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遠
【關鍵詞】學校管理;學生管理;德育
【中圖分類號】G47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3-0138-01
中國優秀教育傳統的核心是育人,把培養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放在第一位。歷代思想家、教育家無不把“圣人”“賢人”作為最高的理想人格的追求,認為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而且他們更重視人才的德行。孔子《論語》中多處談到君子與小人之別,主要在人的德行上,所謂“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當下的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肩負“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頂著提升辦學質量的壓力,有時卻被世俗的教育觀念“綁架”,慢慢違背了我國的優秀教育傳統,走在了“重分數的高低,輕品德的培養”的道路上。
當前,教育方針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但不可否認,有些學校依然以分數為根本;更有甚者,跨區域挖取生源,把學生“關”在學校里,用軍營般的管理、訓練的方式督促學生學習。其結果是,學校管理越來越“精致”,也越來越“小氣”、越來越“落伍”、越來越“機械”。不僅如此,這些學校還破壞了整個區域的教育生態,抑制了創新人才的培養。
學校的管理要服務于立德樹人。遵循教育規律,繼承優秀傳統,以學生為本,啟發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律、自強,使他們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和生活,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各級各類學校的管理要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朝促進學生自主成長的方向努力。讓人高興的是,不少學校看到了現實教育中單純“育分”帶來的弊端,從具體問題入手,尋求更為科學、更有實效的解決方案,不斷優化自己的學校管理,回歸了“育人”根本。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教師劉正旭的《立德樹人理念下的學生管理問題及對策》一文,批評了當前學校學生管理以“育分”為本的弊端。這種嚴厲的、犀利的批評,擊中了功利主義、應試教育的要害,讀起來非常痛快。文章提出學生管理的三點對策,十分中肯,特別強調了學校要“團隊育德”,也就是全員育德。德育不只是班主任的事,是全校教師的責任,而且學校要與家庭社會溝通,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局面,培養有理想信念、扎實學識、奉獻精神的一代新人。這一點上,如東高級中學教師王繼兵,大儒中心小學教師孫霞芳、浦麗玲都有比較好的理解和做法。夏靜潔、郭兆峰、朱正芳、劉喜彥幾位教師則分別結合學校發展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并探索解決路徑,值得肯定。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