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關系到億萬兒童的健康成長。當前,越來越多的學前教育工作者把目光聚焦在游戲與教學環節,并將之視為幼兒園課程實施的載體,卻缺乏“大課程觀”,忽略了對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關注。
鑒于此,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兒園在“建課程”上下功夫,通過“一期三年”行動計劃,系統化地研究與實踐生活化課程。從關注教師的“教”,到支持兒童的“學”,育英幼兒園聚焦園本課程開發,完成“一日生活課程標準”的呈現。“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也從淺表走向深入,為幼有優育貢獻“育英方案”。
王林,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兒園園長,教育學碩士。國家高級育嬰師、二級心理咨詢師,國家課題研究先進個人,“第十二屆宋慶齡幼兒教育獎”獲得者;山西省中小學高級教師,省教科研骨干、先進個人、保教能手;太原市優秀教師、十佳百優教師、學科帶頭人,龍城青年學科帶頭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人們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在教育中感悟生活。教育家陳鶴琴也提出“活教育”的思想,主張“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山西省育英幼兒園在繼承中發展,強調“寓教育于生活”,突出“兒童是主動的生活者、學習者”,提出“合理選擇、尊重規律、精心實施”的理論指導框架,創設直接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環境。
重塑生活化課程,是“教育回歸生活”理念的落實、創新與超越。幼兒園的課程建構應該將日常生活融入其中,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
抓住課程生活特性,選擇合理的內容。幼兒園生活化課程模式的構建,應以“使幼兒可以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為價值取向,以幼兒為本。
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精心組織課程。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將課程內容與幼兒的興趣愛好有機結合,靈活開展幼兒生活化課程。
家長、幼兒、教師三方一體化介入生活化課程活動,以兒童為本,將“兒童中心”作為課程的導向,把課程的關注點放在兒童的經驗、活動和生活上。
確立一日生活課程標準
從來到幼兒園的那一刻,到離開前的最后一分鐘,孩子在園內每天的全部生活,就是課程和教育發生的載體。鑒于此,幼兒園規范各年齡段幼兒的生活及教師的引導點與關注點,確定各個環節的標準,保障班級教育質量的均衡有效。通過對一日生活科學的安排,幼兒園形成了園本化的“一日生活課程標準”。
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會產生11個自然節點:晨間接待、進餐、早間坐圈、區角游戲、生活環節、過渡環節、午睡、點心時間、教學活動、戶外運動、離園。課程開發圍繞這些節點,在每個環節羅列和解讀教師的基本任務、標準以及背后的教育價值。
在生活化課程的實踐運用中,幼兒園注重“思”與“踐”。思,是幼兒主動學習的思維起點,教師要引導幼兒主動學習,支持幼兒學會生活;踐,是幼兒主動學習的落地之策。具體而言:第一步,尋找一日生活與幼兒主動學習之間的結合點,羅列各環節,分析潛在的價值;第二步,分析一日生活各環節,研討教師專業支持策略;第三步,家園合力發展,研究課程共建方案,比如來園環節、食育課程等。
幼兒以自身生活為學習對象,學習的目的是更好地適應生活和成為生活的主人。在生活的各個環節,育英幼兒園要求教師提升教育敏感性,把握教育契機,結合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充分挖掘教育價值。
教育情境要有真實性。師幼雙方的教育行為都是發生在真實的生活環節與情境中,這能更好地幫助幼兒習得生活技能、獲得生活常識、培養生活習慣,并在反復的教育行為中強化幼兒的意識形態,鞏固幼兒的行為模式。
多維度構建園本課程
通過三年的探究,幼兒園在原有課程基礎上,進行園本課程的建構。以核心課程為底線,以“生活化課程”為內核,規范各年齡段幼兒的一日生活;版塊課程夯根基,以“樂課程系列”為中間環節,優化幼兒生活、游戲、運動、學習四大版塊的活動方案,確保全面性;項目課程研特色,以“個性化課程”為外部環節,助推德育啟蒙、幼兒足球、幼兒音樂、早期閱讀、浸入式英語、創客工坊、食育等方面課程的深入開展,確保多元性。
生活化課程以自理生活、安全生活、文明生活、共同生活、健康生活為主要版塊,以自我管理、勞動意識、珍愛生命、人文情懷、社會責任、健全人格為具體內涵,將課程目標融入相對應的環節,引導幼兒在體驗和操作中吸納有益經驗,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活活動的教育價值。
一日生活活動是幼兒園課程重要的內容來源和主要的實施途徑。幼兒園經過四次大規模的修訂,最終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課程實施框架——以入園、進餐等環節為豎軸,以課程目標、內容舉例、環境及材料、家園社區為橫軸,形成了科學合理的主題課程集。
幼兒園還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將教師與幼兒視為評價的主體,全方位、多渠道收集教師和幼兒的行為表現、變化發展、課程方案、實施過程和效果等相關反饋,及時改進。通過評價,形成長效機制,師幼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創新助力幼教發展
一日生活課程打破了“從觀念入手改變教師行為”的傳統課程思路,引導教師主動反思課程理念,打通教師課程觀、兒童觀、教育觀,解決了課程質量問題。同時還突破了“課程生活化只承載生活技能,將課程當作生活事件的堆積”的瓶頸,幼兒能將自己的需求、興趣、潛能真實地展現出來,更具活力。
幼兒園深入挖掘一日生活各環節中蘊藏的教育契機,以游戲化的方式實施微課程。鑒于幼兒特殊的學習方式,幼兒園還特別注意“留白”,引導教師通過案例剖析,改變“先入為主”的習慣,從而看到孩子的力量,避免機械地灌輸與訓練。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會深刻反思研究其中的問題,并想方設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并加以提升。
兒童是一個有機體,幼兒園教育要讓兒童以整體的方式去感受和表達這個世界,建立對世界整體的認知。在今后的研究中,幼兒園將注重拓展“生活”外延,把視野擴大到幼兒的完整生活上,強調整合化的價值取向,關注的內容不僅是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也包含認知、情感等精神生活。
幼兒園還將增設“彈性”空間,采取不斷精確“最近發展區”的方式加速教師專業成長,向學前教育界輸出更為精細的“育英方案”,采取聯動教研或課程共建的形式,助力教育發展,守護幼兒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山西省太原市育英幼兒園)
責任編輯:冉智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