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賽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食材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盡管食材的種類變多,不過農產品始終是人們食用的主要材料。近年來,多種農產品存在有害物質超標的新聞爆出,使得人們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越來越重視,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完善制度,加強對農產品的安全監管,以此保障群眾的飲食安全,打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本文從農產品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內容入手,討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農業發展的影響,闡述農產品存在的質量安全問題,最后分析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有效措施,希望對相關研究具有幫助作用。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思考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各種肉禽蛋乳成為了人們日常飲食的重要內容,以此滿足人體多種營養的補充,但是瘦肉精豬肉、甜味劑瓜果的出現讓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多了一些質疑。為此,我國在近年來啟動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這些問題,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食品安全問題,對人們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這就需要繼續加強制度、人才、技術方面的建設,以此打造健康的農產品市場。
1? 農產品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內容
1.1? 農產品
通常農產品就是農民生產活動得到的微生物、動物或者植物等一系列初級產品,簡而言之就是農民勞動生產得到的物品和副產品,比如大米、小麥、花生、玉米以及土特產。
1.2? 農產品質量安全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每年生產出大量的農產品,并且農產品的質量也在逐漸提升。在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的今天,人們對食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吃的健康、吃的放心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轉變農業生產模式,加快現代化農業發展進程,并且在農產品質量上加大監管力度、處罰力度和問責力度,確保人們“舌尖上的安全”。當前的農產品食品安全問題多樣化,從生產者、加工商到銷售者都可能對農產品的質量造成影響,而不同的利益關系也使得農產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復雜,這就需要加強監管,為提升農產品質量提供安全保障[1]。
2?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首先,可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對于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來說,其具有一定的專業性特點,在安全監管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流程開展監管工作,在保證設備的質量前提下進行綜合評估,同時也需要遵守我國農產品監管的相關犯規,以此掌握農產品的質量。此外,在開展農產品質量監管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農產品的損壞或者污染,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其次,推動農業監管工作開展。農業監管水平直接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影響,所以在農產品質量分析的過程中要將工作落實到實處,嚴格按照流程操作,并且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監管制度,及時分析出農產品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制定出改善措施,讓我國農業更加健康的發展。
再次,促進農業的標準化發展。當前我國的農業生產向著機械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在農產品的監管中也在不斷突破,質量標準更加嚴格,在系統的安全監管流程下可以規范生產、加工等環節的行為,打擊不合格農產品的生產廠家,確保農產品市場安全,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注入活力。
最后,有利于防治有害生物。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病蟲害問題始終對農產品質量造成了影響,所以需要在農產品質量管理的過程中科學選擇防治措施,在保證防治效果的同時減少對化學藥物的使用,進而避免對農產品質量造成影響[2]。
3? 農產品存在的質量安全問題
首先,監管機構職能不能充分發揮。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中,部分監管機構存在理念陳舊、方式落后等問題,未能發揮出安全監管部門的作用。盡管我國諸多地區建立了安全監管機構,工作環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面對日益復雜的監管要求,依然存在配套設施問題,影響了監管效果。
其次,監管手段較為落后。在農產品質量監管中,監管手段的合理性直接對監管結果產生影響,目前常規滴定和比色分析可以對農藥殘留情況分析,不過范圍局限在農作物、肥料和種子的分析中,當前的種植業中出現一些新的化學藥物,也需要在新的技術下對新的物質分析,所以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監管水平。
再次,安全監管人員素質需要提升。目前一些安全監管人員缺乏專業的監管知識,很多從業人員甚至沒有技術職稱,并且監管機構也沒有定期開展培訓工作,所以在監管的過程中操作流程以及結果的準確性都不能保證,也使得監管工作的效率偏低,不利于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最后,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在當前的農產品生產、銷售監管環節都存在不同程度信息不對稱問題,比如經營者為了獲得更大利益存在以次充好的情況,但是對消費者聲稱合格產品;再如經營者和監管人員存在不對稱的問題,經營者在接受監管的過程中為了順利通過市場抽樣化驗可能對監管環節干預,使得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市場上可能會出現問題農產品。
4?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有效措施
對于當前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需要監管人員及時轉變觀念,并且監管機構要制定出科學的監管流程,以此保證監管實效性。
首先,加強制度建設和職能劃分。在對農產品質量監管的過程中,需要國家不斷完善相關的法規與制度,這樣才能提升監管質量,保證群眾的合法權益。對于監管部門來說,也需要做好職能劃分,比如在內部管理上制定出具體的管理體系,明確責任劃分,避免出現職能交叉的情況。監管部門可以對相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以此提升執法水平。
其次,提升監管人員的專業素質。在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監管人員發揮出其作用。為了有效提升農產品質量監管的工作效率,獲得更加可靠的檢驗結果,需要相關部門制定和完善管理體系,并且組建出一支素質過硬的監管隊伍,一方面需要定期組織監管人員參與內部教育培訓工作,以此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監管人員跨區域的交流和學習,以此實現共同進步。此外,還需要明確農產品的質量和監管要求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幫助。具體說來:基層的監管人員需要深入到種植區或者養殖區。向廣大農民傳授綠色化的種養技術,加強相關指導,確保科學養殖,科學施肥和科學用藥,密切關注病蟲害防治。同時當地農業部門和食品安全部門要加強合作,有效開展相關培訓工作。比如通過開展農產品種植或者養殖的專題講座,讓廣大農民樹立食品安全意識。此外,監管部門還需要加強對種植、養殖、運輸、銷售等環節的監管,做好詳細記錄,尤其是要加強對農產品包裝化學成分是否超標等問題重點管理,還需要利用網絡電視等多種形式加強食品安全宣傳,讓人們了解違規用藥的危害。
再次增加信息公開度。要想切實改善當前農產品質量監管問題,就需要解決農產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升信息公開度和透明度,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制定出相關機制,明確有關責任,制定和完善農產品可追溯系統,以此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追究問題產品生產和加工單位責任,有效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
第四,加強監管與宣傳。在加強市場管理的同時,也需要建立監管平臺,實現農產品信息的及時更新,對不合格農產品生產廠家以及產品信息公布。此外,需要打造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這樣可以讓農民、企業以及消費者都掌握相關信息,在社會的共同關注下避免市場上出現不合格農產品。此外,要加強法律法規宣傳。隨著廣大農民和消費者對農產品安全問題重視起來,需要在新時期繼續加強思想宣傳工作,這是減輕食品監管工作量的有效手段,通過群眾識別農產品安全標志和匿名舉報等相關措施可以有效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最后,強化政府的監督和管理職能。政府需要積極參與到市場準入管理環節規范市場秩序要求,農產品具有認證書以及專業標志,需要加強對農產品生產者加強管理,按照法律法規規范生產和經營行為,還需要加強對農產品的產地管理,做好農產品產地周邊污染源的監控工作,禁止工廠向農產品生產地區排放廢水、廢氣。
5? 結語
綜上所述,農產品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健康,目前依然存在很多農產品的質量問題,無法及時對存在的問題解決。因此,要求我國相關監管部門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以此最大程度的避免農產品食品安全問題,構建和諧的社會秩序。
參考文獻
[1] 楊琴.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的思考[J].農家致富顧問,2019(22):214.
[2] 車艷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思考[J].南方農業,2019,13(20):83-84.