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民

摘要:發展是就業之本。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趨勢,決定了我國就業結構調整的方向。當前大學生就業群體,出現了就業重心下移,就業穩定性變差,職業發展難度加大等特點。大學生實現更充分就業和更高質量就業,一方面必須緊緊抓住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時代機遇;另一方面還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用好國家就業政策,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的動態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新時代;機遇
大學生群體的就業狀況,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生存,而且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的長遠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了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保持了包括大學生群體在內的各類人群就業的基本穩定。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新時代,就業問題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就業結構和就業方向出現了新的變化。準確了解新時代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特點,才能把握好就業方向的變化和適應就業結構的調整。
一、正確認識新時代對大學生就業帶來的新機遇
就業與發展息息相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社會基本矛盾的變化,是新時代的顯著特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向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發展的基本要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而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是新時代發展的根本目標。準確把握新時代的發展特點與實踐要求,對了解就業方向與就業結構的調整,指導大學生群體就業起到一個重要的導向作用。
1. 中國社會基本矛盾的轉變,將產生新的生產方式和更高層次的生活需求,直接影響到就業結構和就業方向的重大調整。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準確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把握。首先,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長期存在的經濟短缺和供給不足的狀況,得到了根本解決。其次,人民物質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再講“物質文化需要”,已經不能反映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最后,制約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當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解決新的社會矛盾的根本方法在于發展,而發展的重點就在于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問題,這樣的發展特點給大學生就業與職業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2. 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就業結構調整的方向。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是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同時會引導就業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對大學生就業是一個利好導向。在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創新驅動作用更加明顯,產業革命使得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品與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顯著增強。盡管當前我國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總之,新時代是一種新的發展機遇,新的發展雖然會對現有就業結構帶來一定沖擊,但更多的是會增加新的就業機會。對大學生而言,首先,要認識到經濟轉型發展是一種時代機遇,充分認識時代發展對自我發展的要求,緊緊追隨時代發展步伐,用好時代發展機遇。其次,緊緊抓住個人專業和能力特點與時代發展之間的關系,尋求最佳的發展機會,在發展中調整自我、成就自我。
3. 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新舊動能轉換,會影響從業的穩定性,更會帶來新的就業需求。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帶動轉變;由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優化經濟結構,重點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現代制造業,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得到優先發展。增長動能轉換,就是使創新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需結構新的動態平衡。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于人力資本的支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將會在未來職業競爭中占得先機,對大學生就業群體來講則具備更多的知識、技術、年齡等先天優勢,有著更強的競爭優勢。
4. 我國經濟社會由全面小康,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實現民族復興的漸進式發展特點,是保障就業與促進就業的根本。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新機遇反映到就業上,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在總量上會保持相對穩定,就業質量不斷提高,發展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新的就業崗位。大學生就業群體未來就業前景與職業發展的大環境是好的,但同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一樣,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職業發展的動態性、挑戰性、機遇性并存。個人能力特點與職業發展要求之間還有差距,這就需要大學生一定要更多關注經濟社會與本專業發展動向,在不斷提升自我能力與素質的前提下,把握就業變化趨向,善于抓住發展機會,敢于迎接挑戰,與時代共成長同進步,在動態發展中實現個人職業價值的最大化。
二、準確把握新時代對大學生就業帶來的新機遇
善于識別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是一個人重要的能力。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提高職業能力,注重職業積累,堅持終身學習,在動態發展中調整自我,是把握新機遇的根本要求。
1. 確立發展目標,讓職業理想成為個人職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首先,要明確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堅定的人生目標,可以幫助一個人從現在走向未來,提供職業生涯發展的方向與動力。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分為階段目標和長遠目標。無論是階段目標還是長遠目標,其確立都必須從個人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條件出發,符合本人實際,并且要圍繞階段目標,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不斷補充和充實自己的發展條件,以更好地實現階段目標。職業理想,是個人對未來職業的向往和追求。職業理想不僅是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導向與動力,而且是實現個人社會理想的重要基礎。當代大學生的職業理想,一定要和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結合在一起,同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實際結合起來,擺脫狹隘的自我意識,從“小我”中走出來,站在奉獻社會的角度來審視與規劃人生發展,樹立擔當與責任意識,將個人職業發展融入到國家社會發展的大潮中,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