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思維導圖的應用開始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思維導圖是提高教學成績的有效輔助工具,目前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所學知識形成圖示的指示,引導學生抓住分析的思路,把知識結構進行明確和優化。進而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教師應結合思維導圖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知識點,對提高閱讀教學效果提供有效的助力。
關鍵詞:語文閱讀;思維導圖;應用價值;教學策略
一、引言
思維導圖是一種新型的思維工具,它能夠利用人們的大腦通過將繁瑣和抽象的知識點,用圖像和符號以及各種顏色等元素形象化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理解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讓孩子表達出自己想說的話,想做的事情,培養孩子的文學鑒賞能力,有效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語文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興趣特征以及心理特點,創設出適合的教學模式,將知識點利用思維導圖給學生做出直觀地展示,引導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發現一些有趣的事物,并促使學生根據思維導圖的指引去進行一定的自主探索。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應用價值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閱讀中很多知識邏輯性比較強,學生通過老師的語言講解很難快速消化。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通過將關鍵字和顏色以及圖形的建立,從而形成一個個記憶的網絡,這樣不僅能夠將枯燥、難懂的抽象知識,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同時也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力,而且還能夠發掘人們的創造力,可謂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這也是思維導圖為語文閱讀課堂帶來的最大的幫助。思維導圖用知識鏈接的形式建立語文閱讀思維圖譜,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同時也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力,把知識的形態由枯燥的文字變得富有色彩。另外很多知識點比較僵硬,如果利用導圖的使用模式,把知識點變得更生動,讓學生在利用自己的思維習慣進行畫導圖的時候,就把自己需要的知識點進行聯絡,使這些知識更有層次,學生在學習方式上會得到更大的進步空間。
(二)有利于學生深度閱讀
語文閱讀課堂需要注重深度閱讀的教學,過于死板的學習模式不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體系的理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思考和領悟力的引導不足,在閱讀教學中以文章的內容講解為核心,學生在學習中僅完成了文字的學習,并沒有理解文章的內涵。教師應在課堂中為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深度閱讀能力,增加學生的內心感受。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將傳授型教學轉變為引導型教學,把枯燥的語文閱讀教學變成活躍的活動教學,拓展學生們的知識寬度,讓學生用內心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學生在輕松地導圖畫面中更容易融入到閱讀內容里,將理解與運用相結合,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知識架構,逐步深入,完成深度閱讀的學習過程。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應用方式
(一)通過思維導圖激發學生閱讀好奇心
沒有興趣的情況下學習的質量很難提高,以往的語文教學當中,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比較被動,同時也不能夠很好記住所學的內容,在閱讀過程中也是應付了事,這就是沒有從根本上掌握知識的內容,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1]。為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畫面,把閱讀的內容進行重新構建,不僅使課堂學習變得生動形象有趣,也能帶給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的閱讀策略,引導學生融入到閱讀氛圍中。舉例來說,《表里的生物》這一課時,便可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為學生進行趣味課堂的構建。教師以文章里描述的各種各樣的昆蟲發出的聲音為出發點,利用思維導圖在黑板上給學生展示,讓學生猜一猜,都是什么昆蟲發出的聲音。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直觀展示,引發了對課文內容的好奇,迫不及待地到文章里去尋找答案。學生們通過思維導圖與課文閱讀相結合,同時融入了學生的思想和探尋,提升了閱讀教學的質量。
(二)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閱讀的正確方式
閱讀中有很多的描寫方式和結構技巧,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文學知識。語文教材的文章結構非常完整,作者在描寫一種事物時往往不會選擇直接的描寫方法,大多會通過側面進行表達,在其中寄托一定的思想、情感等,構建出一個相對細膩的世界,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教師應當通過思維導圖的指引,讓學生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可靠的閱讀技巧訓練機會,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導圖所展示的對比、同類分析等方式,發現問題的所在。舉例來說,在《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思維導圖將作者的寫作思路,創作目的、結構輪廓進行一一展示,讓學生對課文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使得學生能夠依照思維導圖的指引對文章進行架構解析,并在全面地經歷對問題的分析、研究、討論后得到結論,找到文章構思的方式,并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對文章整體框架建立起一個全新的認識,獲得一個更為獨到的見解,實現推動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的目的。
(三)互動式思維導圖設計
互動式思維導圖,即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思維導圖的設計。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教學核心從教師已經變成了我們的學生。教師需要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閱讀氛圍,讓學生自由地去思考和想象,也敢于向老師提問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用思維導圖進行體現,不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生們的思考效果和問題意識也會不斷提高。舉例來說,在《夏天里的成長》的教學過程中,這篇作品的表述是比較直白的,對于學生來講,順利完成文章的閱讀應該沒有什么問題[2]。此時教師可以結合互動式思維導圖設計活動,根據文本設計一個主題:“一年四季”,讓學生融入自己的想法,然后結合對文章的分析來繪制思維導圖。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一年有四個季節,問什么作者說夏天才是迅速生長的季節呢,然后再指導學生把自己的想法或者對文章的理解用思維導圖體現出來,看一看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的。讓學生明白春天是萬物復蘇,夏天是萬物生長,秋天是碩果累累的道理。并幫助學生領悟作者闡述的思路,語言的組織,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在小學語文閱讀當中,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使課堂的教學氛圍有所改善,同時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閱讀分析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更有益于語文教育的進步。
參考文獻:
[1]丁麗娟.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研究[J]. 課外語文(上),2021(3):88-89.
[2]朱莎莎. 簡論思維導圖下的小學高段語文教學[J]. 讀與寫,2021,18(14):104.
[3]《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研究》區級課題編號: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