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摘要:語文是初中素質教育的重點科目,學習語文能促進學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審美能力、素質修養等方面的提升,同時也是學習其他科目需具備的基礎。新課改對初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養成為教師重點培養的目標。在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教育理念與模式,通過多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策略
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主,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點培養學生的個人素養與多方面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與思想。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積極創新教學形式,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
一、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要想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教師首先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其次,教師要全面了解與掌握教學情況,結合中學生目前的語文基礎與學習能力,在語文教學目標的引導下創新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意識,從而有效增強課堂教學實效。另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要與學生多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引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背影》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學習,讓學生分組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這樣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能使學生全面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與作者的具體情況,為接下來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了解與記憶。另外,教師在課堂上要與學生多互動,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創設教學情境,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教授,忽略了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再加上課堂形式的枯燥、單一,導致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無法提升,進而影響了核心素養的發展。為此,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形式,將情境創設融入語文教學中,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創設有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情境,從而促進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中學階段的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所以對很多事物的探索意識比較強,為此,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情境教學。例如,在教學《貓》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圖像、音頻等形式向學生展示關于貓的資料,這樣可以更好地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文章內容充滿好奇,從而引發學生閱讀的欲望。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將學生的學習形式由靜態轉變為動態,有效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讓學生近距離地觀察到貓的形象與特征,了解更多關于貓的知識。在情境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再對文章進行講解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記憶,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進行角色扮演,增強課堂趣味性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主,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拓展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情境表演是學生較為喜愛的一種教學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建情景劇,讓學生在了解文章人物關系的基礎上進行角色表演,這樣能極大程度地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例如,在教學《桃花源記》一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朗讀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對文章內容進行解讀,找出文章的重點,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在學生對文章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創編情景劇,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到角色表演中,從而營造出輕松愉悅、充滿趣味的語文課堂。在情景劇的表演中,學生不僅能更深入地掌握文章重點,還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想象力、思維能力以及組織能力,從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總而言之,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可以說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語文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初.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對語文教學目標沿革與發展的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9).
[2]何更生.論語文教學目標的設置[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5).
[3]韋毅力.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目標文獻述評[J].教育觀察,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