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英哲
志存高遠奮翼飛,勇于擔當立風范。珠海市平沙鎮曾是一片人跡罕至的灘涂。60多年前,18名下鄉青年來到這里,建立了平沙農場。這是平沙崛起的開端,也是平沙人領雁精神的最初風貌。
如今,領雁精神仍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平沙人,也成為平沙學子追求的品質。近年來,平沙鎮中心小學(以下簡稱“平小”)依托“雁文化”,在“孖雁文化”的基礎上提出“領雁文化”,通過深挖領雁的精神品質,并將其融入教育,培育新時代領雁,探索出一條特色發展的道路。
特色文化引領之向
學校文化是學校特色建設的靈魂。平小創建于1953年8月,毗鄰“5·13”紀念廣場,依傍文樓山(原名孖髻山)。在豐富的本土自然、人文資源的浸潤下,結合多年辦學積淀和時代育人訴求,平小著力打造“領雁文化·品質教育”的教育品牌。
源于本土文化傳承
1955年5月,18名下鄉青年從東莞、順德等地坐船來到孖髻山下,籌備建設農場,開展圍海造田。
這些拓荒者,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艱苦創業,發揚追求卓越、敢為人先、團結拼搏的領雁精神,筑起長達18.75公里的防潮大堤,造田44萬畝,使平沙從一個荒涼的灘涂變成全國著名的甘蔗生產基地。
為紀念下鄉青年對平沙的貢獻和那段建設平沙的光輝歲月,平沙人建造“5·13”紀念廣場,在廣場上修筑了由18只大雁組成的“雁落平沙”雕塑。
在領雁精神的引領下,平沙人艱苦奮斗、努力拼搏,讓一個小小的平沙農場蛻變成為國家重點鎮、廣東省中心鎮和廣東省教育強鎮。
如今,圍海造田和甘蔗種植成為老一輩平沙人腦海里的記憶。平沙所在的金灣區,經濟發展正如騰飛的領雁,勢頭迅猛,同時也為區域教育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領雁文化·品質教育”的提出,是對區域發展精神內核的傳承和弘揚,也是對區域教育發展態勢的感知和期盼。
基于學校辦學實際
在辦學歷程中,平小朝著創建一所高品質的學校不斷努力,從一所農村小學蛻變成標桿學校。
平小校長黃濤是學校發展的見證者與主導者。在他的帶領下,平小從沒有停止過前進的腳步。
在課程建設方面,構建了以足球、舞蹈、創客等為特色的課程體系;在隊伍建設方面,開展“領雁工程”,充分發揮“名師”“名班主任”的模范帶頭作用,促進全校教師專業化發展。
以“雁文化”為抓手,促進師生共同發展,以此推動學校發展是平小多年來辦學探索和實踐的總結,也是未來辦學的目標和追求,更是“領雁文化·品質教育”的核心內容。
應于時代育人訴求
在傳承本土文化、聯系辦學實際的同時,平小還積極順應時代的育人訴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只有培養學生的健康體魄、健全人格、奮斗精神和責任擔當,激勵他們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發展,才能培養一批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因此,平小提出“領雁文化·品質教育”,其根本是培養學生的擔當精神,讓學生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爭當領頭雁,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讓教育回歸本真。
正是基于上述的三重思考,平小構建出獨具特色的“領雁文化”理念體系,確立“為成長領航”的辦學理念,努力實現“育新時代領雁”的辦學目標。
“我們著力打造基于‘領雁文化為底色的教育生態,辦有品質的教育,為珠海基礎教育的發展做出應有貢獻。”黃濤說。
特色學校建設之行
在“領雁文化”所蘊含的追求卓越、引領共進的內涵和“品質教育”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共促發展的內涵下,平小提出兩大辦學主張:一方面,學校要發展學生個性,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師生成長,還要發展學校特色,樹立教育標桿;另一方面,打造師生學習共同體,構建家校社聯盟,推動師生、學校發展。
創新德育模式
學校文化建設不能脫離教育的本質。在“領雁文化”的引領下,平小探索出校風建設主題系列化和家校合作為核心的育人機制。
德育活動主題化。以養成教育為基礎,在內容上注重小、近、實。每學期圍繞一個主題,比如,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開展了“抗疫精神共弘揚,愛國雛雁同成長”校風建設主題教育活動,把抗疫英雄事跡融入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認知、認同、踐行抗疫精神。
德育管理精細化。平小德育管理機構內設德育處、少先隊大隊部和思政科組,人員配備齊全,分工明確。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定期開展心理輔導。成立思政課教研組,由德育處統籌管理,本著以課堂為陣地,以活動為載體的原則,力求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
德育評價多元化。每日“四查”,即查考勤、查集會和體育大課間活動、查課間和午間、查衛生,所查結果每天公布、每月匯總公布,并把考核結果納入文明班量化考評。此外,評選禮儀之雁、仁愛之雁、高潔之雁、勇敢之雁、奉獻之雁、忠誠之雁、健美之雁、智慧之雁,豐富了學生評價機制。
構建課程體系
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特色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只有讓校本特色課程落地開花,特色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才能長盛不衰。
平小尋求“領雁文化”與新課程背景下學科相結合的切入點,構建獨樹一幟的特色課程體系。
為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平小從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精品化、班級課程特色化三方面著手,構建涵蓋品德與心理、語文與閱讀、數學與科技、藝術與審美、體育與健康五個領域的課程體系。
經過學校課程建設領導小組的多次研究、嚴謹論證,在眾多備選的開發課程中,選定了由33位教師開發、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與“領雁文化”相融合的課程作為首批特色實施課程。根據學科特點,開設涵蓋德育、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勞動技術、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約30門課程。
打造特色項目
領雁苑、領雁亭、校園文化墻……校園里,到處可見“雁文化”的元素。平小以“雁文化”為文化底色,將其納入學校的環境建設和校本課程,讓師生更好地了解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也利用區域文化打造學校的特色,提出“以特色求發展,以特色求突破”的決策。
足球特色。2015年,平小提出“一人一足球,每班一球隊,人人會踢球,個個會看球”的足球發展目標,把工作重點放在培養足球興趣、普及足球教育上。學校現有足球場1個、足球600個,有?8名本科學歷的專職體育教師。一至六年級每周開設一節足球課,由學校體育教師和外聘足球教練共同授課。許國平和楊聯強等教師開發了領雁足球特色課程,供學生自主選修。
藝術特色。學校現有專職美術教師2人,兼職美術教師19?人,專職音樂教師3人,兼職音樂教師?8?人。開展一系列領雁特色藝術課程,如綜合性實踐課《孖髻山的呼喚——你環保了嗎》,結合平沙當地環境特點和呼吁環保的時代背景,開展制作環保手抄報、利用廢紙制作時裝、利用廢舊塑料袋制作收納盒等活動。以藝術特色教育為突破口,結合鄉村學校少年宮成立器樂、合唱、舞蹈、書法、繪畫、太極等興趣活動小組。
勞動教育。充分發揮家庭、社區的力量,形成了家、校、社聯動,多維實施的勞動教育課程模式。每天定人、定崗、定時為學生提供勞動實踐的機會,在參與崗位實踐活動時,學生可選擇家庭、學校、社區中的一個勞動崗位,每學期或每月輪換一次。圍繞校園生活,開展團隊知識伴我行、領雁之星顯身手、活動競技展風采等活動;圍繞家庭生活,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開展整理房間、美食制作、家庭讀書角建設、掌握日常勞動工具使用技巧等活動;圍繞社會生活,開展垃圾分類、環保宣傳、參觀場館和企業等活動。
特色辦學答卷之美
想要成為領雁,就要樹立遠大志向,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才能帶領大家走向美好未來。教育亦是如此。平小將領雁精神品質融入教育,秉承“敢為人先”的校訓,營造出“協作共進”的校風、“博學善導”的教風、“好學向上”的學風,交出一份美美與共的特色辦學答卷。
博學善導本領強
提起幾年前開發“雁游平沙”課程的經歷,語文教師韋瓊至今印象深刻。這是一門以當地旅游資源為主題的特色課程。
“隨著學生積極參與課程開發,他們對家鄉的了解越來越多,產生的疑問也越來越多。我在為學生好學向上感到興奮之余,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于是,韋瓊抓緊時間“充電”,到圖書館翻閱書籍,在網絡上搜索資料,利用假期走訪調研。用了幾個月時間,她獲取了大量關于平沙的知識和典型事例,為特色課程的實施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也增強了熱愛平沙的情感。我也意識到,要發揚博學善導的教風,必須不斷充實自己,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實現教學相長。”韋瓊說。
通過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教師的專業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同時,平小營造青年班主任成長的良好環境,每學年舉行新老班主任師徒結對活動,為每一位新教師配搭師傅,通過師傅指導和幫助,提高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
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加強理論學習,為校本課程開發夯實理論基礎。比如,重視藝術教師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每學期進行一次大型的藝術類課程的教學研討活動,提升藝術教師的教學素質和科研意識。
2020年,平小全體教師協作共進,獲得區“先進集體”稱號。目前,全校有6名教師獲得市名教師、名班主任,區名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好學向上素質高
每天早上7時以及下午放學后,五年級學生、領雁足球訓練隊隊員楊濰嘉都會準時出現在足球場上。
訓練的過程,楊濰嘉既感到了成功的快樂,又體會到練習的艱辛。不斷地撿球、顛球、傳球、練習體能……一會兒功夫,她已是滿頭大汗、精疲力竭,但她和小隊員們都不輕易放棄,享受著陽光、享受著快樂,拼搏進取、團結協作的精神也在悄無聲息間萌芽。
2020年12月,楊濰嘉和隊員們代表區參加珠海市青少年足球錦標賽,最終獲得冠軍。
在“領雁文化”的引領下,平小學生不斷成長,朝著成為最好自己的目標不斷奮進。
結合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平小提煉出新時代領雁所蘊涵的五個校本化核心素養,即身心健康、學識豐富、個性飛揚、友好合作、責任擔當。
黃濤說:“我們要培養像領雁般的新時代學子,即能促進自身成長,也能促進他人、社會、自然的發展,實現共同成長的人。”
平小學子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評比活動,展現出敢為人先、勇于拼搏、團結一心的新時代領雁風采。
近三年,男子、女子足球隊在參加市、區比賽活動中,總共獲獎14次。近幾年,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藝術比賽,市級以上共獲獎42人次。其中,國家級3人次,省級5人次,市級34人次。
協作共進發展快
在平小,師生、師師、生生彼此之間友好相處,相互協作,共同進步。這種協作共進的校風,帶動了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廣東省基礎教育研究實驗基地”“廣東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廣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在特色學校建設的道路上給出了“平小答案”。
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形成了特色明顯的校本特色課程框架體系。2019年,黃濤參與研究的“區域特色課程集群行動方案構建與實踐”獲得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基礎教育)一等獎;2020年,在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第二屆特色學校建設成果評選中獲得三等獎。
近年來,平小在區教育質量綜合評估均獲得“優秀”等級,期末統考成績連續多年在平沙鎮排名第一,深受家長們認可。
傳承與創新的腳步不會停歇,從“孖雁文化”到“領雁文化”,圍繞“雁文化”的特色辦學之路將走向何方?面對學校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30多年、擁有20多年校長任職經驗的黃濤敏銳地意識到,學校文化建設即將進入另一個迭代創新的階段。
在時代的呼喚下,平小將在鑄就學校文化和追求特色發展的道路上繼續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