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若楠 黃華衍
摘要:魔幻現實主義是既魔幻又現實的一種繪畫創作風格,當來自歐洲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們來到拉美大地,對眼前的一切感到新鮮和刺激,他們把墨西哥藝術家創作出來的藝術稱之為魔幻現實。而同樣有著豐富神話傳說、地理大觀、祭祀巫術、植物動物、宗教民俗的中華大地同樣孕育著神奇。《山海經》是最早的一部記錄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民俗的著作,因此本文以《山海經》為例,分析以《山海經》為藍本的來自現實但又魔幻的新時代創意插圖的奇幻之美,探討新時代插畫的創作取材與風格。
關鍵詞:魔幻現實主義;《山海經》;插畫;奇幻;風格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工業革命和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使得純粹反傳統、反理性、潛意識、夢幻、荒誕的歐洲超現實主義者們來到了拉美大地,看到拉丁美洲神奇又古老的土地和傳統的神秘傳說,他們發現不必像超現實主義那樣從夢幻的世界中尋找創作的價值,因為神奇就存在于拉丁美洲的自然環境和日常現實中。中國和拉丁美洲一樣也有著古老又神秘的自然環境、有著豐富又奇幻的神話傳說、有著各式各樣的神話人物和神秘怪獸,如果說拉丁美洲孕育著魔幻,那么我們中華大地一樣也是一塊孕育魔幻的神秘熱土。
一、包羅萬象的《山海經》與荒誕不經的插圖
中華大地上最具有魔幻代表的書籍插畫應該就是《山海經》了。《山海經》里有著美麗又令人恐懼的九尾狐、掌握災害刑罰的西王母、六腳四翅的帝江、所到之處必有大旱的大蛇等。文字敘述三言兩語,雖描繪得還算詳盡但如有配圖可使人們更加清晰地了解作者所描述的奇聞異事、奇珍異獸。
明代以前《山海經》插圖基本都已經失傳,文獻中僅有一部分痕跡。袁珂的《山海經校注》、王紅旗和孫曉琴的《全本繪圖山海經》、孫見坤注和陳絲雨繪的《山海經》都是黑白插圖。張越的《圖解山海經》、思履的《彩圖全解山海經》、林海的《百繪山海經》均是彩色插圖,其中杉澤的《觀山海》《洛煌笈》以及翔魚的《縛海集》最讓筆者觀之震撼,此三本書以《山海經》里的傳說、神獸為主要創作對象,以中國畫工筆、寫意技法相結合,創作出極具中國傳統神話和中國畫神韻的插畫。
二、《山海經》新創插圖中的奇幻之美
《觀山海》是畫師杉澤對《山海經》里的中國傳統傳說怪獸的再創作,主要特點是天馬行空、博古通今,這些遠古生靈在他的筆下或是熠熠生輝、或是陰郁深情、或是兇神惡煞,讓人在感嘆畫面奇幻震撼的同時,又感嘆他精湛的畫功。下文將以《觀山海》中的插圖來分析《山海經》怪獸插圖的奇幻之美。
1.九尾狐——妲己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山海經》。美麗但令人恐懼的九尾狐吃人的習性早已被人廣為流傳,但其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九尾狐都是吉祥的化身,是瑞獸。相傳大禹在娶妻前曾遇到九尾狐,堅信九尾狐是他成為大王的印證,因此一開始九尾狐是人們寄予希望的祥瑞之獸。但后來,《瑞應圖譜》中說:“王者不傾于色,則九尾狐至焉。”這時,人們開始說九尾狐是魅惑君主之心的奸臣,因此妲己的形象躍然紙上。
妲己為中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紂王的王后,本是一個美若天仙、能歌善舞的絕世美女,但是在《封神演義》中,本性善良的妲己被千年狐妖附體,受女媧之命而禍亂殷商的“紅顏禍水”。在《妲己》這一幅圖中,妲己在浴池洗浴,頭戴青銅發冠,頭上碩大的青銅器以及妲己面前放置青銅酒器是商周時代的代表,青銅酒器也呼應了商紂王酒池肉林的迷醉生活,可見作者在構思創作時充分考慮了時代背景以及文化特色。泡在浴池里的妲己一臉的悠然,在這暗綠色背景下,水池里飄滿的紅色花瓣和隨意搖擺的白色九尾顯得格外醒目。整幅畫面讓人充滿想象,幾件看似平常的物品與形象,組合在一起卻給人一種迷離的想象空間。
2.人面魚身——鮫人
人面魚身有很多傳說,比如《山海經·海內南經》:“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搜神記》:“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談起鮫人我們總能想到美妙的外形和靈動的身軀。杉澤的這幅鮫人再創作,把鮫人放于畫面的中央,一席長尾悠然地游走于清水里、嬉戲于殘荷間。鮫人輕浮于水面的殘敗枯樹上,像是沉思著什么,星星點點的雪花落下,更增添了一份凄涼的氛圍。整幅畫面蒼茫而幽靜,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想要聽他訴說或是對他訴說些什么,又或者不言不語,不忍打擾這屬于他自己的寧靜。
3.福豬——當康
“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鳴自叫,見則天下大穰(豐收)”——《山海經·東山經》。當康取自野獸的叫聲,身形似小豬,獠牙外露。當康的出現是好兆頭,寓意著豐收。
在杉澤的再創作畫面中,當康形象飽滿,憨態可掬,儼然一副福態。圖中當康位于畫面中間偏下位置,后邊是一片掛滿祈福紅絲條的樹枝,象征著當康能給人們帶來好運和實現愿望。還有瑞鳥飛上枝頭,一起增添福氣。當康腳踩瑞雪,快樂嬉戲。另一幅當康安然躺坐于被孔雀包圍的龍頭上,眼睛看著上方的白色瑞鳥。不平衡的構圖卻給人安穩的感覺,或是畫面中所有元素都是祥瑞之物吧。
三、《觀山海》新創插圖的風格特色
所有的《觀山海》創作基本都是通過對遠古神獸的認知、理解、再創作的過程,把《山海經》里的神獸經過自己的創意重新繪畫出來。上述的幾幅插畫都是杉澤畫師用中國傳統的筆墨來完成的,技法非常扎實。
1.從造型上來看,所有形象的動態都非常準確,不管是主體形象還是周圍配飾,都將造型準確做到極致,這就是中國工筆畫講究的“應物象形”。或是憨態可掬或是意氣風發,或是散漫悠閑或是沖破蒼穹,每一個形象都有著自己的故事與動勢,畫師都將他們準確地呈現于畫紙之上。
2.從線條上來看,畫面中的線條都非常流暢與挺拔,這就是中國工筆畫講究的“骨法用筆”。每一筆都細致又嚴謹,在畫面上組成了一個個或柔或剛的畫面效果,每一筆都參與營造整幅作品的畫面。
3.從設色上來看,畫面里每個物體的設色都非常考究,根據真實情況和畫師的自我創造,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色彩。在設色的同時,考慮形態的需要,一筆一筆、一遍一遍地將顏色附于形態之上,使得形態更加充滿張力。這就是中國工筆畫講究的“隨類附彩”。
4.從神韻上來看,畫面上的人物或者動物神態通過作者的用筆與設色,都變得活靈活現,比如若有所思的九尾狐,比如向往自由的英招,比如鍥而不舍的精衛,比如招財迎福的當康,每一筆都恰到好處,這就是中國工筆畫講究的“氣韻生動”。每一幅畫面都非常靈動,每一個形象的神韻傳達得非常準確。
5.從整體上來看,每一幅畫作主體形象的位置都非常考究,大多位于畫面中央,占據主畫面,其他景物在周圍作陪襯,營造整幅畫面的效果,這就是中國工筆畫講究的“經營位置”。畫面中的主體形象有的四平八穩地落于中間,有的意氣風發地飛在頂上,有的斜斜地位于畫面黃金分割點。
6.從色調上來看,每幅畫都根據主體物的形象選擇主色調,或是和主體物色彩相近,是同類色;或是和主體物色彩不同,是對比色。無論同類色、相近色、或者對比色,都讓畫面形成一種氣勢、一種震撼。
四、結語
這些為《山海經》新創作的插畫每一幅在技法上都非常的扎實,否則不會給觀者非常真實和震撼的效果。這些畫就像是一個優秀的說謊者,讓我們相信這些傳說好像是真的,是真實存在的,我們沒有見過只是因為自己見過的太少。同時這些畫面在整體布局和色彩上又非常具有張力,讓觀者深深地被畫面吸引,引起遐想。正是這些條件,才使得每幅畫面像是具有了生命力,散發出中國傳統神話的神秘色彩,使每幅畫面都具有奇幻的魔力。
(作者簡介:賈若楠,華中師范大學,學術碩士,美術教育方向;黃華衍,華中師范大學,學術碩士,環境設計方向)
參考文獻:
1.李牧.論《山海經》的色彩系統[J].文化遺產,2019(01):90-100.
2.何瑞華,肖冉婷.中國神話文化元素在現代插畫設計中的應用——以《山海經》為例[J].長沙大學學報,2019,33(04):99-101.
3.王子龍.淺析《山海經》中的神怪形象對現代設計的啟示[J].大眾文藝,2016(07):109.
4.李如冰,張月.國畫元素在商業插畫中運用的現狀——以《洛煌笈》為例[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4):46-51.
5.鄭劍.《山海經》圖像類別與當代動畫角色模型構建美學理論體系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3):104-105+108.
6.王雨亭,郭豐秋.《山海經》圖像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服飾導刊,2019,8(02):67-75.
7.吳洪斌.《山海經》插圖再探——兼論與《爾雅》插圖的比較[J].民族藝術,2019(02):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