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豫伯
河北美術學院
關鍵字:混合式教學;線上教學;產品設計;三維建模
在目前的產品設計專業教學中,三維表現類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就是通過二維或三維軟件,逼真地展現產品的造型、材質、色彩,通過效果圖準確地傳達產品信息。其中包括使用三維建模軟件Rhino進行建模,然后使用實時渲染軟件Keyshot對模型賦予塑料、金屬等材質,并調整顏色、光影、背景,制作出渲染效果圖,最后再使用圖片處理軟件Photoshop等進行進一步的二維圖片精修。通過以上步驟制作的效果圖,可以直接用于產品的線上線下宣傳,也可以進一步轉化為設計使用說明圖或者海報。學會熟練地運用產品設計軟件,對于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且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在目前產品設計專業的專業教學中,三維表現類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隨著互聯網和各類移動設備的發展,線上教學在近年來迅速普及,在越來越多課程中,傳統線下教學與基于互聯網平臺與資源的線上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法被廣泛地使用。混合式教學可以更好地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借用互聯網技術的力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個性化學習體驗,將更多的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靈活地進行學習,彌補課堂授課在因材施教上的不足。同時,混合式教學還可以突破時間和地域的局限,為學生創造無障礙的學習環境。在產品設計三維表現課程的發展過程中,混合式教學法主要表現三種形式。
在產品設計三維表現課程的授課實踐中,有些同學的建模思維的形成較快,能夠比較好的對三維產品的頂面、側面、底面等各個面的形態形成比較形象的聯想,所以在使用四視窗三維軟件進行建模時,可以比較快速、準確的完成模型。而另一部分同學在早期繪畫類的課程中,接觸的都是二維的表現思維,使用三維軟件的時候思維轉換出現困難,經常出現把左側和右側搞混等錯誤,學習效率較低。根據藍墨云班課時間練習完成時間數據顯示,第一名完成的同學與班級排名倒數5名左右的同學,相差時間可達20~30分鐘,而在日常線下教學中,也常出現這部分同學拖慢課堂進度的現象。
而在后期學習比較復雜的練習時這種問題更為嚴重,許多同學在操作過程中不斷的因為重疊面、分層混亂、模型塊面銜接錯誤等問題,導致練習無法進一步進行下去,通過觀察發現,主要是因為前期的基礎沒有打好。這種問題并不是無法可解,證明這部分同學需要付出比其他同學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更多的基礎性練習。但是這樣的時間在課堂上是有限的,因為根據藍墨云班的課堂活動時間數據顯示,還有50%左右的同學是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所以這一部分基礎命令掌握薄弱的同學,必須利用課下時間通過線上學習去進行更多的練習才能趕上進度。
學生的差異性需求需要教師對基礎命令部分有針對性地增加一些小練習,它們對學習進度比較快的同學來說是一些有益的補充,而對于建模思維養成比較慢的同學來說,是一個必要的關鍵的轉化過程。這部分的內容由教師錄制的微課、視頻課,以及MOOC等網絡課程資源構成,以作業任務的形式布置在如藍墨云班等學習平臺,由教師設置完成時間,對完成質量進行監督和評價。
在線下教學為主導,線上教學為輔助的模式下,線上教學內容占整體學習內容的30%左右,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習效率學生的差異化需求,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使得各類課程的線上教學比例驟然增加到90%以上,可以說之前混合式教學的所有內容幾乎都由線上教學完成,線下教學變為學生返校后展開的一些少量的指導。
整個線上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課程內容講授+練習點評+課后評價。這就需要一個用來上傳教學視頻,組織交作業等教學活動的平臺;還有一個可以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答疑解惑的平臺;當教師遇到通過截圖和文字也無法讓學生清晰理解的教學問題時,還需要一個穩定的在線屏幕共享平臺,實時連線所有學生進行講解。整個線上教學活動需要教師使用多個在線平臺聯動才能完成。
在備課階段,教師就要對各平臺優缺點進行了解,比如不同平臺在開課高峰時間,是否會出現網絡擁堵或者是頻繁掉線的情況,排除掉不穩定的平臺;然后根據本課程的教學特點和后期即將進行的各類教學活動,合理的選擇適合的平臺。對于產品設計三維表現課程來說,因為以軟件的學習為主,所以有大量的教學視頻需要上傳,但是20分鐘以上的視頻上傳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生觀看時也有卡頓現象,所以需要教師在前期對教學練習視頻進行進一步的剪輯。視頻在平臺上傳之后,有些學生會出現只拖動進度條不觀看的行為,這就需要教師在平臺上進行控制,比如教師將課程內容視頻放置在藍墨云班平臺時,可以設置視頻允許播放的時間,防止學生在完成一個作業之前就開始點擊下一個視頻;也可以實時看到學生觀看視頻的百分比進度,對進度滯后的學生進行督促;同時通過經驗值設置,區分視頻資源中教學內容的重難點。
在后期的授課階段,當學生觀看了教學視頻之后必然會產生一些問題,但是軟件操作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有時候學生通過一兩張截圖很難詳細地說清自己的問題,教師也很難做出判斷,這時候就需要一些小視頻將整個操作過程拍攝下來才能達到有效溝通。比如QQ這類強大的聊天工具,雖然不是專門為教學設計的平臺,但是可以對不同平臺和界面的內容進行實時的截圖,同時還可以快速地拍攝一些小視頻,便于教師準確了解學生遇到的問題。而且教師經常會同時跟10個以上同學私聊,還要實時觀察課程群里面的動態,QQ的多窗口顯示功能可以非常好地滿足教師的需求。
授課中的練習完成和及時點評也是整個教學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可以通過藍墨云班平臺進行作業的布置,實時查看作業提交的人數和提交時間,同時還可以給練習打分并提出修改意見。但是軟件操作上的許多問題,不同學生會在不同階段的練習之中暴露出來,如果是線下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投影向全班講解這些共性問題,但是在線教學中,學生在平臺無法看到彼此的作業完成情況和教師的評價,無法進行互相學習,所以要通過屏幕共享實時的對全班學生進行講解。在屏幕共享平臺的選擇上,學生普遍反映騰訊會議更加晰,所以一些比較細節和早期基礎性的操作,會使用騰訊會議與學生進行屏幕共享來進行講解。課后的練習評價主要還是通過藍墨云班的練習打分和點評留言功能來進行。在作業批改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將在第二天的課程中通過直播形式進行講授。
綜上所述,整個線上教學過程會使用多個平臺,取其長處配置到不同的教學階段,才能使整個教學流程的實施達到最優效果。
后疫情時代,校園逐漸開放,學生回到課堂,但是線上教學累積的資源和帶來的便利,并沒有隨著教學環境的變化而被遺忘,而是進一步促進了混合式教學的良性發展。美國在線學習聯盟認為,30%-79%的教學內容采用在線教學的才能被稱為混合式教學。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到底哪一者應該占據主導,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方式來決定。
在產品三維表現類課程的教學中,通過多次的教學實踐發現,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所帶來的教學效果是最不理想的。學生的學習缺乏目的性,學起來沒有動力,而且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無法找到自己的學習節奏。而且,不同的學生對于線上線下兩種教學方式的適應程度也完全不同:自學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更適應在線教學的方式,他們喜歡一邊觀看教學視頻,一邊思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斷的進行嘗試,最后突破難題,學到知識,反感一味地灌輸,這種獨立而有挑戰性的學習方式更受他們的歡迎;自學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更加依賴教師線下的輔導,甚至是一對一的輔導,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找到學習的方法,逐步適應新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將授課內容根據學生的自學能力細分為可自學內容與不可自學內容,將大部分的可自學內容放置于線上,包括:課程的多媒體課件、教師制作的網絡視頻公開課、微課、慕課以及其他的網絡資源,只要有穩定的網絡以及電腦、手機等移動設備,線上學習就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束縛展開;而線下教學的主要工作內容則轉換為引導、輔助、鞏固、補充,甚至是一對一的講評和糾正,主要用來靈活解決學生出現的即時的學習問題,平衡班級教學進度。所以,對于產品設計三維表現類課程來說,即便可以不受限制地進行線下教學,線上教學的比例也可以設置在50%,甚至更高。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都要明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無論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都是教師提供給學生的一種學習條件。教師準備好學習資料,搭建好平臺,將兩種學習條件放在學生的面前,供學生自己主動來選擇。教師需要讓要學生明白,學習的過程,就是他們自己利用線上線下教學的條件和資源來達到學習目的、獲取學習成果的過程。
教師可將每一部分知識點的學習方法、學習思路、命令操作注意事項等放入線上,供學生課前或課中學習,將與實踐相關的教學活動放入線下教學。特別要注意每一個案例必須先要啟發和引導,要盡量避免將教學視頻直接發給學生,否則很容易導致學生不經過思考就按部就班地去制作,培養學生先思后做的習慣。在線上線下教學的設計上,要明確照著做和學會了的區別;學會個別案例和學會應用知識的區別;學會一種建模方式和學會建模思維之間的區別。練習不是目的,通過練習學會了對命令的運用,能夠獨立進行觀察、分析,思考才是最終的教學目的。學生通過線上教學資料,獲得關于所學知識的相關知識點,自己去進行嘗試和研究,在實踐中發生問題后再在課堂上向教師提問,由教師進行整理和總結后,在課堂上向全班進行重難點講解,然后教師再放出完整在線教學視頻供學生參考,在建模過程中還可以引入實物模型拆解的過程,幫學生更好地理解模型的結構和尺寸。
將混合式教學融入產品設計三維表現類課程教學,進一步發揮了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也將不斷進行進一步的實踐和探索,為學生營造更加良好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