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臘玲
(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建立完善的科學教師資格標準是國際科學教育發達國家監控與保證科學教師質量和水平的通用做法。由美國三大著名中小學教師教育質量認證機構分別針對科學教師的職前、入職和職后三個階段制定的《科學教師培養標準》《初任科學教師認證與發展標準》《優秀科學教師教學專業標準》構成了三位一體的美國中小學科學教師專業標準體系,三個標準均體現了科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終身性、個性化特征。英國于2002年發布了《科學教師資格認證標準》,該標準包括三項內容:一、科學教師的專業理念與實踐;二、科學教師的知識和理解力;三、教學技能或者勝任力。[1]澳大利亞科學教師協會于2002年出臺了《全國優秀科學教師專業標準》,此標準在制定過程中非常注重研發主體的多樣性,尤其是為在一線工作、未來實踐這一標準的科學教師保留了充分的話語權。[2]目前,該標準正在全澳實施。
我國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建立相對較晚,目前已經出臺的相關文件有:《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國培計劃”課程標準(試行)》。其中僅《“國培計劃”課程標準(試行)》中專門設置了“小學科學教師培訓課程標準(GXKX)”和“科學教師培訓團隊研修課程標準(GTKX)”內容。相比之下,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科學教師設定的《科學教師專業標準》。處于探索階段的我國科學教師職前、入職、職后培養工作,因缺乏統一規范的標準的指導,培訓時間、課程內容設置并不能滿足不同層次科學教師的實際需求,許多在職科學教師時常抱怨在科學教育及科學課程設計、實施的過程中,無法開展有意義的科學教育活動。科學教育對于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要實施科學教育,就必須擁有高素質的科學教師隊伍。那么高素質的科學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知識結構呢?
舒爾曼(Lee S.Shulman)把教學研究多半只注重教學法,而較少關注甚至完全忽略學科內容的現象稱為教育研究中的“缺失的范式”。基于此,他提出了“教師專業知識基礎”的概念,并于1987年進一步闡述了教師知識分類,并將其分為七個方面。[3]其中學科教學知識(PCK)是區分學科教師與自然科學研究專家的一種知識體系,是教師七種教學知識的核心。在科學教育領域中,最具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是愛波爾(Sandra K.Abell)提出的科學教師知識模型。愛波爾將科學教師知識構成概括為四個部分:學科內容知識(Subject Matter Knowledge)、教學知識(Pedagogical Knowledge)、情境知識(Knowledge of Context)和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4]他認為,影響科學教師PCK的主要因素有三種:教材內容、教學法知識、情境知識。在這幾種因素影響下,科學教師PCK的基本結構為:科學教學的傾向性、科學學習者知識、科學課程知識、科學教學策略知識和科學評價知識。我國學者梁永平先生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科學教師的PCK主要包括:基于科學理解的學科知識、關于學生理解科學的知識、關于科學課程的知識和科學特定課題的教學策略及表征的知識。[5]
筆者通過綜合分析認為:科學教師知識應包括:(一)綜合的學科知識: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藝術、語言、科學史哲(HPS)等各方面。(二)豐富的科學教育知識:包括1.科學本質認識;2.科學技術與社會、資源與環境保護、人口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等(STS)知識;3.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教學過程與方法、課程的設計與評價、教學計劃、教育測量與評價等教育科學方面的知識。(三)專業的教育知識:如通過教育見習和實習或探究來學習科學,體會科學研究和科學發現的過程。在明確了科學教師應具備的知識后,該如何幫助職前科學教師科學學科內容、教育教學理論等知識的獲得,并形成專業化、可持續化的發展呢?
我國科學教師隊伍存在著理性科學素養不足、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不精、跨學科知識結構不全和組織探究性教學能力不足等現狀。而這些現象會直接影響科學教育目標的實現。為減少科學教師入職后的上述困惑,筆者建議:在科學教師職前培養階段引入表現性評價方式。
表現性評價是一種綜合的評價模式,即具有相當評價專業素養的教師,編擬與學習結果應用情境頗類似的模擬測驗,要求學習者完成一項活動或制作一件作品,讓學生表現所知、所能,用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來證明其認知能力、學習過程、情感態度。[6]借鑒國外對科學教師的要求標準,以愛波爾提出的科學教師知識模型為例,參考我國“國培計劃”對科學教師的課程安排,在科學教師職前培養的過程中以表現性評價理論引導和促進科學教師知識的獲得。為科學教師知識的每個維度、每個層級制定相應的行為標準,然后選擇與之相匹配的內容和形式,通過任務驅動,實現科學教師的專業化和可持續發展。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基于表現性評價的職前科學教師自我核查表
為職前科學教師自身專業發展而設計的表現性評價量表,突出了職前科學教師隊伍建設實現由量向質的擴充與提高,希望可以通過表現性任務的設定,加強職前科學教師的培養,讓更多優秀的科學教師脫穎而出,促進一流科學教師隊伍的建設,深化素質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