寫作離不開生活實際。為此,在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中,教師應以生活實際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在讀寫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結合現實素材,引導學生在閱讀與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小學生的作文往往會出現內容空洞、缺乏情感等問題,他們往往過度依賴華麗的詞匯與優美的句子。對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創作中回歸生活,在生活中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基于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養成記日記的習慣,使學生記錄日常生活中的見聞,不斷積累素材,從而在寫作中做到有話可說。
(五)強化基礎訓練,積累閱讀知識
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經典文章,能夠為后期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由此可見,讀寫教學的關鍵在于知識的積累。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基礎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前需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同時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對所講內容的理解情況,一方面要分析精彩片段及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內涵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最終將閱讀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將閱讀內容轉變為自己的知識,進而使學生學會將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寫作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結? ? 語
綜上所述,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升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教師應積極嘗試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及教學理念,在讀寫訓練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共情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夠切實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及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海華.讀寫訓練在小學語文高段教學中的運用[J].神州(上旬刊),2019,05(26):171.
[2]張香.對基于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堂教學中的讀寫訓練分析[J].讀與寫(教師),2019,09(4):112.
[3]劉正秋.立足文本,以讀促寫:淺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的讀寫訓練[J].信息周刊,2020,02(04):1.
[4]陳平群.立足文本,以讀促寫:淺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的讀寫訓練[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04(47):17.
[5]殷四清.對基于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堂教學中的讀寫訓練分析[J].新課程(教研版),2018,02(02):193.
[6]江鐵瓊.憑借文本進行讀寫訓練的研究:以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課為例[J].讀書文摘,2019,05(03):91-92.
[7]尤少云.高效利用繪本對小學高段語文進行讀寫訓練研究[J].新課程(中),2018,07(10):28.
[8]崔鳳珍.讀寫訓練在小學語文低中段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文淵(小學版),2019,02(05):123.
作者簡介:馬惠珍(1968.10—),女,甘肅天水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