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梅


摘 要:近年來,無論是大學生心理問題發生數量、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都有所增加,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心理困擾。選項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成為高校體育教學需要探索的熱點。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闡述身體鍛煉的心理健康的可能性機制,探討學校體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應扮演的角色,通過教學實驗,研究不同體育選項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以發揮高校體育選項課教學對人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的最佳作用,為當下學體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論的支持。
關鍵詞:新時期; 大學生; 心理健康水平; 教育干預方案開發; 有效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4?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0-152-002
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多數高校變傳統的體育必修課教學模式為體育選項課教學模式,在選項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成為高校體育教學需要探索的熱點。日前學生承受著各方面的壓力,學習的積極性低,心理問題居高不下,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心理干預成為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實施體育選項課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最好選擇途徑之一。豐富的選項課內容可以使學生自由選擇所喜愛的項目,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完成由學會向會學的轉變,體現“學技”與“終身受用”的和諧發展。
本研究試圖從人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闡述身體鍛煉的心理健康的可能性機制,探討學校體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應扮演的角色,通過教學實驗,研究不同體育選項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以發揮高校體育選項課教學對人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的最佳作用,為當下學體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論的支持。以期驗證體育鍛煉對緩解或減輕心理壓力產生的實際效果,用大學生自己身邊實際存在的生動而真實的客觀事實,教育和促進大學生對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注和認識,動員更多的大學生參加到體育鍛煉中來,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從而保持旺盛的精力應對生活事件和各種壓力,保持身心健康的協調發展。同時為學校體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事實依據。
1.研究過程
1.1研究對象
以衛生高職院校2019級大學生籃球、羽毛球、體育舞蹈、太極拳這四個選項班隨機抽選取618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調查,包括敵對性、焦慮、精神病性、恐怖、偏執、強迫癥狀、軀體化、人際敏感、抑郁、和其它共10個因子,采用5點計分的方式,從 1(沒有)到5(嚴重)。該量表在國內心理健康測試方面得到廣泛的運用,信效度良好。
數理統計法:運用平均數、標準差等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等探討差異性。
1.3實驗過程
籃球、羽毛球、體育舞蹈、健美操這四個選項課具有自己獨特的屬性,也利于在高校體育中開展。對實驗對象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保證每周兩節的體育必修課和三次課外活動,同時盡量控制運動次數的相同或相近。
例如籃球班學生參加對抗性大球類運動,羽毛球班學生參加網球或乒乓球等擊打性小球類運動,健美操班學生參加傳統武術類的課外活動,體育舞蹈班學生參加俱樂部活動,活動時間控制在90分鐘/次左右。于2019級學生本學年春學期末,即在體育課進行選項教學前,對測量對象運用信度和效度均被國際認可的SCL-90心理癥狀自評量表進行心理測試;一學期后進行第二次。通過對前測和后測的數據整理并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進行比較和分析,得出結論,構成完整的研究。
2.研究結果
2.1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預前后差異比較
本研究團隊的前期研究成果發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陽性檢測篩選率為8.01%,與前人的研究篩選率7.7%基本一致。通過為期一個學年的大學生選項課教學干預,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干預前相比具有明顯提升,各因子的分值普遍低于心理健康干預前的水平,特別是在人際關系、焦慮、偏執等因子的得分上,通過實施公共體育選項教學課程干預前后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表中的相關因子進行了選擇性提取,把未產生顯著性差異的因子予以剔除。)
2.2不同選項課教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較分析
A1表示軀體化,A2表示強迫癥,A3表示人際關系,A4表示抑郁,A5表示焦慮,A6表示敵對,A7表示恐怖,A8表示偏執,A9表示精神病。
B表示球類,B1表示籃球,B2表示羽毛球。
C表示操類,C1表示體育舞蹈,C2表示健美操。
根據表2研究我們發現,球類選項課方面看,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得分羽毛球高于籃球,表明新時期籃球選項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羽毛球選項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p<0.05);從操類選項課方面看,新時期健美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體育舞蹈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主要表現為抑郁和焦慮因子的差異性顯著(p<0.05),其得分明顯高于城市大學生的得分。在其他因子上看,操類選項課和球類選項課維度的差異結果均未發現顯著性差異。
近年來,無論是大學生心理問題發生數量、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都有所增加,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心理困擾。查閱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研究,國家教委組織的對全國大學生抽樣調查有20.13%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尤其是進入新時期,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增多,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更加突出。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尋找切實有效的措施,大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努力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胡勇濱運用運動處方輔助干預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結果表明運動處方在干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方面具有較好的輔助作用。運動處方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預措施之一,能與個別心理咨詢、團體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學、心理訓練活動等形式組合運用效果會更好。
3.結語
高校體育選項課教學可以作為一種調節大學生心理的有效手段,以幫助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更好的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其具有效果明顯、效率高的特點。不同類型項目體育課程對于改善大學生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不同的效果差異,從而可以指導、建議各種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學生進行體育課項目的選擇,以便更有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個動態縱向的發展過程,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需要長期且綜合性的干預手段效果才會凸顯。
因此,“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開放式、探究式教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斌w育選項課教學從根本上突破了傳統普修課中強制性學習給學生帶來的身心壓力的弊端,不僅能夠給予學生更多學習時間和獨立創新空間,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幫助學生增強身體素質的同時,還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良好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基金項目:江蘇醫藥職業學院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項目編號:DS202020)
參考文獻:
[1]霍豪杰.武術微課翻轉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武術研究,2021,6(06):69-71
[2]湯燕青.花球啦啦操和花樣跳繩組合教學對女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及積極心理品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揚州大學,2020
[3]汪紅.瑜伽運動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實驗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9
[4]周靜.瑜伽鍛煉對女大學生身體成分、身體形態及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9
[5]劉志勇.MOOC理念下微課教學法在高校武術課中應用的實驗研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2(01):59-65
[6]馬國全,張虎祥,張勝林,楊建文.體育運動量對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以蘭州理工大學為個案[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0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