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霞
摘要:當前,我國發展進入了社會變革、經濟轉型的關鍵期,以前的農業生產模式,已很難滿足當今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需求,因此,深入強化農業產業的基礎性地位,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模式迫在眉睫。需確定關鍵點、拓展新思維,推動農業發展模式科學轉變,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保障。文章首先闡述了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意義,然后分析了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最后總結了新形勢下如何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模式。
關鍵詞:新形勢;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思路
近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的發展,仍然是傳統發展模式,具體體現為:農業產量增長仍然只依靠數量的增長,而不是依靠質量的提升,農民收入還是以家庭經營收入為主,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小生產格局為主,農業經濟的發展,還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還會導致生態的破壞,農產品的整體競爭實力還是很低,農民年收入水平不高。農業發展要實現可持續性,必須積極轉變生產模式,深入發展現代化農業。
一、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意義
農業是民生之本,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同時,對提升我國的整體競爭實力也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我國的國民經濟體系中,農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可以更好地解決農業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切實提升農業產業的整體質量、生產力、競爭實力及行業效益,更好地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從而提升國家的整體競爭力及應對世界經濟危機的能力。現在,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是轉變國民經濟發展模式的關鍵。積極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當今農業產業的發展,進而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夯實了農業產業的基礎重要地位。所以,努力實現農業發展的產業化,切實提升農民的組織性,積極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是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解除資源對農業產業發展的約束,更好地實現農業產業發展可持續性的根本。
二、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造成的生態污染十分嚴重
目前,工業化進程仍在繼續,城市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搬遷到了農村地區,工業“三廢”被排放到農村地區,對農村地區造成的污染是極其嚴重的,土壤中重金屬含量越來越高,這樣的土壤,種植出來的農作物,是不安全不健康的,這對農業產業發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除此之外,農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為提升產量,忽視了綠色環保這一理念,過度使用化肥、農藥,嚴重污染了土壤和水資源,農作物的產量也因此降低了很多,由此產生的不良循環,會嚴重影響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農業生產率不高
從事農業生產的,大都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農民,他們的生產、運營等方面的理念都不夠先進,很多農民依舊使用以前的農業生產模式,不善于在農業生產實踐中使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當下,城市化進程仍在不斷發展,很多農村的青壯年選擇了進城務工,留下老人、婦女、小孩在農村,這些留在農村的人群,他們的受教育程度也不高,而且不易接受新的事物,更別提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了,這就大大增加了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在農村地區推廣應用的難度,降低了先進機械的使用率及使用規模,這也是農業生產效率較低的主要原因。
(三)農業產業的技術含量非常低
在農村,農民的知識水平較低,且又離城市較遠,以前的農業生產理念限制了當今農業產業的發展,農民只關心自己的幾畝地,不關心現代化的農業技術,他們接觸先進農業理念及先進農業技術的機會非常小,他們在進行農業生產時,一直使用以前的生產模式,這就大大降低了技術成果的轉化率。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技術成果對農業產業的貢獻率較低,僅為30%。在普及農業技術成果的時候,困難重重,雖然我國每年約有六千余項農業技術被研發出來,但是,真正被用到生產實踐中的不到33%。
三、新形勢下如何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模式
(一)構建低碳能源結構
當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對能源(特別是像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大,能源損耗問題日漸嚴峻。對此,積極開發使用新型可再生資源(例如風能、太陽能等),是解決能源危機的必然措施。農業要實現更好地發展,必須要重視農業結構的優化,在能源利用方面,一改以前僅將秸稈燃燒的方法,這一方法雖然獲得了一定的熱能,但是能源轉化率極低,僅為12%左右,同時,還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好的影響。我們可以從優化能源使用結構的角度解決這一問題,例如,遼寧省正在使用的“四位一體”能源利用模式,這一模式將低碳環保的理念充分體現出來了,在這一模式中,能源結構指的是在同一地區同時進行種植、養殖,同時一并進行積肥、沼氣等內容,循環利用養殖、種植的產出資源,這一過程既環保又干凈,同時,還讓資源得到非常高效的利用。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創造了一定的收益。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自從這一模式被利用以來,遼寧地區的農村,每戶每年可養殖生豬12頭左右,產出蔬菜一噸、沼氣350立方米,這些每年可為農戶增加約八千元的純收入。
(二)努力實現低碳環保成本內在化
要更好地發展低碳化農業,就必須充分結合當前農業產業的發展狀況思考發展低碳農業的新出路。當今,社會飛速發展,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以前的農產品加工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當今農業市場的發展需求,為確保農業產業高效運行,農業經濟實現環保、持續、穩定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要努力實現低碳環保成本內在化,這一發展趨勢,正是推動生態環境與農業發展和諧共存的關鍵。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首先政府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宏觀調控作用,同時,更要發揮好在農業經濟低碳化發展方面的微觀調控作用,結合農業產業發展實情,合理配置農業資源,努力實現農業產業發展的低碳化、科技化,上述這些都離不開低碳環保成本內在化這一關鍵點。例如,征收低碳環保稅,以此約束農業生產行為,將綠色生產視為農業生產的終極目標,將環保意識充分融入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借助市場力量,有效調控農業生產行為,約束農業生產實踐中破壞生態環境的種種不良行為,以內在取向,約束外在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