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躍
摘 要:新課改要求高中生物學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生物學基礎知識的教授之外,還要培養他們的各項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高階思維能力是多種高水平認知能力的綜合體現,因此,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就成為教師重要的教學任務。
關鍵詞:生物學教學;高階思維能力;培養;應用
高階思維能力包括了創新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擁有高階思維能力的人能夠更好地適應知識時代的發展,所以,高中生物學教師需要不斷創新培養方式,尋找更多教學方法,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一、注重教師指導,提高思考能力
要想更好地培養高中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教師需要先通過各種途徑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然后再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并且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指導策略,讓學生利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對生物學知識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從而養成有邏輯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提升生物學課堂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的思維引導在整個生物學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大的指導作用,他們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時間和思考空間,鼓勵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研究,而且要引導他們用批判性的思維去學習知識,敢于對教學內容提出合理的質疑,然后再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生物實驗,對問題進行驗證,并得出最終的結論[1]。
“環境因素參與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講述的是陽光、溫度、重力等因素對植物的生長和發育所起的調節作用,需要讓學生了解環境因素的調節與植物的適應性之間的關系。教師通過對植物激素影響植物的生命活動這一知識點的回顧導入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引導學生探索還有哪些因素也參與了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學生在了解了光對種子的萌芽起促進或抑制的作用之后,教師可以提出拓展性問題,如鮮花的盛開與白天、夜晚的時間長短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得出“對于喜光的植物,只要陽光照射的時間越長,他們就會盛開得越早”,根據這一結論,學生就可以提出質疑,如都說曇花經常在夜間開放,但是,真的沒有在白天開放的案例嗎?有沒有辦法讓曇花在白天開放呢?學生能夠提出類似疑問,就說明他們已經可以靈活地運用批判性思維去思考問題,這些都得益于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
二、打破固有思維,激活發散思維
發散性思維能力是高階思維能力的一個部分,它是指人類的大腦在思考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擴散性的思維狀態,在生物學教學中更多的是用于培養學生舉一反三、拓展引申的思維能力[2]。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對事物的認知和過往的生活經驗,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沿著不同的方向進行更深入、更多層次的思考,以此來做到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從而得出多樣性的生物結論。發散性思考活動的開展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擴展他們的認知范圍,提高思維能力。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下,高中生已經逐漸產生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他們按照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機械的模仿,從而形成了刻板的思維,這樣的教學思路會嚴重限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所以,生物學教師要鼓勵學生用多種思路進行思考,引導他們從多個角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免疫學的應用”這節課要求學生了解免疫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生物學依據,掌握疫苗發揮作用的原理,并且知道器官移植與組織相容性抗原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使用問題串的方式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思考,如注射脊髓灰質炎疫苗后,人體發生了什么變化?疫苗在人體內發生了什么反應?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再繼續提問:根據此疫苗的作用原理,同學們還能列舉出哪些相似的疫苗案例?這種用一個問題引出另一個問題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梳理思考問題的邏輯,找到思考的方向,而且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還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從而提高發散性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制訂指導方案,完善教學方法,利用方法指導、串聯提問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創新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查林森.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試題與研究,2020(36):60-61.
[2]朱珣.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知識文庫,2020(2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