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安連慧 史全珠
摘要:運動員競技能力由五部分組成,分別為體能、智能、心理能力、技術能力和戰術能力。近年來,大眾對競技體育的認知存在著一些誤區:競技能力強,才能提高成績并贏得比賽;競技能力的發展離不開國外的典范;競技運動能力的培養要越早越好。正確認識競技體育帶來的巨大改變并做人文關懷的本土化的系統全面的努力是今后的方向。
關鍵詞:競技能力;運動員;思考;誤區
一、前言
眾所周知,運動員競技能力由體智心戰技五方面構成。各子能力之間又相互聯系,相互交織,如果能合理地運用,那么對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自然地在重大比賽中也會慢慢地綻放光彩。近年來,競技體育在穩步發展,人們對競技體育尤其是奧運會和各類世界杯比賽十分喜愛,許多優秀的中國運動員也慢慢地為人所熟知,李小鵬、楊威、劉翔、張繼科等運動員都是各界媒體的寵兒。總之競技體育呈現一片大好的趨勢。
然而,一些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卻讓大家大跌眼鏡。2015年4月7日,劉翔宣布退役,結束了其職業生涯。他指出“雖然不舍,雖然痛苦,但我別無選擇。”劉翔退役時引發了各界愛國人士的熱議,大家紛紛指出,劉翔的傷病是其退役的根本原因,究竟是誰害了劉翔,誰葬送了一個奧運冠軍,凡此種種,國人都在為失去一個奧運冠軍而懊惱,卻忽略了劉翔的感受。在《領獎臺的背后——退役運動員的悲慘現狀調查》中便稱,取得過冠軍的運動員身上光環四射,即是英雄,又是榜樣。但光環散盡,背后都有一個令人心疼的故事。例如“冠軍搓澡工”鄒春蘭、當門衛的才力、擺地攤的唐穎以及賣金牌的艾冬梅。由此帶來了許多的負面影響,可以說,競技體育帶給人無盡的夢想,也使不少人傷病。所以,無論是運動員因病退役還是運動員退役后的再就業問題,都是競技體育下必須面對地不爭的事實。但是優秀運動員為什么面臨這種窘狀?這背后體現了大家對競技體育的認識存在著誤區。
二、誤區認識
1.競技能力強,才能提高成績并贏得比賽
以人為主,關注運動員而非比賽成績。這里提到的“人”,不僅僅是指運動員與教練員、從事體育相關的人,還有大眾。競技體育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成績,贏得比賽,以此為目的的各種手段都是為運動員這一特殊的人群服務的。
但這些與競技能力及其子能力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劉翔退役的背后離不開教練員對其針對性的指導。在不同時期教練員都會涉及一些體能、智能、心理能力、技術能力和戰術能力的練習,當然,這些都是為了提高運動員的成績,奪取比賽優勝。這就忽略了更應該關注和實行的一面,所有種種都是為運動員服務,但大眾并沒有真正做到注重以人為本,以運動員為本。因為身體上的傷痛只是一時的,而精神的心靈的傷病卻是十分致命的。那些只看中競技成績卻忽略人文關懷的戰術是不理智的。所謂的“人文關懷”是對運動員的生存狀況的關懷、是對其尊嚴的認可,對人類的解放與自由的追求。換句話說,劉翔的傷痛是由于訓練和比賽帶來的,這種承載著全國人民殷切奪冠的想法打著“以人為本”的幌子,被事實給打敗了。被迫的退役是經過深思熟慮后的無奈,能取得奧運會冠軍足以證明他早已把體、智、心、戰、技融為一體了,但是,這種超高的競技能力只在他的身上稍稍停留,剩下的就只有不停地手術和不斷地恢復。至于“人文關懷就是關注人的生存和發展”這種說法就更是無從談起了,畢竟退役之后如何生存和發展是運動員不得不考慮的一大難題。
2.競技能力的發展離不開國外的典范
近年來,一些國外的先進技術逐漸的被引進過來,人們對國外的理念也慢慢認可和接受,那種“只要是國外的都是好的、不管是否適合先拿過來用”的想法著實是不理智的。典型例子如功能性訓練。它最早起源于美國,是從一個新概念詞匯后到被健身圈乃至體育界熟知。漸漸地,功能訓練在競技體育中得到了廣泛運用,但對功能訓練的研究卻相對滯后。不僅如此,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又發現功能性訓練是強調訓練動作、強調動作練習的整合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它是一種訓練理念。這也就是說,某些國外的先進技術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對我國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的做出貢獻,但不久后慢慢地也會出現不相適應的一面。而本土化的東西是老一輩優秀教練員經過長期學習和訓練中沉淀下來的瑰寶,是適合中國的訓練理念,也是運動員與教練員更需注重的傳承與發展的。優秀的外來理念與技術或許十分實用,但一味地“拿來主義”并不理智,失了特色的中國競技體育只是國外競技體育的復制與傳承品,只能是為他人服務,這樣用不了多久,多元化的競技體育也就慢慢少了中國特色的中國運動員了。
3.從“娃娃”抓起,競技運動能力的培養要越早越好
諸如像跳水、體操等運動員的訓練是要從小開始,年僅12歲的伏明霞便成為了跳水世界冠軍,楊威、李小鵬更是很小就進行專門的練習后奪得奧運冠軍的。故有人便提出,要想取得優異成績,贏得冠軍,是不是越早訓練越好?其實,這種想法近年來有所改觀,根據項目的不同,不是每一個項目都適合少年兒童去練習的,例如舉重等以力量為主并閉氣的項目還是要慎重地進行訓練。專門化的訓練要遵循青少年的身體發展規律科學地把握,主要以一般性的訓練為主,而從兒童青少年時期培養出來的興趣也是可以為以后的競技能力的提高打好堅實的基礎。另外,通過分析參加里約奧運會的運動員年齡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運動員可以通過科學的訓練延長運動年限,尤其是有望奪獎牌的運動員更是呈現“老齡化”的趨勢。這就是說,要想取得好的競賽成績,并不是年齡越小越好,年齡也并不是最大的阻礙因素,科學又嚴謹地訓練可以實現競技能力最大化的保持及競技保持階段。
三、結束語
以上三點誤區僅是冰山之縮影,但不容忽視。正確認識競技體育帶來的巨大改變(包括優點和弊端)并做人文關懷的本土化的系統全面的努力是今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