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學 董碧晨 顏鎧晨



摘 要: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升級關鍵階段。企業財務質量的改善有助于提升企業總體高質量發展水平。以江浙上市民營企業為樣本,運用因子分析法,從盈利能力、成長能力、營運能力及償債能力四個維度對兩省民營企業財務質量進行實證比較分析研究,發現兩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在財務質量上體現出相似特征與明顯差異,針對財務質量問題提出了進一步助推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財務質量;高質量發展;上市企業;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 F 275
文獻標志碼: A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Private Enterprises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Analysis Basedon Financial Data of Private Listed Companies
LIU Daoxue DONG Bichen YAN Kaichen
(1.Institute for China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China; 2.College of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economy is at a critical stag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rom high-speed growth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improvement of corporate financial quality will help enhance the overal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Taking private enterprises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regions as a sample, using factor analysis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qualit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two provinces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profitability, growth capacity, operating capacity and solvency, and found that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two provinces are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reflects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and obvious differences in financial quality,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further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 response to financial quality problems.
Key words: financial qualit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isted companies; factor analysis
1 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步入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新時代。江浙兩省是我國民營經濟發達的重要代表性區域,近年來都在不斷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厚植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沃土。2020年年初以來,受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江浙地區大量民營中小企業面臨停業停產減收困境,同時迎難而上,積極促進數字化、智能化復工復產,通過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的恢復重建,持續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但仍有不少民營企業現代管理不規范,特別是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導致企業盈利能力、成長能力、營運能力及償債能力偏弱,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籌資質量、投資質量、資金運營質量及利益分配質量等。有基于此,本文從財務質量評價的角度,選取江浙樣本研究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問題,在現階段具有比較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 江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新現狀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江浙等民營經濟發達區域中小企業的發展。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新冠疫情下中小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現狀時強調,黨中央在研究實施企業復工復產政策組合拳時特別考慮到了民營中小企業,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和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努力戰勝疫情挑戰。這也成為新時代持續推進中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號角與動力。
2.1 浙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現狀與特征
進入新時代,浙江省民營經濟作為浙江的“金名片”,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浙江省共有各類市場主體724.25萬戶,其中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占比為96%。千億軍團逐年壯大,新興科技民企呈快速增長態勢。據全國工商聯公布的民企500強榜單,2019年浙江有91家上榜,連續21年位列全國第一。近年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加之新冠疫情沖擊,浙江民企賴以生存的經驗、模式以及成長慣性都受到較大影響。但也因此,倒逼浙江民企引領高質量轉型發展并呈現出全面開花的五大路徑:一是平臺企業與新興互聯網企業共同引領技術創新;二是借助小微企業園與海外科技人才;三是大型龍頭企業利用全產業鏈優勢成為高質量發展標桿;四是以技術創新為民企的核心優勢而融入社會發展;五是上市公司及外貿企業等拓展產業鏈,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另一方面,“低成本優勢快速遞減”和“新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的雙重壓力下,浙江民企高質量發展存在“四難”痛點:一是盈利難,生存發展空間小,產品凈利潤率一直處于低位徘徊;二是升級難,核心技術卡脖子,行業高端人才、核心人才嚴重短缺;三是減負難,企業獲得感不強,存在各項政策落地、落細、落實難等問題;四是制度健全難,財務質量不夠高,企業籌資質量、投資質量、資金運營質量及利益分配質量急需提升。
2.2 江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現狀與特征
江蘇集體經濟優勢明顯,地區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連續多年位居全國榜首,2019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省民營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成為全省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全省民營經濟對全省GDP增長的貢獻率達60.9%。江蘇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依托五大戰略:一是依托制造業,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二是依托長江經濟帶,在產業空間梯度轉移中實現“騰籠換鳥”式的產業升級;三是依托揚子江城市群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四是依托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自主品牌戰略;五是依托沿海開發戰略走“港產城”聯動發展、融合發展道路。同時,江蘇民企高質量發展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民營企業缺乏高成長性領軍企業,新興領域發展不夠快;二是部分民營企業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高端人才短缺;三是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存在,人力成本上漲較快。
3 江浙中國民營企業財務質量實證比較分析
3.1 選擇樣本與財務指標
3.1.1 選擇樣本
基于樣本數據的科學性與可比性,本文選取了江浙兩省各22家上市企業,所有樣本數據均來自于企業2018年度財務報告,樣本公司如表1所示。
3.1.2 確定財務指標
基于可操作性、相關性、系統性、可比性等原則,本文選取了企業的盈利能力、成長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四項財務指標,如表2所示。
3.2 實證分析
3.2.1 原始數據處理
首先,對各項適度指標進行同趨勢化處理,其次利用SPSS25.0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最后得到可進行變量分析的標準化數據。
3.2.2 計算相關矩陣和適用性檢驗
標準化數據得出之后,利用SPSS25.0進行因子分析適用性檢驗。KMO檢驗統計量為0.5以上,則適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檢驗零假設為相關系數矩陣為單位陣,顯著性為0則拒絕零假設,相關系數矩陣不是單位陣,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
3.2.3 計算特征值并提取公因子
總方差解釋中,有七項因子特征值超過1,同時前七個因子的累積貢獻率達到了76.839%,由此表明這7個因子對所有變量具有代表性,可使用這七個公共因子來代替原16個因子進行以下分析。
3.2.4 成分矩陣的旋轉
本文采用的是凱撒正態化最大方差法。在旋轉成分矩陣中,主因子F1主要由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所決定,則F1為償債因子。主因子F2和F4主要由總資產利潤率和營業利潤率所決定,則主因子F2和F4統稱為盈利因子。主因子F3、F7主要由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所決定,統稱為成長因子。主因子F5和F6主要由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所決定,統稱為營運因子。
3.2.5 計算成分得分
通過SPSS25.0分析軟件的計算,得出成分得分系數矩陣。結合總方差解釋中的主因子貢獻率20.796%、11.735%、11.593%、9.23%、9.121%、7.817%和6.548%,計算出財務質量因子總得分,如表3所示。
4 比較分析
4.1 江浙兩省樣本企業綜合得分情況比較分析
4.1.1 排名比較
由表3得出,江浙樣本企業綜合得分前10位中江蘇企業占據了七個席位,且前五位均為江蘇企業,由此可以對比江浙兩省前位排名,江蘇擁有較多高水平財務質量的企業,而浙江較為缺乏高水平財務質量的企業;從第11位至30位來看,江蘇入圍七家,浙江入圍13家,浙江將近60%的企業綜合得分均排名中位,而江蘇僅有32%的企業排名中位,由此可對比江浙兩省中位排名,浙江擁有較多的較高水平的企業,且浙江企業財務質量發展相較于江蘇企業要更均衡;從31位至44位的后位排名來看,江蘇企業較浙江多兩家,綜合江浙兩省樣本企業前位排名,江蘇共計15家企業分布在排名前位和后位,浙江則有9家,由此可以看出江蘇樣本企業財務質量水平出現兩極化現象,分布上不夠均衡,財務質量高水平與低水平的企業高達68%,而浙江樣本企業財務質量水平更趨均衡。
4.1.2 得分比較
由表3得出,江浙樣本企業財務質量綜合得分高于0.5分的只有一家江蘇企業,所占比重為2%;綜合得分在0分至0.5分區間的企業共有25家,其中江蘇12家,所占比重為27%,浙江13家,所占比重為30%;綜合得分在0分以下的企業共有18家,
江浙企業各9家,所占比重為20%。從以上信息來看,綜合得分在0分以上的江浙樣本企業總占比為59%,因此江浙兩省半數以上的企業財務質量水平較好一些,但仍有41%的企業綜合得分低于0分,其企業綜合財務質量水平較低。由于只有一家江蘇企業綜合得分高于0.5分,所以江浙兩省均缺少擁有較高水平綜合財務質量的企業。江浙兩省樣本企業財務質量綜合得分0分以上占比均等,因此江浙兩省的樣本企業從財務質量上來看水平相當。江浙兩省企業的財務質量水平均需要提高。
4.2 江浙兩省樣本企業主因子得分比較分析
4.2.1 償債能力比較分析
據表3可知,F1得分高于0.5只有一家江蘇企業;F1得分在0至0.5區間共有33家,其中江蘇企業16家,浙江企業17家,兩省樣本企業數量大致相當;F1得分小于0的企業共10家,兩省各五家。就上述分析可表明江浙兩省樣本企業的償債能力大致均等,大多償債能力一般,同時缺乏較高的償債能力。
4.2.2 盈利能力比較分析
F2得分高于0.5的企業共有10家,江蘇企業四家,浙江企業六家;F2得分在0至0.5區間共有14家,江蘇企業九家,浙江企業五家;F2得分小于0的企業共21家,江蘇企業10家,浙江企業11家。由上述描述可知兩省大致半數的樣本企業得分高于0,也有多家企業F2得分高于1,表明江浙兩省半數的樣本企業擁有一般乃至較好的總資產利潤率。但同時兩省也有半數的樣本企業F2得分低于0分,表明這半數企業總資產利潤率較低,企業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F4得分高于0.5的企業共七家,江蘇四家,浙江三家;F4得分在0至0.5區間共23家企業,江蘇10家,浙江13家;F4得分低于0分共有14家企業,江蘇八家,浙江六家。從F4的得分來看,江浙兩省樣本企業在此指標上發展均等。
綜合F2與F4分析,在F2分析中,0分以上江蘇的數量超過浙江,可得出江蘇樣本企業財務質量在總資產利潤率指標上較浙江更好,在F4的分析中,0分以上浙江企業數量超過江蘇,可得出浙江樣本企業財務質量在營業利潤率上較江蘇更好。
4.2.3 成長能力比較分析
F3得分高于0.5的企業共有四家,江蘇浙江各兩家,其中江蘇兩家企業得分均大于2,得分明顯高于浙江企業,浙江企業缺少成長能力較強的企業;F3得分在0至0.5區間只有浙江的5家企業;F3得分低于0分的共有35家企業,江蘇20家,浙江15家。因此,江蘇有兩家樣本企業主因子得分較高,相較于浙江企業擁有更強的成長能力。但是絕大多數的江蘇樣本企業的主因子得分較低,從而成長能力不強。浙江企業主因子得分低于0分占比雖低于江蘇,但也是有較高的占比,江蘇浙江兩省均需要提升企業的成長能力。
F7得分高于0.5僅有江蘇一家企業,且其得分高于5,遠遠高于江浙兩省的其他企業;F7得分在0至0.5區間共有16家,江蘇10家,浙江六家;F7得分低于0分共有27家,江蘇11家,浙江16家。江浙兩省僅有一家得分較高企業,絕大多數的江浙企業在F7得分上偏低,在得分中間區間上江蘇企業數量高于浙江,但江浙兩省在低分區間企業數量均高于中高區間,且浙江企業數量在低分區間內高于江蘇,從F7得分上來看,江蘇的得分平均高于浙江省。
結合F3與F7分析,0分以上樣本企業江蘇數量超過浙江,因而在成長能力比較中,江蘇樣本企業財務質量較浙江更好一些。
4.2.4 營運能力比較分析
F5得分高于0.5的企業共八家,江蘇五家,但其中有三家企業F5得分高于1,浙江三家,且三家企業得分均低于1分;F5得分在0至0.5區間共有七家,江蘇四家,浙江三家;F5得分低于0分的企業共29家,江蘇13家,浙江16家。因此江蘇有三家樣本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較好,浙江則缺乏在此財務指標上質量較好的企業。江浙兩省得分在中間區間的樣本企業均較少,多數企業得分在0分以下,表明江浙兩省企業在應收賬款周轉率這項指標上的質量不夠理想,需要進一步關注此指標,從而提高兩省企業的營運能力。
F6得分高于0.5的企業共八家,江蘇二家,浙江六家,江浙兩省僅有三家企業得分高于1;F6得分在0至0.5區間共10家,江蘇七家,浙江三家;F6得分低于0分的企業江浙兩省各13家。根據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江浙兩省在F6主因子上的得分整體呈持平狀態,在較高得分區間中的企業浙江要多于江蘇,在得分中間區間中的企業江蘇要高于浙江,在得分低區間中的企業江浙兩省數量持平。
結合F5與F6分析,在F5分析中,0分以上樣本企業江蘇的數量超過浙江,可得出江蘇企業財務質量在應收賬款周轉率指標上較浙江更好,在F6分析中,0分以上浙江企業數量與江蘇持平,但在0.5分以上企業數量是浙江更多一些,可得出浙江企業財務質量在營業利潤率上較江蘇更好。下圖1是基于江浙兩省樣本企業主因子比較分析得到的財務質量評價及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構圖。
5 研究啟示與相關建議
在七個主因子上得分最高的七家企業中,其中有六家均屬江蘇企業,因此江蘇樣本企業在各項能力上的表現要好于浙江樣本企業。單從本文選取的16項財務指標看江浙兩省,多數企業在盈利、償債、營運、成長等不同能力上有所欠缺,其大多數民營企業就自身企業管理角度并沒有實現高質量,即使一些企業在一項能力上有很好的成績,但卻不能實現每項能力均為良好,例如總得分為第一名的企業,其主因子F1的得分排名只有32名。
基于上述對于江浙兩省樣本企業財務質量的比較分析,較多企業在四項能力指標上差距很大,整體發展不均衡;從江浙企業財務質量狀況綜合得分排名來看,江蘇樣本民營企業的財務質量水平也存在著高低分布不均的現象,財務質量狀況水平差異化較大,浙江樣本民營企業財務質量發展較為均衡。進而體現出江蘇民營企業區域性的差異及大中小民營企業的非均衡發展;浙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還缺乏大型龍頭型企業優勢。通過分析民營企業的各項能力,有針對性的去改善民營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對于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民企來說,要正視當前經濟發展態勢,改變慢、等、靠、守舊、不行就散等保守觀念,從企業家本身的革新做起,保持定力、練好內功,在變化迅捷的市場環境中找到符合自身特點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1)對標一流致力轉型,招管引技立體聯盟。鼓勵民營企業對標行業隱形冠軍,建立合作共贏協同創新機制,引導民營企業去產能,為發展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騰出更多的要素、資源和空間;制定實施“招管引技”工程,支持民營企業“柔性引才”、“精準引才”、“無國界引才”等,建立從技術到管理的立體式聯盟。
(2)聚焦特色把握共性,聯動對接深化減負。搶抓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致力于突破細分領域的前沿技術,鞏固原有產業優勢以提升民營企業在細分產業“縫隙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建議增加常設性和臨時性的政企溝通交流機制,促成類似“大聯動”的多部門平臺,幫助企業與政府更好對接。
(3)保護民營企業創新發展,金融支持減稅減負。通過形成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在技術上、財務上培育自有產業鏈企業;在企業機構設置中增設負責知識產權管理的部門以保護企業創新成果發展;發揮好金融的杠桿作用,引導商業銀行讓利;健全創業板體制機制,提升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
(4)提高企業營運能力,增強資金鏈穩定性。面對突發的疫情,連日防抗疫情造成的停工停產問題,勢必會沖擊民營企業資金鏈,后疫情時代,企業營運能力至關重要,無良好的營運能力則會使企業在疫情中陷入財務危機而瀕臨倒閉,因此未來民營企業亟需提升營運能力、未雨綢繆:優化資金使用,提高效率;鼓勵中小金融機構發貸。
參考文獻:
[1] 走好民企高質量發展的浙江道路——2019浙江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摘選[J].《今日浙江》,2019,000(16):35.
[2] 曹立,鄒一南,公丕明,等.加快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關于江蘇省民營經濟發展的調查與思考[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3):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