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煥君 李雅瓊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醫學的不斷發展與變化,醫學道德素養和醫德醫風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而且“健康中國戰略”這一目標的提出使得國家對各大院校醫學人才培育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培育出德才兼備的優質醫療衛生人才,只依靠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的責任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所有教職工共同努力,共同發揮課程思政育人功能。醫學專業課程同樣如此,不僅需要教書育智,還應當育德育人。本文基于對醫學專業實施課程思政育人的必要性進行解讀,明確醫學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價值意義,分析醫學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現狀,總結出具體實施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醫學專業; 課程思政; 專業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9-068-002
我國醫學界歷來十分重視醫德,在醫者內心中“以德為先”的理念占據重要位置。然而伴隨現代醫學體制的不斷發展,各大學校醫學專業課程整體容量過于膨脹,學時逐漸遞增,致使德育教育被忽視。在新時代背景下,醫學專業課程必須轉變只注重教書,忽視育人的現實狀況,要重視課程思政在醫學專業課程教學中發揮的價值作用。
一、醫學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價值意義
對醫院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讓專業課程教學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目標,形成育人的聚合效果,打破傳統思政理論課程“孤島化”窘況,以及思政育人和專業課程育人相脫離的情況,推動各大院校醫學專業展開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課程育人,有利于培育出現代社會市場需要的高素養、高品質、高能力醫學衛生優質人才。在醫學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就是豐富課程育人體制與課程思政,是對以往思政教育觀念方面的突破、隊伍方面的擴展、渠道方面的擴充以及內容方面的豐富。另外,醫學專業課程中蘊藏著可感性、生動性、形象性、親切性的育人資源,進一步發掘與豐富醫學專業課程中隱藏的育人資源,并將其科學合理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中,有助于充實學生醫學專業教學內容與思政內容,有助于轉變學生對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學習態度。加強思政教育及專業教育擁有的說服性及感染感,從而提升醫學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二、醫學專業實施課程思政育人的必要性
習近平同志曾經在講話中多次提到中國高等院校應當圍繞“立德樹人”開展教育工作,培育綜合發展的優質社會接班人以及建設者。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近些年,各大院校逐漸開始重視“課程思政”育人觀念與實踐活動,并提供有參考價值和意義的經驗。所謂課程思政,即指將學校思政教育和課程教學進行有機融合,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引導作為課程目標,加強顯性思政,而對隱性思政則進行細化,創建全課程育人體系,真正做到潛移默化的“立德樹人”。另外,醫學專業是各大院校的關鍵組成部分,是培育醫療衛生優質人才的主要陣地,與健康中國戰略建設聯系密切,與民生工程發展息息相關,擔負著服務人類健康的偉大責任,其使命就是“立德樹人”,培育出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優質醫療衛生人才。如若想完成這一使命,不只需要依靠思政教師和專業教師,更需要全校師生、各課程共同努力。同樣醫學課程與醫學教師也需如此,不僅需要教書育智,而且還要育德育人。因此,在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背景下,應當全面挖掘醫學專業課程蘊含的育人資源,全面發揮醫學專業課程具有的育人功能和作用,增強醫學專業課程的育人成效,進而推動學校培育出高素養、高品質、高質量醫療衛生人才,以此充分滿足社會時代發展所需,為現代社會更好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三、醫學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現狀
(一)教師政治素養、育人能力亟需提升
高校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陣地,使得專業課教師成為課程思政建設主要因素,亦是課程思政開展的關鍵角色。高校專業課程教師教育理念、政治素養以及育人能力均會對課程思政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產生直接影響。一些教師覺得思政素養與專業素養的提高對高校學生日后發展成長十分重要,所以在醫學課程教學中合理加入思政元素,對醫學生來講受益匪淺。多數大學生覺得專業教師自身理想信念、道德品質、思想情操、專業知識等層面表現極好,并且在不知不覺中對自身道德情操產生影響。但是,在醫學專業課程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實施課程思政教學缺少相應的授教經驗與教授技巧,而且專業任職教師政治素質良莠不齊,育人能力不足亦是當前醫學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主要困境之一。
(二)專業課程思政氛圍弱化,觀念認知模糊
現如今,課程思政觀念在各大院校思政教學工作中依舊處在萌芽時期,并未提出普及性、專業性理論支撐與實踐范式,導致部分學校主體在課程思政觀念認識上缺少一定深度與廣度,管理體系缺少完善性。根據相關調查得知,目前許多院校部分專業教師還未樹立正確的課程思政教育觀念,課程思政教育和宣傳也只是趨于表面形式,未能真正進入到學生腦海中。故而,要想改變此種狀況,學校應當創建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對專業教師工作考核評價體系與激勵體制,以此激發醫學專業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三)課程思政教育資源隱秘、教育任務沉重
眾所周知,課程建設是各大院校課程思政教育開展的中心環節。發掘良好的思政資源,是開展課程育人的重點。但是,從客觀角度而言,醫學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存有一定隱匿性。現如今,很多專業教師認為自身無法真正掌握課程思政育人的專業性與科學性,且認為在醫學專業課程中難以有效發掘思政元素,在實際教育進程中無法尋找到入手點,導致課程思政建設發展極為困難。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各大院校對醫學專業課程涉及的科研成果以及教育質量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由此可見,醫學專業課程教育任務更加繁重,教育進度更為緊湊。所以專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滲透思政元素時,過于注重專業知識的教授,忽視了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醫學專業課程具有的育人效果。
四、醫學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路徑
(一)重視專業教師團隊建設
眾所周知,專業教師是高等教育教學工作開展中將“立德樹人”貫徹落實到實際教學中的重要組織者以及實施者。要想發掘與增強各個專業課程具有的育人功能,提升人才培育質量和培育成效,必須重視全面發揮高校專業教師團隊的主力軍作用。唯有所有專業教師真正意識到課程具備的育人功能,做好每一項工作、履行自身責任和義務,積極自主擔負起育人責任,才可貫徹落實課程思政作用并獲得較好成效。基于此,就要求所有專業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深厚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還應當掌握好每一門課程背后蘊含的社會價值,特別是醫學專業課程政治教師,應當把醫學專業知識與學生立德教育進行有機結合。根據相關調查得知,各大院校專業教師思政教學理論素養與專業思政教師進行比較存有一定差距,由此要求各大高等院校因地制宜,有方向性、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增強對專業課程教師思政素養和教育能力的培訓。全面發揮課程組以及教學團隊等各基層教育組織的價值作用,根據組織講座活動與研修班等創建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化、專業化的理論培訓體制。與此同時,還要激勵醫學專業教師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和教育風格把思政元素合理滲透到課程教學中,避免發生“兩張皮”情況。
(二)發掘醫院課程思政元素
醫學屬于自然科學,也屬于社會科學,基本上所有專業課程都蘊藏著極為豐富且深厚的醫學文化內涵,是發掘課程思政元素的重要“寶庫”。因此,高校醫學專業教師可從以下幾點深入發掘思政元素:第一,愛國主義情懷和醫學人文情懷;第二,醫學職業價值和其人生價值;第三,醫學職業素養與其職業操守;第四,批判精神和科學精神。各大院校醫學專業課程要想深入發掘思政元素,則應當從人體解剖學科入手,主要因為此學科接觸各種遺體,而且很多學校醫學解剖實驗課程條件十分艱苦,所以解剖學專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融入生命觀和生死觀等相關醫學人文教育和意志教育。近些年,伴隨我國遺體捐獻事業的不斷發展,各大院校逐漸創建了遺體和器官捐獻中心,運用此種特殊人類教育平臺,各大院校醫學解剖課程開展了諸多具備儀式感和價值意義的醫學人文教學活動。比如向捐獻者進行致哀活動、與捐獻者家屬進行面對面溝通活動以及掃墓祭奠等相關活動,可獲得較好育人成效。而且這部分實踐經驗值得其他課程與專業進行學習和借鑒。故而,醫學教師在實行人體解剖學教學中,不但需要重視向學生教授解剖技能,而且還要加強大學生對現實生命意義的思考,對醫生責任意識的了解,使學生對生命、奉獻與感恩等價值觀形成共鳴,并為其日后更好開展實踐操作奠定扎實的情感基礎,感受生命的可貴和意義,進而為醫學生未來從事醫學崗位提供巨大幫助。
(三)科學合理融入課程思政
對醫學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教育,并非是將醫學專業課程變成思政課,亦不是在醫學專業課程教學中刻意融入育人元素。應當通過對醫學專業課程的全面了解,把育人資源科學合理滲透到醫學專業教學中。如何科學、有效實現醫學專業課程育人功能,則需要教師展開深度探索,應用各種方式強化醫學專業課程育人功能。在教授醫學專業知識與技能時要注重科學精神和職業道德的培育,或是在不影響既存教育架構的前提下,選擇與醫德醫風有關主題融入其中,從而加強學生對專業課程知識內容的了解和掌握,并提升對思政育人要求的認識。此外,隨著現代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把思政育人資源呈現給學生,比如各種與醫學有關的思政教學視頻和人文故事,或是利用舉行授帽等相關儀式給予大學生更加直觀、更加形象的沖擊與感染,增強對醫學生的責任教育。還可根據一些專業知識實施各種社會實踐服務活動。譬如急救知識普及、社會獻血活動宣傳以及藥品知識宣講等,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
綜上所述,積極推行課程思政建設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基礎任務的主要發展戰略,是我國各大院校、教師與課程均應當參與的一項重大任務。課程思政開展舉措和建設成效是重點,應當從學校管理層、專業教師、課程以及學生等層面入手,共同努力、共同發展,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功效。
參考文獻:
[1]王夢涵.“大思政”教育視野下醫學院校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路徑探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03):98-99
[2]趙飛蘭,黃榮師,岑妍慧,范蓉,周崇.淺談中醫院校將課程思政融入組織胚胎學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03):112-113
[3]周政華,劉振中,范暉,潘秋予,高曉鳳.挑戰性學習融合課程思政教育在醫學科研基本方法中的實踐[J]高教學刊,2021(09):62-65
[4]余佯洋,廖偉聰,趙振富,李盟,溫俊渠,肖向東,王子梅.課程思政視域下醫學人文教育的途徑與嘗試[J]醫學教育管理,2021,7(0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