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琳
摘 要: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致力于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及習作水平。在這樣的教學形勢之下,為了能夠科學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更具成效的表揚激勵、解答疑難以及導向點播,提高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質量,優化課堂評價是必要的。因此,文章對巧用課堂評價、提升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質量進行了策略分析。
關鍵詞:課堂評價;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質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主要體現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閱讀和寫作成為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不管是低年級的看圖寫話還是中年級的寫段落、高年級的寫文章,都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素養有著極強的關聯性。同時,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閱讀和寫作都是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反映,閱讀是吸收知識的過程,而寫作是表達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更加重視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能夠得到協調發展。
讀寫結合的教學課堂更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學過程實際是一個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不斷地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能力。另外,課堂、教師是學校教學工作中的主要形式和中心環節。想要提高讀寫結合的教學質量,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評價的作用。我們常說:“優秀的教師都是從課堂教學中拼搏出來的。”教師既要有扎實的教學基本能力,同時也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智慧,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整體教學水平。而課堂評價與教學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更能夠為集體二次備課提供依據。
一、 課堂評價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的作用
(一)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導向性作用,能夠促進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可以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促進教師盡快轉變教學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引導性作用和創新教學的意識,從而達到改進課堂教學的目的。根據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這也就意味著在課堂教學中,與教和學相關的各種因素,都需要進行更慎重的考量和選擇。正是因為有了完善的課堂評價體系,才能夠引導教師深度挖掘教學中的側重點,并將其盡快地實施到實際教學中,實現教學價值的最大化,讓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得以完善,這也就真正發揮了課堂評價的導向性作用。
(二)課堂教學評價具有激勵功能,促進師生之間的進步與交流
課堂教學評價能夠有效地評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狀況和優缺點,這樣教師能夠首先了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以及教學上的弱點,這樣才能夠找到今后教學過程中需要努力的方向。這些評價正是教師了解自己教學實況的一面鏡子,同時教學評價中還包含了對學生學習狀況的分析,這樣也可以促進師生之間共同進步,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
(三)課堂教學評價是促進教師優化讀寫結合教學內容的重要途徑
對于很多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水平和能力是教師立足的基本,如果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那么整體的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升。課堂教學評價能夠科學有效地為更多的教師提供觀察教學現狀的窗口,使其能夠明確了解教學上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優化之處,同時也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來創新教學內容,但是由于經驗的限制,很多教師還是不能靈活運用教學評價。而課堂評價能夠全面地剖析整個課堂中的各個環節,也能夠確保新課程改革順利實施,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四)課堂教學評價具有決策和鑒定功能,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整體評價體系中的核心內容。在語文教學中也如此,讀寫結合作為教學上的重點內容,對它的教學評價顯得尤為重要。教學評價對于教師來說是對自我教學工作的態度及成績的評判,所以教學評價一定要有科學性和公正性。
二、 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教師的目標設計欠缺整體性
教學的目標制定可以幫助更多的教師,更好地立足學情,把握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小學讀寫結合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有非常緊密的關系,教師只有立足于全班學生的學習需求、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等實際情況,將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才能夠為學生構建一個合理的學習和訓練體系,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和閱讀寫作水平。根據調查研究,目前將近有50%的教師經常會將閱讀和寫作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設計,但是由于缺少明確的目標,導致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閱讀而讀,為了寫作而寫,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夠找到學習動機,而教學內容也會向單一的發展方向。
(二)對文本資源挖掘不夠充分
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精選合適的閱讀題材和文本資源是教學的前提,也是教學內容的依托。優秀的讀寫結合素材能夠給學生起到學習上的示范作用和指導性作用。而小學語文教材大多都是通過精心篩選的,更能夠為讀寫結合教學提供幫助。但部分教師對于文本資源的挖掘并不夠充分。例如,在閱讀教學上,部分教師認為學生主要掌握了文章的主要思想情感,以及整體的大意和段落的分析即可,閱讀中的眾多細節沒有必要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與理解。寫作同樣是讀寫結合中的重點內容,但是部分教師會將寫作作為輔助閱讀的一個工具,在內容指導和技巧引導方面都存在明顯的欠缺。
(三)讀寫結合缺乏系統性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會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單元導語也在表現主題的同時,揭示了單元訓練的重要要求以及學習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每個單元的主題進行更加系統的教學,圍繞整體單元目標,更有序地進行讀寫訓練,讓學生能夠得到更系統的知識,從中提高自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分析與評價以及技巧的運用和情感的表達。但是通過調查,由于閱讀課堂上給學生預留的時間是比較短,這樣也無法讓學生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并且還會割裂讀寫之間的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