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洋(1983-),女,漢族,山東煙臺人,中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會計方面研究。
摘要:與EPC項目前面預算管理中推進業財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預算編制質量,提升預算管理水平,讓企業的財務風險防范能力得到增強。本文運用調查法、研究法等對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中業財融合現狀進行分析,并就如何促進業務與財務深度融合展開探究,希望能為相關工作帶來些許幫助。
關鍵詞: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業財融合;融合對策
在EPC項目中,預算是企業進行工程投資時的重要參考依據,科學合理的預算可幫助企業更合理的投入與分配資金,從而降低經濟風險,保證企業的盈利質量【1】。因此在項目開展期間相關企業要能根據項目實際情況,諸如工期、工序、規模、交付時間等來確定預算需求,并結合具體的預算需求對投資金額進行確定與分配,使資金得到充分應用,同時也讓各項施工活動得以順利、有序進行。而所謂全面預算管理,是指企業從戰略目標出發,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適合企業的經營目標與方案,在此基礎上優化企業內部資源配置,對企業內部各人員、設備、技術、能力進行統籌規劃。全面預算管理以企業整體經營活動中的各節點業務為管理對象,以企業戰略目標為指導實現企業財務目標。全面預算涉及企業所有工作業務,包括籌資融資、投資、經營銷售等等。基于以上認知,下面對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中的業財融合問題做具體分析。
1 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中業財融合意義
所謂業財融合,指的是將EPC項目的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有機融合,讓財務數據狀況得到改善,讓預算管理效果得到提升,讓各項資源的配置與利用得到優化。而要想在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中實現業財融合,就需要企業業務部與財務部高度協作, 在平時加強溝通交流,以此推進項目預算與管理工作高效有序開展【2】。在項目實施期間,企業需要為業務部與財務部搭建溝通平臺,建立統一的標準,有效推進業務數據到財務數據的順利轉化,從而加深業財融合程度,提升項目全面預算管理水平。分析業財融合的概念可知,業財融合是一個雙向的過程,財務從業務的角度出發實施財務監督并提供服務,并將財務管理思維融入到項目開展的全過程,利用相關手段將業務與財務之間的界限與壁壘打破,讓組織的協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EPC項目財務成本得到有效管控。
在EPC項目中,預算管理包含財務預算管理與業務預算管理這兩大部分。預算管理體系中的財務預算主要是項目執行的最終經濟價值體現,與財務預算相關的主要是預計現金流量表、預計資產負債表、預計利潤表等。而與業務預算有關的幾項工作主要是設備材料購置費預算、勘察設計費預算以及調試分包費預算、建筑安裝費預算、項目管理費預算等。企業財務預算與業務預算水平直接關系到企業最終經濟收益,關系到企業最終盈利質量。在EPC項目中,財務預算與業務預算聯系緊密,兩項預算工作相互影響。在開展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時,企業必須樹立業財融合意識,采取有效措施將業務預算與財務預算有機結合,以此提升整體的預算管理水平,提高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管控能力【3】。
2 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中業財融合現狀
2.1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中業財融合問題
經調查研究可知,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中,業務預算與財務預算的融合程度并不深,兩項預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獨立運作,各自開展,在工作過程中存在信息溝通不及時、共享程度低、人員協作不緊密等諸多問題,從而導致項目全面預算水平與質量得不到顯著提升。具體如,在EPC項目全面預算編制階段,有關部門與工作人員未能細致梳理合同執行情況,導致預算編制存有缺項、漏項等問題,從而預算外支出的情況頻繁。除此之外,EPC項目全面預算編制也不夠精細標準,預算編制質量不高,從而導致后續的財務管理也較為隨意粗放,使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增加。可以說在粗放化的預算編制模式下,預算執行率低下,預算剛性約束力度不足【4】。
2.2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中業財融合問題原因
2.2.1預算管理體系不完善
在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中,存在預算編制方法單一,預算編制質量不高等問題。在進行編制時,有關部門或人員往往參照歷史水平,結合預算期內業務目標以及項目完工進度,然后對有關基準期原有成本費用進行調整后就形成次年預算。采用這樣的預算編制方法后,預算編制流程雖然簡化,編制難度也大大降低,但其脫離了項目與市場,缺少對項目特征以及客觀環境與市場發展趨勢等的分析,因此編制成果的現實指導性低,約束作用不強,并不能為后期的財務管理提供有用幫助【5】。鑒于此,在后期開展全面預算編制工作時還要能根據EPC項目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強的編制方法進行項目預算編制。在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中,預算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想有效實現全面預算目標,就必須嚴格落實預算控制。但經調查研究可知,當前企業的預算控制力度還有待提升,EPC項目預算執行過程中監管力度相對較低,總體的預算控制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預算分析深度不足。由于EPC項目中的業務預算與財務預算融合度不深,從而導致項目全面預算效果達不到預期水平。具體如,在實施全面預算過程中,企業財務部專注于對財務數據的分析與財務指標的把控,對與業務預算有關的相關內容不是十分重視。如不重視業務預算數據背后的相關經濟行為等。這導致財務預算與管理水平也相對較低,全面預算的功能作用并不能得到充分發揮。此外,在采用全面預算管理方法時,企業也缺乏健全完善的預算指標體系,在進行預算編制以及預算執行等時并不能嚴格按照EPC項目的特征特點設計預算執行與管理方案,導致全面預算的有效性較低【6】。
預算考核力度不足。在對EPC項目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時,對預算管理目標分解的不夠細致,因此在預算管理過程中難實現對管理效果的量化考核,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面預算管理效果,導致全面預算管理的功能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此外,在一些EPC項目中,僅將財務預算納入到了考核體系中,造成最終的考核結果不夠全面與準確,不具備多大的代表性。
2.2.2人員能力有限,合作度不高
結合以往經驗可知,在對EPC項目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時,部分財務人員的工作理念與方法較為落后,對傳統工作模式與預算管理技術有較大的依賴性,而對于新的核算體系、核算組織方式以及技術方法等不夠熟練,這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預算管理效果,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也讓企業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在工作過程中,一些人員由于實踐經驗缺乏,對管理會計工具了解的不夠深入,因此不具備運用管理會計工具來提升價值、增加EPC項目毛利貢獻度的意識與能力。
總的來說,由于工作人員思維意識上的疏忽或能力方面的欠缺導致財務預算與業務預算的融合度不深,EPC項目全面預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7】。
2.2.3業務、財務數據標準不統一
EPC項目業務預算與財務預算的開展均需要以大量的數據資料為基礎。在開展預算工作時,相關部門要能組織人員深入市場調研,全面采集各原料市場價格數據,同時根據項目文件整合計算項目規模等,在此基礎上科學預算,方能讓預算具有指導價值與約束價值。同時在全面預算管理模式下,項目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統計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目前EPC項目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并沒有根據要求的口徑進行統計,在業務、財務數據接口上缺少統一標準,從而使EPC項目全面預算效率以及質量都受到影響。具體如,在業務部門所提供數據無法滿足財務部門工作需求的情況下,財務部門必須對相關數據進行二次處理,這不僅導致預算所用時間延長,而且造成資源投入增加,更重要的是在二次處理過程中還有可能出現數據遺漏,數據處理錯誤等問題,從而使全面預算的實施受到很大影響【8】。
3 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中業財融合的建議
3.1健全完善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組織架構
在EPC項目實施期間,要想促進業務預算與財務預算有效融合,就必須基于全面預算理念做好各項頂層設計。具體來說,企業要能結合國家以及行業的相關規范與要求,結合EPC項目特征特點建立完善全面預算管理組織架構,將各項資源納入到預算管理體系中,并建立起業務部與財務部溝通協作的平臺,為業財的深入融合提供保障。除此之外,根據全面預算相關理念與要求,企業還需制定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并組織專人對年度、季度以及月度預算管理方案進行審定,從而保證最終的全面預算管理效果【9】。在對全面預算管理組織架構進行建設完善過程中,企業需做好對相關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工作。業財融合要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當代先進理念為基礎。但目前部分工作人員對先進理念與技術的掌握還不是十分全面,在工作工程中表現出能力素質低下,工作技能達不到標準要求,給業務與財務的融合造成了阻礙。為此企業需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參加技能培訓與知識理論學習,讓各工作人員熟悉掌握新的預算體系與預算方法,了解先進預算理念,并能靈活運用計算機、云計算等現代化技術手段高效開展各項信息數據收集、整理、分享、計算以及財務預算編制等工作,讓業財融合目標能順利實現。
3.2健全業財融合的信息化管理體系
在現代化背景下,EPC項目的全面預算管理要現代信息技術做支撐。企業需根據EPC項目特征特點以及業財融合要求建設可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以信息化管理系統做支撐推動“業務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以及信息標準化”。在EPC項目實施期間,企業需將項目投資管理、采購管理以及預算管理、會計核算與生產管理、銷售管理等均納入到信息化系統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在業務流程的節點開展預算控制工作,從而有效提升全面預算水平,讓EPC項目預算目標順利實現。
3.3優化業財融合程序
基于業財融合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是“為業務經營”的預算管理。基于此,在對EPC項目采用全面預算管理時,就應以業務經營為前提,在此基礎上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宣傳以及引導促進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深度合作,結合EPC項目特征特點以企業盈利為目標科學編制項目預算,合理把控關鍵節點,對項目實施情況做動態追蹤,并根據項目預算方案的執行情況以及項目開展情況對預算管理方案做出動態調整與優化,讓項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全面預算管理模式下,企業業務部與財務部要高度關注業務流程開展情況,在此基礎上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業務流程中的各個關鍵做出有效控制,讓項目預算目標能順利實現。在全面預算管理下,企業業務部與財務部需按照先預算、后開支的原則對項目成本進行管控,讓項目預算的剛性約束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以業務實際開展情況為依據,對項目預算進行動態分析與調整,并且嚴格落實月度反饋、季度報告以及年度總結,根據業務的實際情況及時糾偏,讓項目全面預算管理效果得到優化【10】。
3.4提高信息化集成力度
當前在推動EPC項目全面預算過程中還存在信息孤島問題,業務部與財務部之間的信息溝通不暢,數據共享不及時,導致業財融合深度不夠,項目全面預算管理水平不高。鑒于此,企業應結合相關規范與要求,采取有效手段充分集成各業務信息系統的數據,打破各部門獨立運作、信息閉塞等問題,推動業務與財務深度融合。具體來說,在項目實施期間要企業要不斷拓展數據邊界,加大對數據的儲備與積累,推動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集成,讓業務與財務之間產生良性合作,進而從根本上提升EPC項目預算編制的準確性與有效性。除此之外,為了讓EPC全面預算管理更加順利與高效的開展,企業還需加大力度研發與開發信息系統的深層次功能,于信息化管理體系中融入數據對接標準以及具體的運作流程與制度等,進一步加大剛性約束力度,提高全面預算管理水平,增強企業防范與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企業還可將WBS表植入到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系統能中,利用WBS表作為執行概算以及會計核算的橋梁,讓財務數據、業務數據高度可比,從而實現業財的深入融合。
結語
綜上所述,業財融合是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邏輯起點,促進業財融合有利于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水平提升,有利于企業利潤空間擴大。為此,在EPC項目開展期間,企業要能根據項目概況,依據項目全面預算管理理念與要求,健全完善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組織架構,建立優化業財融合的信息化管理體系,調整規范業財融合程序,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化集成力度,從而加深業財融合程度,有效提升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尤昶,吳睿哲.財務改革下的業財融合[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23):76-77.
[2]姚全.淺談建筑施工企業業財融合管控機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0(11):56-57.
[3]于聰聰.基于業財融合的全面預算管理實踐探討——以LF市供熱公司為例[J].大眾投資指南,2020(22):148-149.
[4]趙景媛.論基于業財融合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完善[J].中外企業家,2020(19):37-38.
[5]陸天英.探究如何建立業財融合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J].大眾投資指南,2019(16):111-112.
[6]楊慧媛.基于業財融合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研究[J].商訊,2019(16):182.
[7]朱雅君. 業財融合背景下A集團的預算問題及對策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9.
[8]楊芳.EPC項目全面預算管理中業財融合的若干思考[J].中國總會計師,2019(01):124-125.
[9]吳駿.業財融合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J].中外企業家,2018(35):52-53.
[10]段懷宇.如何有效實施業財融合的預算管理[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8(1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