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高職院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對勞動教育認識不足,缺乏有效協同機制。文章提出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現實路徑:遵循勞動教育育人規律,形成特色勞動教育協同機制,構建特色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特色勞動教育教學團隊,開展特色勞動教育實踐教學,建設特色勞動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教育;勞動教育;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高軍(1974- ),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廣東? 深圳? 518172)
[基金項目]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學規劃2020年度課題重點資助項目“‘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特色勞動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dzz20006)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1)14-0049-04
2020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高職院校要切實開展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勞動教育,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培養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政策、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舉措。
一、新時期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意義
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全面加強勞動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勞動教育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和勞動技術,還對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符合新時代黨和國家對教育的要求。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勞動教育就是用勞動理論和勞動實踐培養學生,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職學生擔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重任,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準確理解新時代勞動教育在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的價值,關鍵在于把握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關系。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有效開展勞動教育,提高學生的精氣神和身體素質,磨煉學生的專注精神和堅強意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2.有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高職院校通過深刻理解與科學把握德智體美勞五育的辯證關系,大力開展勞動教育,有利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教育事業必須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時代特點,服務時代需求。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要關注學生的職業競爭力、崗位勝任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堅持做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通過勞動教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良好品德;通過勞動教育與智育的有機結合,增長學生知識技能;通過勞動教育與體育的有機結合,塑造學生健康體魄;通過勞動教育與美育的有機結合,提升學生審美素養。
高職院校不能將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割裂開來,而是要通過全方位地開展勞動教育,激發學生勞動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實踐誤區
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勞動教育內涵不斷豐富,勞動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正日益受到重視。但不可否認的是,高職院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對勞動教育認識不足。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應該突出職業教育特色,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社會需求,五育并舉,科學統籌,做好頂層設計,實現全面落實、全員參與、全面覆蓋。然而在實踐中,一些高職院校忽視勞動和勞動教育,對勞動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對勞動教育沒有做到系統規劃。具體來說,一是沒有構建科學合理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二是缺乏對勞動教育內容和勞動教育方式方法的精心設計,三是未對勞動教育進行有效評價。高職院校只有高度重視勞動教育,才能真正將勞動教育落實落細。
2.缺乏有效協同機制。勞動教育是每個學生都應該接受的教育,然而勞動教育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的缺位成為我國當前教育面臨的嚴峻現實。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具體來說:第一,在家庭教育中,勞動教育普遍缺失。很多家長認為讓孩子勞動是浪費時間,會干擾學習,因此,為使孩子將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根本不要求孩子做家務,存在過分追求學習成績而忽視勞動教育的現象。第二,在學校教育中,勞動教育并未全面落實。高職院校沒有將勞動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勞動教育課程開設存在應付檢查、流于形式的現象。第三,在社會教育中,勞動教育被忽視。當前社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仍然存在,生活中還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現象。有的高職學生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價值取向趨向功利化,出現了不愛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綜上所述,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沒有通過充分配合形成合力,多種原因造成勞動教育被弱化,導致有的學生輕視勞動人民、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愛勞動??梢?,全面加強勞動教育已經刻不容緩,應建立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
三、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現實路徑
高職院校要將勞動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突出高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特點,促使學生成長為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1.遵循勞動教育育人規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院校實施人才培養和開展質量評價的基本依據,是專業開展教學活動及安排教學任務的重要規范性文件。高職院校開展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勞動教育,要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著手,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實現勞動教育的日常化、規范化和多樣化。高職院校要結合學校辦學定位,突出各專業建設特色,高質量高標準推進勞動教育落實落細落地。
根據《意見》精神,高職院校要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除了在公共基礎課中開設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或者思政教學部負責,體現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勞動教育專題課程(計16學時、1學分)外,各專業還應在理實一體課程、專業實訓、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中,結合自身特點和崗位需求,有機融入勞動教育相關內容。值得一提的是,高職院校各專業每學年均需設立勞動周,勞動周設置時間由教學部門根據教學安排和專業實際情況具體確定。勞動周的相關安排必須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予以體現。各專業按規定組織學生填寫勞動周實踐手冊,將勞動周安排落到實處、落到細處。
總之,高職院校要堅持育人導向、特色發展,積極探索勞動教育模式,遵循勞動教育育人規律,構建全方位支持、全課程融入的勞動教育生態圈。
2.形成特色勞動教育協同機制。高職院校應以學生為中心,有效協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有效協調校內各職能部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好勞動教育工作。高職院校應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勞動教育協同機制。
勞動教育是一項復雜的、長期的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緊密聯系、互相促進、共同合作,形成“三位一體”培養機制。高職院校要發揮主導作用,承擔勞動教育內容設置和考核評價等方面的主體責任;家庭要注重發揮基礎作用,家長做好孩子的第一人生導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講好勞動教育的第一課;社會要發揮支持作用,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的氛圍,大力弘揚勞動精神,為勞動教育保駕護航。只有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打造勞動教育共同體,全社會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才能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發揮勞動教育的獨特價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高職院校通過構建特色勞動教育協同機制,促進家庭、學校、社會的勞動教育有機結合,專業勞動教育與生活勞動教育有機結合,以及勞動教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真正將勞動教育貫穿課堂教學、勞動體驗、專業實訓、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自我勞動、志愿者服務、就業創業指導中,營造出全面、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可持續發展的勞動教育良好生態。
3.構建特色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要體現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和針對性。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優勢,整體規劃,構建由“勞動教育公共基礎課+專業理實一體課程+專業集中實踐教學”構成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做到工學結合、理實結合。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高職院校應結合職業教育特色和院校所處地域實際,與現代學徒制、1+X證書制度試點和學生技能大賽等有機結合,合理安排勞動教育課程內容,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學校應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積極發揮主導作用,整合家庭、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勞動教育合力,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
4.建設特色勞動教育教學團隊。高職院校應多措并舉,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具體來說,高職院校組織教師參加勞動教育培訓和下企業實踐,提升專任教師的勞動教育教學能力;設立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加大對高水平技能大師、名師的聘請力度;聘請勞動模范和能工巧匠等定期進校園舉辦勞動教育專題講座;聘請企業師傅、行家里手等擔任學校勞動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傊鳛榻處煟羁汤斫鈩趧咏逃囊饬x,深入挖掘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充分利用課程中蘊含的勞動教育資源,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將勞動教育與課程教學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此外,高職院校應建立健全勞動教育教師激勵機制,科學設置考核內容和評價標準。將勞動教育履職情況納入教師職務評聘和教育教學考核內容,保障勞動課教師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專業發展等方面與其他專任教師享受同等待遇。
5.開展特色勞動教育實踐教學。勞動教育是實施職業教育的重要載體,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學科不能取代的。高等職業教育兼具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雙重屬性,其特色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職院校要結合區域產業特點,在實踐教學中開展特色勞動教育。
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和勞動實踐基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平臺,應充分利用起來。在特色勞動教育實踐教學中,高職院校應與企業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將平時在校的專業課學習與企業實踐有機融合起來,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以及專注執著、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職業精神。教師要激發學生創造性勞動,讓他們能夠舉一反三、貫通融會,面對新問題使用新方法,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高職院校還要搭建學生勞動教育的社會橋梁,組織學生多參加義工活動和志愿者服務,使學生在幫助他人的同時體會到勞動的樂趣。
6.建設特色勞動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兑庖姟分赋?,要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高職院校應建立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勞動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制定科學可行的勞動教育評價標準,將勞動實踐過程和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并建立公示、審核制度,確保記錄真實可靠,從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同時,以學校勞動教育為主體,結合家庭勞動教育和社會勞動教育情況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確保評價結果的真實可靠性和客觀公正性。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傊∪珓趧铀仞B評價制度,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部分師生、家長不重視勞動教育的問題,為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施艷青.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體系構建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2):43-47.
[2]彭枚芳.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工匠精神”培養實施路徑[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21):16-18.
[3]王麗榮,盧惠璋.論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J].高教探索,2020(7):114-118.
[4]徐潔,樓幸琳.培育勞動素養: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核心指向[J].教育科學論壇,2020(7):5-10.
[5]曲霞,劉向兵.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內涵辨析與體系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19(2):73-77.
[6]張琛,李珂.論黃炎培勞動教育思想的豐富內涵與當代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9(2):93-97.
[7]孟慶東.論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體系構建[J].教育與職業,2020(19):103-107.
[8]林華開.立德樹人背景下高職學生勞動教育的內生邏輯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0(24):20-25.
[9]張健.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體系的構建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46):182-183.
[10]田雙雙.新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勞動教育探究[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5):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