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林
摘 要:新高考的提出促使高中教育模式發生變革,語文、數學、英語成為必修課,而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六門課程成為高考選考課程,這就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多便利。在這一背景下,高中歷史教育的改革能為學生文化知識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改革作為研究對象,結合新高考背景下歷史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給高中歷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歷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5-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67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學科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這是適應新型考試與教育模式的有效手段。教師需要根據新高考要求,結合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教學改革策略,使學生主動參與歷史課程學習,并在學習中逐漸適應新的學習模式,提升自身素質。
一、新高考背景下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發生改變
舊高考模式下,學生是一個固定的團體,通過不同課程教師在同一個班級實施教育行為來完成教學活動,不存在學生選課、走班的情況。而新高考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束縛,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喜歡、擅長的學科,走班上課,由教師固定在某一個班級上課,其他班級學生根據選課內容選擇上某個班級的課程[1]。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新高考注重學生思維品質與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利用教材內容全面且深刻的培養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學科素養,為適應大學的專業學習打下基礎。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注重學生的文化成績,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其與新高考要求不符,影響歷史教學的改革發展。
(二)備課模式發生轉變
舊高考模式下歷史教師已經習慣以行政班為單位的教學備課模式,更注重自身地位的體現。而在走班選課模式下學生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有層次的教學計劃并在課堂上落實,以此保證教育的效果,實現高質量教育。但是部分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個性化備課的重要性,仍舊以傳統備課的方式設計教學方案,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影響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提升,無法展示歷史課程教學改革的優勢。后續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教學前的準備工作,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料,促使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三)學生學習態度問題
受傳統教育影響,部分學生因為枯燥無趣的教學模式而對歷史課程產生抵觸心理,對歷史課程的選擇意識較差。在新高考背景下,雖然教師的教學模式發生轉變,但是大部分學生仍然不愿意參與歷史學習,認為歷史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從而學習熱情不高[2]。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需要分析學生個性,利用教育的優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歷史素養在歷史學習中得到培養,實現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標。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策略
歷史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分析新高考模式,了解當前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以此來創新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教學改革的發展,提升教學改革效果。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實現歷史改革教育。
(一)培養教師素質,促使教學改革
教育工作者是推動教學改革的關鍵,是教育的實施者與組織者。高中歷史教學改革要加強對教師素質提升的重視,組織各種類型的教育實踐活動,為教師提升自身素質創造機會,在實踐中提高教學能力。學校可以組織相關的教育培訓活動,提升教師的職業素質與能力:1.加強信息技術培訓[3]。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也是推動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工具。學校可以針對教育工作者定期組織信息技術培訓活動,將各種類型的教學軟件、教學手段、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等滲透給教師,引導教師運用新型教學手段展開教育工作,以此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為適應新高考下的教學模式打下基礎。2.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樹立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教育理念,并圍繞此理念展開教學活動。新高考的出臺為歷史教育改革指出了新的思想與理念,是教師教學思想轉變的重點。歷史教師應對新高考內容進行全面研究,了解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并將其融入自身教學模式,為教育創新提供動力,促使歷史學科發展。3.組織多樣化的教學實踐活動,激發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在實踐中積累、總結教學經驗,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4.組織交流活動。交流活動的開展給歷史教師之間的互動和教學經驗的分享提供了便利。學校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日常教研互動展開教學經驗交流活動,引導教師分享自己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通過培養教師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實踐及教學經驗交流活動的方式,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為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動力。
(二)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生對歷史學習興趣不高的主要影響因素就是教學手段單一,其無法為學生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手段,融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與方法,進行個性化教學,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新高考背景下,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在新的學習模式下學科與人文素養得到提升。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教學手段,實現教育改革:
1.層次性教學,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習欲望。所謂層次性教學,就是分層教學,把參與歷史課程的學生根據學習情況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基礎組、提高組、發展組,并根據三個層次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設計教學方案,制定層次性的教學計劃,使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中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并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這一方法的應用能凸顯個性化教育的優勢,促使學生共同發展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