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雷
摘 要:新時代新文科背景下課程思政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話題。專門用途英語課程(ESP)藝術設計英語教學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技能的基礎上深度挖掘藝術設計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底蘊,亦能更有效地引導藝術類本科生傳承中華文脈。
關鍵詞:藝術設計英語; 課程思政; 專門用途英語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9-197-002
1.引言
2020年頒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應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在中國知網上,以“課程思政”為主題進行搜索,2017年還只有340篇文獻,到2021年5月25日就達到17,739篇。如何有效地進行課程思政已經成為廣大教師共同探討的話題。
專門用途英語課程(ESP)是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英語教學改革的大膽嘗試,目前針對ESP整體教學各類研究層出不窮。林學、風景園林、信息、商務、化工等專業英語已有不少老師在實踐中總結出行之有效的經驗。而高校中有不少藝術類本科生,他們英語水平相對較薄弱;但參與國際賽事,與國際友人交流較多。所以有為這些學生開設專門語言課程的必要。
以學生需求為中心,依據新文科建設、《國標》和指南開設的藝術設計英語(ESP)把美育、設計專業知識和大學英語教學結合在一起,既提升學生審美創美能力,又培養掌握良好語言技能。能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復合型外語人才,強調學科交叉、復合融通。當前國內開設這門課程的學校還較少,知網上以“藝術設計英語”為主題搜索,截止2021年5月25日,相關論文只有94篇,多是探討教學法的。如ESP視閾下藝術英語課程教法應用研究(劉曉琳,2018)等,而且多是高職高專層面的。其中涉及到課程思政的也集中在線上課程(李媛、嚴紹陽、劉壯麗,2020)。寥寥幾篇,不成體系。
因此,本文擬從目標、實踐途徑和成效三點入手探討如何將課程思政融入藝術設計英語這門ESP課程的教學,在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基礎上深度挖掘藝術設計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底蘊,教育引導藝術類本科生傳承中華文脈。
2.課程目標
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在新時代構建藝術設計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和把課程思政融入藝術設計英語課程建設全過程,摸索出有意趣、有意境、有實用、有反思的教學道路,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確立課程目標主要是改革教學理念,明確課程思政理念的由來并將其融入藝術設計英語課程。在知識、能力、素質和育人四個方面首推育人。第一要務是引導學生立足當代,放眼寰宇,擁有正確的藝術觀、創作觀和大局觀;其次才是教授藝術設計英語的理論知識和概念、分析框架和工具、技術以及最有權威性和前沿性的信息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利用慕課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師生討論中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具體案例中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和語言能力,提升學生全球勝任力。
教師要清楚認識到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藝術類本科生由于學科特點更重視原創性,個性表現相對更為強烈,更加自我和情緒化,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容易陷入偏執的泥沼。所以教師一定要用馬列思想擦亮藝術理論的底色,雖然是用英語給學生講授藝術理論,面對西方文化思想沖擊,要堅定思政認知導向,幫助學生懂得藝術設計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在講授具體藝術設計作品理論和案例時,一定要結合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家特點,引導學生培養文化自信,以入腦入心的方式將正確的藝術觀、創作觀融入文藝教育教學工作中。最后深挖藝術設計的發展歷史和中外比較,教導學生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學生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大局觀。高校學生的價值理念還在培養階段,尚不夠完善。如果忽視了價值觀教育,學生很容易迷失自我,從而對西方各種文化辨識不清,誤入歧途。所以藝術設計英語課程思政的重中之重是價值觀引導。
3.實現途徑
要實現課程思政與藝術設計英語完美融合,除了加強教師自身素養以外,主要還是要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
3.1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不局限于教材,還包括相關的課件、視頻和網絡資源。以筆者所在院校為例,首先量身打造切合學生實際又體現時代特征的教材。自編教材《藝術設計英語》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自2017年投入使用,已經修訂了兩次。教材囊括八個單元,分別講述藝術造型、平面,色彩以及立體構圖、用戶界面和動畫設計、公眾藝術和產品設計、家具設計及設計理念等中西方藝術設計所涉及到的常用專業術語、設計理念和應用原則等。這套教材選擇文章和設計習題時大量融入中國元素。如第八單元課文就是中國民間藝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大多數單元的翻譯題都是中國題材。如中國青、赤、黃、白、黑這五色的說法,中國書法的飄逸和玄妙等。依托這套教材、配套的課件和8個單元的32個視頻,教學團隊完成了中國大學MOOC網上專門用途英語:《藝術設計英語》這門課程的構建。自從2019年開始在中國大學MOOC網上運行,兩年多來這門課程每期開課內容都有豐富與變動。在融入思政元素方面付出許多努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3.1.1增加知識性:廣度大,涵蓋中西方藝術設計常用中英文專業術語、設計理念的碰撞和升華、藝術設計史和相關背景知識、著名設計師側寫、具體設計案例分析等,做到語言基本功、文化素養和藝術設計知識的完美融合。
3.1.2增加人文性:有溫度,“如春在花、如鹽化水”,讓藝術設計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從本課程中自然流露,與藝術設計知識、大匠精神相得益彰,讓學生在風起云涌的新時代情感思想價
值導向正確,有愛心,有同理心,明確自身價值和社會定位,有講好中國故事的情懷和擔當。
3.1.3提升時代性:有深度,用英語檢索資訊,關注國內外最新藝術思潮、設計理念,追蹤國際熱點,深入挖掘這些知識點背后的思政資源。人才培養是民族復興的必然之路。譬如在講第五單元用戶界面設計時,除了介紹國際知名品牌的界面設計以外,重點談及2021年UI設計在中國的趨勢和小米、華為等中國品牌界面設計的優勢。談及家具時,強調中國兒童家具哈木、松堡等的環保意識和對中國元素(如十二生肖)的借鑒,將社會熱點和中國傳統文化聯系起來探尋社會問題的解決辦法。
3.1.4提升開放性:要有大視野,大格局,內容除了滿足在校藝術生外,也盡量滿足對藝術設計英語感興趣的其他本科生和民間藝術家,進行資源共享。這些資源包括印刷教材、PPT、網上慕課、國內外數據庫和APP等。在各類資源中,思政元素體現在小細節中。如讓中國人引以為傲的華為手機的設計,中國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公共藝術、中國優秀的廣告和產品設計等。
3.2課程設計
結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來完善藝術設計英語課程思政課程設計,通過案例分析法來細化教學要素并生成新的教學體系。教學設計包括線上教學(知識傳遞、成果固化)、線下教學(內化擴展)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完美結合)。教學方法包括錄課、直播、操練、研討和輔導。教學管理包括平臺和APP后臺監控和統計。教學評測包括平臺、課堂和小程序測評等。通過實地調研法來設計課程各個環節:
3.2.1教學設計方面要甄別如何選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以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育人成效,體現教學設計先進性。根據校內外學生的反饋,及時改進視頻、PPT及其他上線的教學資源,進一步優化教學質量。
3.2.2教學方法方面通過數據挖掘結合互動式教學設施和戴爾的經驗之塔突出互動的重要性。線上討論區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要打造成亮點,切實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和改善學生學習體驗感。線下繼續探索大班混合、小班翻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展示英語應用能力和作為文化載體的示范精神。
3.2.3教學管理包括平臺和APP這些在后臺可以記錄追蹤學生的學習時長、題目正確率、討論積極性和作業提交情況。教師基本可以做到實時監控,對學生的主動性、參與度、學習效果和學習動態有更精準的把握,針對有需求的學生進行有效幫扶。
3.2.4教學評測包括平臺、課堂和小程序等。如何指導學生互評、如何統計學生成績,形成性評估占多少比例等等。針對本校學生,線上評測一般占20%-50%,線下平時表現和期末考核要有適當的側重,一般平時表現也占20%-50%,期末考核40%-60%之間,每期根據學生情況會有微調。面向其他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單元作業和測試、課程討論和期末考試評分組成大體是15%、30%、15%和40%,有的學生成績不完整。但做過的部分還是會有所體現。
課程思政要在課堂教學各個細節中落地落實,將這門課程中蘊含的家國情懷、文化素養等教育元素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使學生入眼入耳,銘記于心。譬如,在講色彩的時候不局限于西方色輪色相等理論,在課后思考題中引入謝赫六法中隨類賦彩的概念,突出中國自己的繪畫著墨“隨色象類,曲得其情”。在講家具設計這個章節的時候,老師在平臺上通過PPT和學習視頻用英語來生動形象地講解家具設計的基本概念和大致背景。其中專業術語和行業詞匯反復出現,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然后讓學生分組協作,尋找恰當切入點來準備口頭匯報。在這時就引導他們發掘中國家具的巧思和魅力、追蹤中國禮儀文化對中式家具的影響、讓他們自己發現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家具之美。然后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和評價,老師再就大家的討論來出題啟發更深入的思考。整個過程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價值觀引導為重點。
4.教學成效
一系列的教學實踐證明,將課程思政納入藝術設計英語后,學生英語成績有所提高。如:對于藝術生比較有挑戰性的英語四六級通過率,2019年以來構建了課程思政體系的藝術設計英語班級學生比普通的上全新版大學英語的平行班通過率高10%以上。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拿特等獎和一等獎的學生占比達到30%以上。通過匿名問卷和座談會等形式調查,學生對教師滿意度比較高,在英語教學組名列前茅。教學團隊成員有的獲得校級和省級相關獎項、有的被評為課程思政先進個人。而本課程被評為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社會影響方面,疫情期間也給兄弟院校提供了教學平臺和資源,得到社會上的認可。
5.結語
藝術設計英語本身就是響應教育部號召開設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具有時代性和創新性,在課程思政理念中能更好地為國育人,打破課程孤立、知識孤立和教學封閉,破解專才和通才、分科和整合之爭,提供外語教學理論認識新視角,構建課程育人的話語體系。打造藝術設計英語課程思政體系,要體現在課程設計、教材編寫、線上線下備課各方面,落實在教風教態、教學研討、作業測試等各環節。梳理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是提升教學質量和育人成效的好模式。各種細節還需要在日常的教學中逐步完善,才能提高課程思政內涵融入課堂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媛,嚴紹陽,劉壯麗.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大學英語線上課程思政研究與探索[J]語言與文化研究,2020(02):42-46
[2]劉曉琳.ESP視閾下藝術英語課程教法應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8(16):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