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麗洪
【關鍵詞】胃復安;足三里;穴位注射;髖關節置換術后;嘔吐
全髖關節置換術(Total hiparthroplasty, THA)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幫助患者恢復髖關節正常功能的手術方式,是成熟、可靠的治療手段,對于改善患者髖關節疼痛的癥狀、提升關節組織的穩定性以及活動度起著積極作用[1]。但是由于手術時間較長,以及患者年齡、體質等各種原因,所以術后嘔吐發生率較高,因此及時緩解此癥狀可以幫助患者提高舒適度,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胃復安是用于臨床治療嘔吐、惡心等胃腸道疾病的常用藥物之一。以往臨床中,主要采用肌肉注射或者口服的方式,藥物毒性相對較低,但是近年來有關高齡患者用藥的不良反應也偶有報道[2],而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大穴,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經常用于緩解嘔吐癥狀,調節胃腸道功能[3]。因此,本文探討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復安治療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本科室自2019 年4 月至2019 年11 月住院期間相同麻醉方法下行髖關節置換術后出現嘔吐的患者共60 名作為研究對象,我們隨機將其分為實驗組( 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復安) 和對照組( 肌注胃復安)兩類,各30例,實驗組年齡(62.4±5.03) 歲,男16 例、女14 例;對照組年齡(63.4±4.26)歲,男14例、女1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意義。納入標準: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出現嘔吐,年齡60~75 歲,都沒有手術史,并且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足三里部位有潰瘍、破損、感染或者其他皮損情況者; 曾經接受過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患者;心臟或呼吸系統衰竭、肝腎功能不全、合并消化道或者胃腸道出血者;中途突然退出者;同時使用其他相關藥物可能影響治療效果者。
1.2 具體方法
1.2.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均按疾病診療標準進行診治 實驗組患者進行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復安( 胃復安廠家:開封制藥[ 集團] 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4089,規格1 mL:10mg)。治療方法:①取穴,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 寸,距脛骨前緣外開一橫指。用穴位探針按壓對應部位,患者若出現酸麻脹痛的感覺,表示得氣,定位準確。②常規方法消毒局部皮膚,2.5 mL空針抽取1 mL藥物,垂直進針,捻轉、上下提抽針頭至患者得氣,回抽無血后緩慢推注藥液,拔針后用無菌棉簽按壓片刻直至止血。對照組采用傳統臀部肌肉注射10 mg 胃復安注射液。
1.2.2 研究方法 ①準確記錄兩組用藥期間嘔吐癥狀的緩解情況或者不良反應;②對患者嘔吐癥候積分進行評價,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以0 分、1 分、2 分、3 分分別代表無、輕、中、重四級標準。
1.3 療效標準 ①完全緩解:與用藥之前相對比,用藥后嘔吐發生的次數明顯減少5 次以 上或沒有出現嘔吐癥狀; ②部分緩解: 用藥后嘔吐發生次數減少3~5 次或嘔吐發生次數減少至1~2 次,并且癥候積分減少2~3 分;③輕微緩解: 用藥后嘔吐發生次數 至少減少2 次或者嘔吐發生次數減少至3~5 次,同時癥候積分減少1 分; ④無效: 嘔吐癥狀沒有緩解或用藥24 h 內嘔吐發生次數達到5 次及5 次以上。完全緩解、部分緩解、輕度緩解均為有效[4]。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20.2 數據統計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兩組結果有效率采用t 檢驗進行檢驗。P<0.05 說明兩組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發生嘔吐時,通過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復安的方法,實驗組的患者癥狀改善明顯,比傳統治療對照組改善情況較好。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復安可以明顯降低嘔吐發生頻率,提高嘔吐緩解的有效率。結果見表1。
3 討論
胃復安通過抑制大腦的相關催吐感受區, 從而達到緩解嘔吐的效果,對于一些消化系統疾病,例如消化不良、暴飲暴食、不潔飲食等引起的惡心、呃逆、嘔吐等均有不錯的治療效果[5],通過此次研究發現,通過穴位注射胃復安,能較快緩解患者術后出現嘔吐的情況,降低嘔吐發生率,提高患者舒適度,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
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具有補中益氣、調理脾胃、降逆順氣等功效,主治胃腸道病癥,如胃病、嘔吐、腹瀉、便秘等,通過對足三里穴位的刺激,可以達到增強脾胃的功效,現代醫學證實, 刺激足三里穴,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減少嘔吐的發生[6],通過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夠調和胃腑之氣,調理脾胃,達到降逆止嘔的功效[7]。
而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復安,首先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其次胃復安經過人體軟組織吸收后,作用于相關受體,從而抑制嘔吐的發生。所以通過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復安,來緩解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引起的惡心、嘔吐等癥狀效果明顯,持續時間較長,二者相互作用,能發揮更強的作用。
因此,通過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復安,在緩解髖關節置換術后出現嘔吐的癥狀效果明確,同時安全性也較高,可以作為有效的治療手段在臨床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