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姍姍

【摘? ? 要】談及教育,不可忽視的事實是,作為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正在面臨著重大問題。因留守兒童大多都處在交通閉塞、資源匱乏的山村,他們的課后生活內容相比城鄉學生來說單調很多。由此便出現一個問題,即留守兒童“課后去哪兒”?本文將簡要談談留守兒童課后學習、生活現狀與轉變這個現狀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現狀;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4-0008-02
The Status Quo and Thinking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Where to go after School"
(Xuanhua Town Middle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Gaotai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XU Shanshan
【Abstract】When it comes to education, the fact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s that as part of the education work, the educa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s facing major problems. Because most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in mountain villages with traffic congestion and lack of resources, their after-school life content is much more monotonous than that of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A question arises from this, that is, where do left-behind children go after school?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talk about the status quo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after-school learning and life and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improve it.
【Keywords】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status;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教育者,非為以往,非為現在,專為將來。無論是從個人角度還是從國家層面,教育都是其進步發展的階梯。農村留守兒童作為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下產生的一個特殊群體,其教育問題也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課后生活是除了課堂學習外,對學生的體質、智力、情感、社交能力、思考能力有重要塑造能力的另一教育版塊。而對于城市學生來說,課后生活大多在家長的陪伴下度過,而且他們居住生活的地方多數會有公共資源供其使用,比如市圖書館、少年宮、體育場所、公園等。相比而言,農村留守兒童的課后生活資源匱乏,且缺乏有效的陪伴互動。
一、課后教育概述
對于學生來說,根據其受教育的來源不同,可以將教育分為課堂教育與課后教育,課后教育又包括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在課后教育過程中進行的活動也叫課后生活。課后生活包括下課時間、放學時間、放假時間等。課后教育在學生的成長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
二、留守兒童“課后教育”現狀
(一)缺乏有效陪伴
農村留守兒童所處家庭的常見情況是,父母在外務工,每年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孩子與祖輩生活在一起。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的祖輩大都是農民,以侍弄莊稼為生,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無法給出有效的指導和建議。他們多數能做的就是保證其孫輩的溫飽。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說:“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绷羰貎和幵谛愿耩B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在與外界的互動中獲得信息,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性格與價值觀。而且他們需要在家長富有愛意的引導下逐漸建立自信并形成自我意識。而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其成長中的缺位、祖輩缺乏有效的指導,都是留守兒童的課后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缺乏硬件公共設施
在城市學校,學生脫離了課堂教學之后,會有專門的場地供其課后生活。例如,學生可以在學校操場參與踢足球、打籃球、踢毽子、跳繩等體育娛樂活動,在學校禮堂進行演講、表演、講座活動。社會上也有很多資源供其使用,如市立圖書館、市立少年宮等,都是學生課后的好去處。在這些場所中,學生不僅增加了課堂以外的知識,還練習了課堂以外的技能 。而留守兒童的居住地地理位置大都偏僻人稀、交通閉塞,分散居住,難以集中建立起設施完備的學校。例如很多山區學校都沒有現代化的設備和操場,教師資源也不充足,常常出現一個教師帶多門課的現象。學生的課后時間大多在幫農和無聊中度過,沒有知識上的長進,缺乏溝通交流和互動的學生逐漸會變得孤僻、寡言。
三、關于改進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幾點思考
(一)體育豐富生活,塑造性格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湖南石門五小足球隊勇奪全國“中國足球小將”冠軍挑戰賽季軍。這支來自國家貧困縣的學生組成的球隊,日常就在煤渣鋪就的操場上訓練,環境艱苦,卻以不可阻擋之勢打敗了來自大城市的球隊,拿下了獎杯,支撐著他們艱苦訓練并取得成果的必然是艱苦奮斗的體育精神。體育運動往往能反映出一個人不懈奮斗的精神,還可以改變個人的命運。在團隊協作的體育運動中,團隊成員會感受到被需要與來自隊員的支持。為了同一個目標前行,學生會更加凝聚,更加團結,永不服輸,這都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精神。留守兒童更是如此,他們需要在缺少關注的家庭模式中尋求另一個突破點,這個點就是付出與回報的正相關,學生練習之后就會獲得成就感,收獲來自隊員的感激、尊重與認同,相信這都是留守兒童內心深處所需的歸屬感。在體育運動的不斷磨煉中,他們的心智會變得更加堅強,同時還會獲得一項他們引以為傲的技能,這有助于其建立自信。因此,為留守兒童建立基本的體育活動場所是社會需要關注并貫徹落實的一件要事。
(二)書籍走進生活,照亮心靈
學生時期正是充滿好奇與疑問,想象力與對客觀世界的熱情最充沛的時期。而留守兒童沒有家長的陪伴與互動,他們的祖輩多數沒有教育經歷,根本無法解答其提出的形形色色的問題,也無法正確引導他們思考。對學生來說,每一本優質的適合其閱讀的書籍,就如同一個親切的朋友,他們可以在書籍中暢聊,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抒發他們內心最深處的情感。閱讀能夠讓學生找到有著相同思考頻率的朋友,讓他們感覺不再孤獨。因此,為留守兒童建立一個閱讀場所是十分必要的事情。場所不需多高檔,只需遮風擋雨,窗明幾凈,有學生捧書落座的地方就可以。書籍也不需很新,只要字跡清晰,學生感興趣就好。這樣的閱讀場所需要社會和當地政府的合力支持,社會可通過捐贈、募集的方式為學生收集書目,政府通過整體統籌的方式為學生找到合適的建立圖書室的場所。
(三)輪流家長制,陪伴帶來溫暖
實際上,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最期待的還是來自父母的關愛與陪伴。以上所述課后生活措施只能對學生的課后生活起到補充、豐富的作用。輪流家長制可以由當地政府負責組織,招募一定的留守兒童家長組成輪流家長團,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的家長輪流回到家鄉,負責孩子的課后生活,陪孩子做游戲、閱讀、學習等。在陪伴孩子的這段時間里,當地政府可以酌情支付給家長一定的報酬,激勵他們的工作,增加孩子與家長接觸的時間,彌補留守兒童課后生活中沒有家長陪伴的缺憾。
四、結語
課后生活對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正處于性格形成關鍵期,良好的課后生活能夠幫助他們與外界正確地溝通交流,養成自我意識,掌握技能、適應社會。當然,課后生活最不可缺少的一個角色就是家長,希望國家和社會能夠持續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建立健全幫扶留守兒童的政策,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后服務機制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428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邢慧斌,楊青,朱彥伊.教育扶貧視角下農村留守兒童“精神扶貧”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教育文化論壇,2019(06).
[2]張文.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2).
[3]劉慶,譚艷.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32).
[4]楊明輝.淺析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9(32).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