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寧 馬麗麗
摘? 要:獨立學院輔導員職業勝任力在多層任務建構的工作狀態下,能力不足的現狀逐漸凸顯,筆者從教學實際角度分析了職業勝任力存在的階段性特點之后,明確了在提升過程中教育主體存在的三類問題,并提出在心理契合、內在感受和精神氣質上影響學生,在克服能力不足和本領恐慌、提升專業素養、職業道德水平、建構知識型輔導員隊伍這4個方面找尋實踐路徑。
關鍵詞:獨立學院? 輔導員? 職業勝任力? 提升? 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5(a)-0203-03
Abstract: Independent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the multi-level task construction work state, the status of insufficient ability gradually highlights. After analyzing the phased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t is clear tha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subject. The author proposes to influence students in psychological fit, internal feelings and spiritual temperament, and overcome the ability shortage and skill panic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quality,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build a team of knowledge-based counselors to find the practical path.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Counsellor;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Promot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八一小學時曾提出教師要做學生的“四個引路人”,即: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四個引路人”分別從思想塑造、專業學習、思維提升、實踐報國等方面建構與設計,從學生內在塑造到外在培養、從精神氣質到躬身實踐都提出了綱領性要求,這既是為教師提出的要求,也明確了培養學生的目標和方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對教師的培養、教學質量的提升、管理能力的提高、職業能力素養的形成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這些要求都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為未來教師的發展指明了前進道路,但是教師職業能力發展提升的內核是不會改變的。如何提升高校教師的職業能力素養,尤其是在提升輔導員勝任力方面,還需要進行深入分析和深入研究,該文選取獨立學院輔導員為研究對象,旨在通過研究輔導員在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價值觀引導、人格培養和塑造等方面出現的薄弱和不足,提出有效的解決路徑,進而提升自己的職業勝任力,為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概念界定
“勝任力”這個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學教授大衛·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于1973年在《美國心理學家》中正式提出,他在分析傳統的人才測量與甄別機制問題的基礎上明確指出,勝任力是一種可以把特定工作當中擁有優異成就者和一般人劃分開的個體特征,其是可以通過有效測試或統計的,可以明顯區分優異和普通績效的個人特征,諸如動機、價值理念、認知能力、專業知識以及個性特質等[1]。他還認為,沒有正確運用智力測試來評價個人能力是不科學的。人類是存在個人特質和行為特征的,也正是這些因素才是影響組織效率和事業成敗的關鍵。
職業勝任力是一種運用個人自身的能力來承擔和接受來自外界挑戰和壓力的能力,既是一種崗位擔當和職業管理協調能力,也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敢于擔當作為的勇氣,更是一種由職業責任生發出來的行為自覺。獨立學院的輔導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職業角色,特殊之處在于,其賦予了這個職業更多的角色任務:行政科員、心理調節員、職業規劃師等。該文討論的職業勝任力指的是輔導員在管理引導學生和協調工作之間的能力。
2? 輔導員職業勝任力提升的現實依據
輔導員在學生的專業學習過程中起著輔助引導的作用,學生除了專業課教師之外,輔導員是他們接觸機會最多、交流最為頻繁的老師,可以及時給予必需的幫助。同時,輔導員在學生個人成長中擔負著人生啟蒙、思想引導、心理疏導的工作,在疏解學生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方面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對學生的心理成長和人生觀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青年學生的價值觀的確立和形成構建起示范性樣板[2]。所以,輔導員的舉止言行、行為方式都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大學階段正是大學生價值觀發展形成的關鍵期,接受正確的引導和積極的糾正偏差,將會有利于青年成才發展,這愈加凸顯了輔導員的關鍵作用。
在助力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輔導員對自身的專業素養、職業能力勝任、職業能力空間拓展方面深感不足,希望尋得提升的方法,取得職業的上的長遠發展,并用適當的機會進行系統學習,進而找到職業發展的突破口,在職業發展上取得進一步的成功。這是教師依據目前的教育形勢做出的合理判斷,這種判斷是通過對學生的長期關注和對自己職業能力的全面審視所得出的結論,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對學生的專業學習的關注
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是專業授課教師和輔導員都共同關注的事情,專業知識的積累是學生發展成才的鋪路石,也是學生長遠發展的根本依據。學生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學生的專業興趣,教師要幫助學生掃清專業學習的壁壘和障礙,解決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2.2 對學生能力興趣的關注
美國斯坦福大學提出,21世紀本科教育要實現幾個目標:一是掌握知識,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融合,知識的深度與廣度融合;二是磨練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批判性閱讀能力、美學與審美能力、形式和定量推理能力、歷史思考能力、科學分析能力、創新創造能力;三是培養責任感,包括個人和社會責任感等;四是自適應學習,掌握知識遷移能力,逐步形成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習慣,成為創新型人才。
2.3 對學生思想心理的關注
學生思想動態的發展變化,直接關系到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大學的使命除了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專業的學習和人格的培養是同等重要的,改造和消除學生的非健全人格是我們教育的重要方面。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最終的培養目的是要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就是說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4 對學生成才成人的關注
輔導員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專業學習,還要做學生的人生導師,幫助學生了解掌握一些專業知識外的知識,擴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了解學習無字之書,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加深對社會知識的補充和了解,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幫助學生成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行為個體。
通過組織開展系列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融入感,找到存在感,不斷樹立信心,獲得迎頭趕上的勇氣,找到成才的動力。關注學生的實習就業,以個體談話、集體班會的形式,以課堂加日常、線上加線下的形式不斷傳遞成長成才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引導學生立足該專業,以專業加創意的模式進行創業,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發展規劃,在鍛煉中成長,在成長中獲得長足進步。
3? 輔導員職業勝任力提升存在的問題
3.1 對學生個體情況的持續關注度不夠
學生群體中的特殊情況者,比如身體殘疾、家庭離異、家境困難的學生,需要得到輔導員的熱心關注、真心幫助、悉心照顧。教師的職業價值是“鑄魂育人”,只有內心強大、靈魂高尚、能力全面的教師,才可能在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3]。但輔導員擔負著行政工作和科研壓力的同時,還要處理個人的家庭內部事務,往往會造成對學生個體的關注度下降,關注缺失讓師生之間的聯系減少,缺少持續的關注就會出現相關問題解決不徹底的現象。
3.2 對輔導員提升自身能力的要求不足
教師的教育勝任力分為接觸認識—認同接受—踐行反思這3個前后相繼的階段,教師作為認識上的旁觀者應轉變為態度上的接受者、行動上的踐行者,最終成長為核心素養教育的主力軍[4]。態度轉變的過程,是一個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獲取的變化過程,在此期間輔導員群體中的一部分人會感到有一種認同感缺失的現象,這主要是由于對自我能力的否定,不能準確地評估自己的實力,這就造成一種認識偏差,重新評估自己和提升自身能力是改變偏差的主要方式手段。
4? 提升輔導員職業勝任力的有效途徑
找到合適的提升路徑,才能有效地提升輔導員的職業存在感,輔導員作為學生政治思想的引導者和專業學習的督促者,在長期的相處中,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和職業操守讓其能進一步地深入學生當中去。
4.1 長期跟學生打交道,有著高度的心理契合
學生對老師的工作能力、專業知識的認可讓學生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身份認同,繼而產生合作的意愿和交流的向往。在與學生的坦誠交流中,達成一種觀點的一致和心理的契合。教師用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活學習氛圍,把學生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做,才會產生心靈的共鳴。
4.2 走近學生,才能真實地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
做事情要始終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沒有距離感,真正融入學生當中去,老師始終是跟他們在一起的,把老師當作內心世界的傾訴者和情感世界的信賴者,學生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的輔導員。某學院開展了駐樓輔導員政策,就是讓輔導員深入到學生當中去,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讓學生時刻感到輔導員的存在,讓他們在心里有所依靠,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輔導員的作用。老師不是真理的發布者,但是老師的權威性和輔助引導地位是不會改變的。
4.3 堅定自信,克服能力不足和本領恐慌
充分利用一切學習的機會進行知識充電和能力積累,克服外在條件的干預,主動提升職業競爭力,在實踐中錘煉才干,不斷刷新自我的存在感。主動求變,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現代社會的發展,復合型的教師才能適應變化日益激烈的生存需要,只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縮小與學生的交互距離,能力的提升會讓管理變得得心應手。所以老師要開拓視野,求新求變,學校也要為教師能力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平臺和成長的空間,打造一支自身學科背景與管理輔導經驗有效銜接的知識型教師團隊。
獨立學院輔導員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輔導員隊伍的素質直接影響著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5]。大學的使命就是引領、促進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具體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這4個方面[6]。新時期的高校環境賦予輔導員新的人生使命:用專業的知識引導學生,做學生夢想的起航者、思想的啟蒙者、人生規劃的專業向導、職業規劃的設計師。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成才,尋找到工作的樂趣和生命的意義。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樹人的教育、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必由之路[7]。輔導員要具有培養一流學生的職業勝任力,用職業勝任力獲得職業存在感,找尋到職業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彭劍鋒.人力資源管理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11):128-189.
[2] 徐繼存.作為倫理實體的學校[J].教育研究,2020,41(4):77-84.
[3] 張林紅.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信息類教師職業勝任力模型建構及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30):33-36.
[4] 王海霞,唐智松.教師核心素養教育勝任力研究[J].課程 教材 教法,2020,40(2):132-138.
[5] 張喆.獨立學院輔導員隊伍激勵措施優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0.
[6] 張楚廷.再論大學的使命[J].大學教育科學,2012(1):108-111.
[7] 艾尼瓦爾·亞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創新路徑[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