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偉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
稅法課程是會計等財經類專業(yè)核心課程,以稅收和稅收法律制度為研究對象。我會計專業(yè)設置本課程的目的在于通過系統的稅法知識學習,幫助學生全面、準確的掌握稅法學的基本知識和我國現有的具體稅收法律制度,培養(yǎng)具有一定涉稅崗位能力和涉稅法律知識的應用型人才的同時,培養(yǎng)財會人員依法誠實納稅的法律意識,推進依法治稅的法制化進程。由此可見,該課程的教學是育人與育才高度結合的過程。高職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會計專業(yè)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體系,需要先立德樹人,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貫穿育人的始終,以實現全面育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教育被賦予了新的責任擔當和歷史使命,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把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這一做法貫穿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始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實現全體教學人員全方位教書育人”。要發(fā)揮以專業(yè)課為主的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高校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堅定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從而不斷提高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系統有效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道德法制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
基于以上原因,筆者2020年上半年,針對會計專業(yè)大一學生第二學期《稅法》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稅法課堂教學,探索了思政元素在課程教學改革的應用。
《稅法》課程是會計專業(yè)核心課程,是學生將來從事會計工作的必修學科,稅法是會計實務操作中不能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從全局系統精準地理解和掌握我國稅收法律法規(guī)及實務操作方法。通過納稅的操作,企業(yè)所作出的會計核算結果才能得到國家稅務機關的認可,會計信息才是真實有效的。其在會計實操過程中的重要性已成為廣大有識之士的共識。各類會計院?;蛘邥媽I(yè)相關課程的設置、各個層次會計職稱考試科目設置的變化可見一斑。
稅法課程《稅法》的課程教學內容是圍繞國家的稅收政策,根據全國的經濟情況制定的,具體到某一地區(qū)、某一行業(yè)、某一產品、某一項目,企業(yè)納稅人應該做守法人、文明人、精明人,在履行納稅義務的同時,也要充分享受納稅人的權利。這一社會現實要求會計學生在校期間就必須熟悉國家稅收方面的法律和法規(guī)政策,從政策層面對涉稅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嚴謹性和法律屬性有深刻的認識。
會計學生將來想要做好財務工作,守法是從業(yè)的底線、立德是從業(yè)的基礎、立信是從業(yè)的準則,這一會計工作的特點與課程思政的理念不謀而合。在稅法教學過程中,在具體的實體法細節(jié)講解學習過程中。老師更應該從宏觀角度介紹稅收制度對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性,遵守稅收法律對企業(yè)和會計個人的重要意義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道德、法制、情感、職業(yè)操守的高度完善從稅收制度到會計制度的認知。

《稅法》課程是培養(yǎng)合格的財務人員的重要專業(yè)課程,用于提升學生的會計職業(yè)綜合能力,能有效地避免財務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嚴格按照職業(yè)標準落實工作,防止財務人員在工作時出現徇私舞弊、偷稅漏稅等現象,進而對企業(yè)發(fā)展以及行業(yè)發(fā)展等造成嚴重的影響。稅法課程育人目標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是高校實現“三全育人”的必經之路的思想不謀而合。我們的教學不能只教會學生如何正確計稅、報稅和納稅,進行稅收籌劃。如何遵紀守法、高質量地完成涉稅財務工作,對企業(yè)發(fā)展、社會發(fā)展等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應在原有的課程體系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使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課程教學首先要確定課程標準,是整個課程的引領,明確課程與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的銜接關系,才能確保這些要求在課程中得到體現;其次要在對學生的特點、社會的需求、學科的發(fā)展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抖惙ā氛n程的主要課程目標是培養(yǎng)辦稅員崗位對稅收法律法規(guī)的解讀能力,領悟現階段稅收法律政策指導企業(yè)和個人納稅的精神,并指導學生在納稅過程中進行實務操作,解決基本的報稅和納稅的問題。
融合課程思政理論后的稅法教學,并沒有改變稅法教學的根本課程目的,而是要求課程團隊對課程教學的目標進行優(yōu)化,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以及課程內容與社會需求的關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提升專業(yè)能力目標、方法能力目標和社會能力目標的理論高度為導向,在教學中著力提升學生納稅意識、稅務實務中的團隊協作精神、辦稅員職業(yè)素養(yǎng)。制定課程教學的德育目標,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法治教育,依法納稅既是公民應盡的義務也是公民需要履行的法律規(guī)定的社會責任,是利國利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國夢的經濟保障。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辦稅員需要德才兼?zhèn)?,樹立高尚的世界觀、價值觀、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
我們依托我校課程思政第一批獲得立項的《稅法》課程思政建設項目,組織任課老師集體備課編寫課程思政版《稅法》教案。項目組成員集中學習領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等課程思政文件精神,就《稅法》課程各章節(jié)能否融入及如何融入課程思政知識點進行廣泛討論,將該課程各章節(jié)課程思政版教案分配給項目組老師進行編寫,之后邀請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老師,就項目組提煉出的《稅法》課程思政融入點的合理性進行公共討論并充分論證。
例如通過對稅收主體和客體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稅收到繳納反映的是稅收收繳過程中主體和客體的辯證關系,稅收主體的兩方分別體現稅收過程中權利和義務的制衡。需要我們產生辯證看待事物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再如,講到稅收法規(guī)時,稅收以法律、法規(guī)等形式規(guī)定下來后依靠其強制性得以實現,公民、企業(yè)、組織納稅體現的是對國家和社會對義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需要深入人心,如增值稅的征稅對象在營改增之后,征稅范圍由以生產制造業(yè)為主轉型為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并重,國家為扶持第三產業(yè),在稅率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給予了服務業(yè)減稅的稅收政策,體現我國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宏觀調控在國民經濟中的強大作用。中美貿易戰(zhàn)漩渦深處的高新技術行業(yè),華為等通信企業(yè)被美國商務部列入管制“實體名單”,國家給予大力的稅收扶持,等同于給這些企業(yè)以資金扶持,為我國科技興邦,補齊技術短板以實際支持,盡快實現“科技自立”,以加快我國實現民族復興的步伐;在進行各稅種減稅免稅政策的解讀時,我們結合我國稅收制度變遷和國家、百姓財富快速增加,融入減稅降費對于減輕企業(yè)稅費負擔,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從而惠及民眾的重要意義。
對于專業(yè)課的學習,特別是政策法規(guī)類等理論性較強的知識教學,需要尋找受學生歡迎,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愿意學、能聽懂、會應用,培養(yǎng)學習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內生動力,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問題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調查研究,并結合日常教學情況,我們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具體做法是,在教學中不再拘泥于教材+教案+PPT+板書的傳統模式,而是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育手段相結合。
(1)將新媒體技術更多的融入課堂教學。如對于不同稅種的各章節(jié)諸如征稅對象、納稅人、稅率、稅收優(yōu)惠、納稅期限等知識教學點,用簡短的真實案例視頻或情景劇作知識點的引入。具有帶入感的案例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稅收就在身邊,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納稅意識和法治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提升其學習效率。
(2)將信息教育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利用課堂派這一高效在線課堂管理平臺,實行翻轉課堂教學,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如《增值稅》一章在介紹納稅人時,結合目前流行的短視頻媒體,與學生探討短視頻平臺屬于何種類型的企業(yè)?是否需要繳納增值稅?稅率是多少?是否享受稅收優(yōu)惠?如果你創(chuàng)辦一個短視頻的播放和創(chuàng)作平臺,在稅收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在學生分組討論過程中,學生在學習稅收知識的同時更設身處地的思考與企業(yè)經營過程相關的職業(yè)風險管控、底線思維、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道德等問題。
全面落實稅法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抓住教師隊伍這支“主力軍”。這就要求教師在擁有較高專業(yè)知識儲備的同時,不斷提升其課程思政的建設意識和能力,并且需要對該課程的思政建設進行深入思考、科學謀劃和積極實踐。教學團隊應自覺捍衛(wèi)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崇高信念,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言傳身教。通過講歷史、講事實、講邏輯,使學生將與專業(yè)知識相關的思政理念真正入腦入心,培養(yǎng)學生對國家、對社會、對財會工作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為達到以上目標,我們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師資素質和思政素養(yǎng)。首先,教學團隊以教研室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凝練思政元素,在思想性和人文性方面深化課程內涵,完善課程思政版教學案例的制定;其次,我們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各類課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和培訓,學習其他學校和相關專業(yè)課程思政融入課堂開展較為成熟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學生實際情況做出調整;再次,鼓勵老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融入現代教育技術,主動使用課堂派、學問通等教學管理工具與學生進行積極而有效的互動;在稅法課程教學中廣泛使用情感教學法、發(fā)現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最后,鼓勵教師推進稅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在稅法課程中推進“三基礎三階段”案例牽引,即鞏固原來傳統稅法教學中重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操作的前提下,分三個階段推進稅法課程思政改革:第一階段即前文提到的用情境構建的方式優(yōu)化問題導入,第二階段教師進行理論闡述的同時引導學生以點及面的進行問題延伸,并進行知識運用的能力檢驗,第三階段思政元素的核心凝練與教學反思,如在課堂教學中以企業(yè)所得稅為例,在課堂中引入高新企業(yè)企業(yè)所得稅稅收優(yōu)惠的現實場景,讓學生在體驗問題產生過程后尋求問題解決方案,在解決過程中實現知識從學習、理解到最后能初步運用稅法知識解決科技企業(yè)在享受企業(yè)所得稅稅收紅利后如何進行報稅和納稅的問題,最終對國家乃至世界經濟格局的法制化、政策化、民主化及科學化產生認知,體會到國家在被西方國家在高新技術的知識產權方面,尤其是芯片技術被“卡脖子”的現狀下,國家多措并舉,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減稅降費對企業(yè)進行經濟扶持,鼓勵科技企業(yè)增加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研發(fā)支出,最終實現技術上的彎道超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基于《稅法》課程的“課程思政”改革,是我們會計專業(yè)在貫徹課程思政教學思想融入專業(yè)課程建設的一次探索,其有益經驗將為我們今年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全面應用到會計各門課程打下實踐基礎?!罢n程思政”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提升師德師風水平,也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會計職業(yè)道德、國家榮譽感及精益求精,實事求是工匠精神。與此同時,我們也發(fā)現在課堂知識點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時候要勤于思考,多研究于財會相關的國家政策和舉措,使思政元素與課堂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極力避免為融入思政元素而生搬硬套。另外,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這是一次促進教師、學生、教材、思政的一次有益嘗試,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我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推進其發(fā)展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